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眼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1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干眼症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随着泪液的非侵入性取样方法的优化,使泪液蛋白分析逐渐成为干眼症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一个最佳选择。已经用于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芯片技术和质谱检测技术。泪液中的蛋白质及其浓度与不同病理状况之间的关系在干眼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泪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应用以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期为干眼症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从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两方面综述了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针灸治疗该病疗效显著,方法多样,简便价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项丛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诊断明确的偏头痛患者采用项丛刺治疗,并于入选时和治疗2个月后分别采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项丛刺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87.5%,且病程短患者针刺疗效优于病程长者(P<0.05);轻中度头痛患者疗效优于重度头痛患者(P<0.01);不伴抑郁患者总有效率优于伴抑郁患者(但P>0.05)。患者治疗前后选词阳性项目数、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P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SDS评分为(55.99±8.50)分,治疗后SDS评分为(40.41±5.59)分,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结论:项丛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对患者头痛和抑郁程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赵粹英(1940-),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64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疗系,1964年至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05.
背景:肠壁纤维化是克罗恩病的常见表现.转化生长因子β1是炎症性肠病中控制胶原合成和介导肠纤维化复杂调节机制中的重要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β特异性下游效应分子.目的:实验拟观察隔药灸与电针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三级实验室、临床免疫三级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48只用于制备大鼠克罗恩病模型;三硝基苯磺酸由Sigma公司提供.方法:6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模型组:不作任何治疗,作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隔药灸组:取天枢(双)、气海穴,每次每穴灸2壮,每日隔药饼灸1次,连续10d.电针组:取天枢(双)、气海穴,采用LD202H型韩氏神经穴位刺激仪电针刺激,频率2/50Hz,20min/次,1次/d,连续10d.药物组:美沙拉嗪灌胃治疗,2次/d,连续10d.正常组:无任何干预措施,作与隔药灸组相同的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纳入SD大鼠60只,每组各取1只用于模型鉴定.模型组4只大鼠死亡,7只进入结果分析;其他4组随机取8只进入结果分析.①苏木精-伊红染色正常组可见正常结肠壁组织,黏膜完好;模型组溃疡形成,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而明显增宽,肉芽组织增生.隔药灸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病理组织学均较模型组改善.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以及结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表达均升高(P<0.01).经治疗后,隔药灸组、电针组大鼠结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或P<0.01),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mRNA变化不显著(P均>0.05);隔药灸组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下调作用较电针组更显著(P<0.01);药物组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及mRNA变化不显著(P均>0.05).结论:隔药灸和电针治疗能够下调克罗恩病大鼠结肠Ⅰ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表达,隔药灸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近年采用针灸治疗IBS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其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针刺对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蠕动的即时效应观察,探讨针刺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0名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进行针刺,1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结肠镜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速率、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情况。结果:治疗前,腹泻型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针刺治疗后,腹泻型IBS患者肠鸣频率和结肠蠕动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对腹泻型IBS患者结肠蠕动具有即时效应。  相似文献   
107.
干眼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并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有效治疗干眼症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针灸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干眼症的临床治疗,针刺、电针、灸法、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眼针、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干眼症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机制研究也初步开展,主要从针灸改善泪腺的形态与功能、调节凋亡、调节性激素等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干眼症的针灸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影响艾灸温度的因素众多,本文综述了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不同灸材、不同灸距四个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艾灸温度变化与灸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艾灸温度变化影响的特点和规律:不同施灸方法、不同灸量对不同层次的皮肤组织温度均有不同影响,不同施灸方法的刺激形式差别较大;艾灸温度与疗效相关,但并非艾灸温度越高,产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本次综述为临床艾灸选择最合适的施灸条件及艾灸起效机理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利用Roughset分析方法对与变应性鼻炎辨证分型客观化有关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各属性因子在变应性鼻炎辨证分型客观化中的重要度及关联度。方法:将44例信息完整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建立信息决策表。基于Roughset对数据离散化形成的决策表进行属性重要度及其与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之间相关性规则的挖掘。结果:条件属性决策表约简后显示性别、家族史、鼻塞程度、血清IgE、血清Mg2+与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的重要度较小,而喷嚏、流涕、鼻痒、血清Cu2+、血清Zn2+、血清Fe2+这6个属性的重要度大。结论:血清Fe2+与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证型有一定关系,脾虚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隔药灸、隔麸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和对结肠黏膜TNF-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67例U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35例)和隔麸灸组(32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两组结肠黏膜TNF-α及其受体的变化。结果隔药灸组在腹泻、矢气、神疲乏力、里急后重、腰酸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隔麸灸组;隔药灸组结肠黏膜TNF-α、TNF-αR1、TNF-αR2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隔麸灸组仅见TNF-αR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艾灸对UC患者各项症状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在腹泻、矢气等部分症状的改善方面隔药灸优于隔麸灸;隔药灸能够下调结肠黏膜TNF-α、TNF-αR1、TNF-αR2的表达,隔麸灸仅能下调TNF-α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