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 观察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锥细胞颜色视觉运动觉的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蓝、绿条状视标显示在黄、紫色背景上,保持视标与背景间存在着亮度对比,以分离检查26眼视神经病变蓝及绿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功能。结果 视神经病变患者蓝、绿视锥细胞视觉运动觉的位移和闪烁阈值为1.78mm±0.49mm、0.44±0.38、1.72mm±0.63mm、0.32±0.33,分别与正常值0.57mm±0.24mm、0.96±0.09、0.71mm±0.37mm、0.89±0.18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蓝及绿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是反映视神经病变早期视功能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2.
先天性副泪小点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杨××,女性,23岁。主诉:左眼间歇流泪1月余。检查发现左眼上下睑缘均见两对泪小点。靠鼻侧的一对泪小点开口为椭圆形,位于距内眦约3mm的睑缘内侧,不易发现;靠颞侧的一对泪小点开口呈圆形,位于距内眦约6mm的睑缘内侧,较易发现,上下睑缘相邻两个泪小点之间的均有少许分泌物贮留。探通发现上、下睑缘的两对泪小点各通入一泪小管,泪道冲洗通畅。分泌物去除后,溢泪症状消失。讨论:先天性副泪小点又称多泪小点,我国孙葆忱(1960年)、穆竹虚(1966年)、杨和春(1984年)、乐承辉各报道一例[1]。通常下睑较多见,在正常泪小点内侧的睑缘上,出现…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与视敏度相关的知觉学习训练软件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12岁弱视患者18例(30只眼),所有弱视患者均采用"位置辨别"知觉学习方法训练。3个月后,比较弱视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振幅和潜伏期等指标。结果弱视患者经知觉学习训练前后平均视力分别为0.43、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弱视组者经知觉学习训练治疗后,P-VEP的P100波振幅较治疗前增大、潜伏期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视敏度相关的知觉学习训练是一项有效的弱视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老年黄斑变性(AMD)运动觉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条状视标的运动方法,分别应用绿、蓝视标显示在紫、黄背景上运动,从而分离检查32眼AMD绿、蓝视锥细胞运动觉功能的变化。结果AMD绿、蓝视锥细胞位移阈值分别是1·52±0·63、1·39±0·62,闪烁阈值分别是0·49±0·40、0·49±0·34,与正常值相比,发生了弥漫性损害。结论运动觉检测是反映AMD视功能变化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5.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一般不影响视力,多在伴有黄斑部浆液性脱离时出现视力下降才能被发现.视盘小凹大多位于视盘颞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性,其凹陷深浅不一,大小不等,部分表面有灰白色胶质组织覆盖,所以时常被忽略.为此,我们回顾分析了13例先天性视盘小凹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彩色照相及部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资料,观察了先天性视盘小凹的形态特征及与所伴发的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知觉学习是个体从外界环境中提取信息提高能力的过程,是练习与生理成熟相互作用的结果.许多基础研究发现知觉学习与成年人视皮层可塑性具有明确的关系,而临床试验也证实,知觉学习能够有效地治疗青少年及成年人弱视,而且具有主动、实效的特点.作为传统弱视治疗方法的补充和替代,知觉学习系统的开发,为弱视治疗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就知觉学习的机制、方法及其在弱视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接受标准高压氧治疗病人眼睛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40例病人每天采用200kPa的高压氧治疗120min共计20d。在病人治疗0次(t0)和治疗20次(t20)后的眼睛检查。在给予1%托品酰胺前后,使用主观法和屈光度计法检查屈光度。屈光参数使用角膜曲率计和眼A超中轴测量进行检查。[结果]在治疗周期中没有人表现出明显的视敏度和屈光不正的改变;屈光度、角膜曲率、超声检查等数据并无相应的变化;晶状体透明度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结论]只要谨从高压氧治疗的安全指南,包括病人的预先检查,禁忌证,治疗方案和监护等,高压氧治疗对眼睛的副反应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58.
眼科门诊患者中干眼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了解眼科普通门诊患者中干眼症状况,分析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530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结膜荧光染色检查确定诊断.结果:530例门诊患者中,干眼症患病率为11.70%,其中>45岁、20~45岁、<20岁发病率分别为18.93%、8.90%、2.27%.女性、男性发病率分别为15.84%、6.17%.干眼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及职业明显相关(P<0.01或P<0.001).结论:不良的工作环境、过度用眼及配戴角膜接触镜等是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干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三种视锥细胞视觉运动觉的变化。 方法 通过随机点运动觉检查方法,分别应用蓝、绿、红视标显示在黄、紫及青色背景,保持视标与背景间等亮度以排除亮度因素的影响,从而分离检查20只眼AMD三种视锥细胞视觉运动觉功能的变化。 结果 AMD三种视锥细胞的感觉位移和方向位移阈值,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受损,发生了弥漫性的损害。 结论 视锥细胞的视觉运动觉,是能够反映干性型AMD视功能损害的一个新的测试指标。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9, 15: 219-221)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中应用那素达滴眼液对球结膜下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选取50人(100只眼)作为用药组,在Lasik手术前15 min内点用那素达滴眼液3次,同时随机选择术前未用那素达的50人(100只眼)作为对照。结果:应用那素达组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为100只眼中有8例,占8%,而对照组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为15例,占1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Lasik手术前点用那素达滴眼液,能有效地降低Lasik手术中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