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3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91篇 |
口腔科学 | 76篇 |
临床医学 | 283篇 |
内科学 | 152篇 |
皮肤病学 | 11篇 |
神经病学 | 43篇 |
特种医学 | 66篇 |
外科学 | 122篇 |
综合类 | 454篇 |
预防医学 | 188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230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211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83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19篇 |
2009年 | 150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手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 对45例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病例进行睫状体固定缝合术。结果 45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眼压较术前平均升高9.98mmHg。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愈率100%。结论 睫状体固定缝合术是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最直接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多来手术治疗26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全组26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证实诊断。行择期手术21例,破裂型腹主动脉瘤急诊手术5例。26例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为急症手术患者,总病死率7.7%,急诊手术病死率40.0%。随访时间1-5年。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75%。死亡原因均与腹主动脉瘤和手术无关。结论CTA检查是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可靠方法。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瘤体直径不是决定手术的唯一指征。影响手术的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44.
45.
廖博韩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4):53-53
目的:分析比较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实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与10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受检者均分为两组,即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受检者采集静脉血进行检验,末梢血组受检者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种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对比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受检者的中间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受检者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不同时间点静脉血样本实行血常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较末梢血,血常规检查抽取静脉血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且可冲服检测,为减少血常规检验受其他因素影响,血液样本尽可能在3h内检测,以此消除误差。 相似文献
46.
47.
“有用则兴,无用则废”,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档案工作的目的在于应用。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的档案资料、信息在开发利用上呈现蓬勃生机,充满了活力,充分实现了其潜在的价值。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了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先后两次被市档案局评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48.
<正>患者,男,58岁,因“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于2021年12月28日在我院行心脏死亡供体原位肝脏移植术,术前于普通病房住院进行治疗,患者Child评分10分C级,MELD评分12分。供体为女性,55岁,死因为颅内出血,有颅内手术史,病程15d,有肺部感染,宏基因组痰液检测示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血培养及宏基因组检测均为阴性。受者手术顺利,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免疫抑制等治疗,早期恢复良好。2022年1月14日胸部CT平扫提示患者右肺散在炎性病变(图1A),无发热,少许咳嗽,咳痰少,痰培养阴性,以头孢曲松他唑巴坦抗感染进行治疗。2022年1月25日患者出现低热,体温37.8℃,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下叶炎性病灶较前范围增大(图1B),痰培养仍阴性,抗生素升级为美罗培南。此后患者间歇性体温升高,最高达到38.8℃,2022年1月30日患者心率显著增高,呼吸急促,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予以面罩吸氧, 相似文献
49.
脑卒中后由于兴奋性物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氨基酸过度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从而使神经元损伤,中风、头部创伤和压力大时,血浆成分发生变化,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也发生变化,因此,可能同型半胱氨酸能够选择性刺激中风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由于下丘脑通过交感系统控制心脏功能,从而损害心脏的收缩性,同型半胱氨酸也可以通过影响心脑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来改变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心血管问题。本文总结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产生的原因,并阐明一些关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心脑血管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肝素类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后新发的HIT患者42例, 收集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预后指标等临床资料, 分析HIT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42例HIT患者中, I型HIT 32例, Ⅱ型HIT 10例;主要原发病为冠心病32例(76.19%);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HIT 28例(66.67%),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术后发生HIT 3例(7.14%);导致HIT的肝素类药物主要为肝素钠29例(69.05%)和低分子肝素6例(14.29%)。接触肝素类药物后, I型HIT出现血小板下降的时间为1 (1, 2)d, 早于Ⅱ型HIT的6 (5, 10)d, P<0.001。I型HIT的血小板减少评分系统(4Ts)评分[4(4, 5)分]低于Ⅱ型HIT[6(5, 7)分], P<0.001。治疗后, I型HIT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7.09 d)与Ⅱ型HIT(10.20 d)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120)。I型HIT患者中无血栓事件发生, Ⅱ型H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