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艾灸预处理天枢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TLR4/TRIF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预处理防治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和温和灸预处理组.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连续饮用7 d制备UC模型.隔药灸预处理组、温和灸预处理组先干预7 d后,模型组、隔药灸预处理组、温和灸预处理组再制备UC模型.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记技术检测大鼠结肠TLR4、TRIF、TRAF6、IRF3、IKK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结构损伤较正常组明显加重;隔药灸预处理组和温和灸预处理组,结肠黏膜结构损伤较模型组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结肠TLR4、TRIF、TRAF6、IRF3、IKK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预处理组、温和灸预处理组结肠TLR4、TRIF、TRAF6、IRF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隔药灸预处理组结肠IK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预处理天枢穴能下调UC大鼠结肠TLR4、TRIF、TRAF6、IRF3蛋白表达;下调TLR4/TRIF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可能是艾灸预处理防治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艾灸温通温补概念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艾灸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可以发现艾灸作用于人体腧穴,温热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多种临床效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温通: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效应的以温促通作用;②温补:产生扶阳补气、阳生阴长效应的以温达补作用,两者作用密切相关,互有影响.艾灸温通、温补的作用原理,有别于方药的本草学原理,具有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观察温和灸、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大鼠结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锁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修复/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各1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模型.温和灸组与隔药灸组选择"天枢""气海"穴分别予以温和灸和隔药灸,每日1次,共治疗14次;西药组以柳氮磺胺吡嘧溶液灌胃,每日2次,共14次.治疗结束后剖取各CD组大鼠结肠,制备结肠黏膜上清液;正常组纯化并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建立肠上皮屏障体外模型.将各CD组结肠黏膜上清液分别与正常大鼠结肠上皮细胞混合培养1周,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上清液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其对CD大鼠体外结肠上皮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和ZO-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CD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上清液中TNF-α含量有显著增高(P<0.01),温和灸、隔药灸和柳氮磺胺吡嘧治疗后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其中温和灸、隔药灸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与此同时,温和灸、隔药灸和西药组结肠黏膜TNF-α上清液体外诱导大鼠结肠上皮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和ZO-1及其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显著增高(P<0.01,P<0.05),且隔药灸、温和灸两组也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艾灸(隔药灸、温和灸)可能是通过降低CD大鼠结肠黏膜异常增高的TNF-α,进而促进或调节结肠上皮紧密连接.ccludin,claudin 1和ZO-1及其mRNA表达,达到修复/保护肠上皮屏障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4~2008年期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所收录的核心期刊文献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涉及的腧穴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并总结文献中针灸处方、腧穴频次、腧穴分布及组方关系。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以循经取穴为主,并配合局部取穴,主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腧穴,腧穴选择主要为五输穴及下合穴,委中、阳陵泉、环跳、华佗夹脊穴是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腧穴。数据挖掘结果反映出的取穴规律和特点与针灸临床理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基本相符,表明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处方用穴和配伍规律的研究是较合理可行的,分析结果可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相当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近年采用针灸治疗IBS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其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对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探讨针刺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名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进行针刺,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结肠镜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速率、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情况。结果:治疗前,腹泻型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针刺治疗后,腹泻型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对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蠕动具有即时效应。  相似文献   
97.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不同灸材、不同灸距四个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艾灸温度变化与灸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对不同层次的皮肤组织温度均有不同影响,不同施灸方法的刺激形式差别较大;艾灸温度与疗效相关,但并非艾灸温度越高,产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本次综述为临床艾灸选择最合适的施灸条件及艾灸起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8.
干眼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并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有效治疗干眼症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针灸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干眼症的临床治疗,针刺、电针、灸法、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眼针、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干眼症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机制研究也初步开展,主要从针灸改善泪腺的形态与功能、调节凋亡、调节性激素等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干眼症的针灸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9.
肿瘤浸润淋细胞 (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之后的又一种抗肿瘤效应细胞。只需少量IL - 2就可发挥抗肿瘤作用。TIL的抗瘤活动虽较LAK细胞明显增强 ,但仍难满足临床需要。如何有效地激活TIL ,增强TI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已成为TIL治疗的研究重点。艾灸血清是近年来针灸研究中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 ,实验研究表明 :艾灸血清中可能含有多种免疫活性因子 ,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2 ] 。我们以接种H2 2 细胞的[1] C57BL/ 6小鼠为动物模型 ,观察尾静脉回输艾灸血清培养的TIL的疗效及其对荷瘤小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痛行为和痛情绪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隔药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制备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天枢、气海治疗,模型组及正常组不治疗,只做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通过腹壁撤回反射(AWR)评分、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评估大鼠内脏和躯体痛觉;通过旷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测试(EPMT)评估大鼠焦虑、抑郁等疼痛情绪。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WR评分在不同刺激扩张压力水平下均显著升高(P<0.01),MWT及TWL均显著降低(P<0.05),OFT中水平活动值和垂直活动值均明显下降(P<0.01),EPMT中开臂进入次数比例及开臂停留时间比例均明显下降(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AWR评分显著下降(P<0.05),MWT及TWL显著增加(P<0.05),OFT中水平活动值和垂直活动值均明显升高(P<0.01),EPMT中进入开放臂次数比例及进入开放臂时间比例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隔药灸对慢性炎性内脏痛大鼠有良好的镇痛作用,能显著减轻大鼠内脏和躯体疼痛,同时也能明显改善慢性内脏痛所致的焦虑、抑郁等痛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