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合并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科常见的急诊,需及时处理.我院既往的治疗方法都采用肋间切开胸腔闭式引流,但手术较复杂,需请胸外科医师完成.自2007年6月以后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吸引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2.
耐药结核病治愈率低,病死率高,是当今全球结核病控制领域中的迫切课题 .2003年3月-2005年2月,笔者采用奈替米星化疗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患者5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3.
很多人在服药时会注意服药次数和用量,但对于服药时应该是空腹还是饭后就没有那么讲究了,更不必说服药前是否能吃水果的问题了。其实,患者的饮食对药物作用有一定影响。食物能延缓胃排空,因而能延缓口服药物的吸收,推迟药效的发挥。因此在吃药前30分钟内,最好不要吃东西,尤其不要吃水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方法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人88例,所有病人均接受48~50 GY放疗,同期接受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治疗结束后6~8周接受手术,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影响因素。结果 10例术后达到pCR,pCR率为11. 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T分期,N分期,病理类型,治疗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肿瘤pCR水平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血清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低N分期和低的血清CEA水平等治疗前临床因素可能是获得pC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5.
施华  夏从容  陶俊 《贵州医药》2022,46(3):437-438
目的 探讨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流程进行疾病的诊治及管理,研究组在常规急性脑梗死急救流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管理措施优化,强化医务人员规范医疗操作培训、建立急性脑梗死溶栓标准化临床路径、完成了信息化平台的建...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血管通路B超机在血液肿瘤患者困难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要静脉穿刺的100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试验组使用B超机辅助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留置天数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0.0%,对照组为4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留置天数为4(4,5)d,对照组为2(1,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穿刺耗时318.50(299.75,360.25)s,对照组为573.50(245.75,738.50)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超机辅助血液肿瘤患者困难静脉穿刺,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增加留置天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但不能缩短穿刺耗时。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M1型巨噬细胞极化在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ndothelium?to?myofibroblast transition,EndMT)及慢性肾移植失功(chronic allograft dysfunction,CAD)中的作用。方法:从GEO公共数据库中下载GSE21374转录组测序数据,并使用Cibersort软件分析CAD患者移植肾中的免疫细胞的浸润状态。收集本中心CAD患者的移植肾切除标本,使用免疫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等方法观察M1型巨噬细胞在移植肾组织中的浸润情况。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向M1极化。Transwell小室构建M1型巨噬细胞和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共培养模型。使用PCR、WB和细胞免疫荧光观察共培养模型中内皮细胞的CD31与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基于GEO公共数据库,发现单核?巨噬细胞明显浸润于CAD移植肾组织中(P<0.05);在本中心的CAD患者移植肾标本中,CD68(+)iNOS(+)M1型巨噬细胞亦明显浸润于肾小球及间质中,且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在细胞共培养模型中发现,M1型巨噬细胞可明显促进内皮细胞发生EndMT过程。结论:M1型巨噬细胞明显浸润于CAD患者的移植肾组织中,并可能通过诱导内皮细胞发生EndMT促进CAD的进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感染发生率并分析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7例受者资料,根据受者血清和尿液中BKV-DNA 拷贝数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BK病毒血症组、BK病毒尿症组,统计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透析类型、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 DGF)、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 , PRA)、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方案、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相关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57例肾移植受者中,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11.46%(18例),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5.03%(55例)。另外,确诊1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 , BKAVN),发生率为0.63%。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免疫抑制方案 (P=0.031)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P=0.037)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亦显示免疫抑制方案(P=0.041,OR=2.146)及术后皮质类固醇用量总量(P=0.042,OR=1.739)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本中心研究结果显示BK病毒尿症较BK病毒血症发生率高,但确诊为BKVAN仅为1例。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受者BK病毒尿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摘要:通过基于美国核医学学会推荐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的99mTc-DTPA的双血浆法测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动态显像法所得GFR与其比较,探讨肾动态显像法在肾移植后肾功能中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基于99mTc-DTPA的双血浆法测量从2018年9月到2019年6月的108例肾移植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通过gate法估计GRF,比较测得的GFR与双血浆法测得的GFR的相关性、准确度,评估ECT法的检验性能。结果:双血浆法测得GFR平均值为63.47 ml/(min*1.732),SPECT法测得GFR平均值为72.55 ml/(min*1.732),偏倚为9.08 ml/(min*1.732)。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703,P<0.0001)。在总体中患者的GFR偏移较大,因而行亚组分析,将病人按GFR高低分为高GFR组、低GFR组以及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女性组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亚组测得的GFR的检验性能。各亚组比较偏移最小的组为高GFR组,最大的组为低GFR组。准确度方面一般取P30作为参考,高GFR组的准确度为82.54%,具有最高的准确率,低GFR组的准确度仅为55.56 %。男女性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肾动态显像法测量GFR的总体准确性尚可,得出的GFR总体偏大,各亚组分析后也存在较大偏移。但在高GFR组中的所测得的GFR准确较高,可以通过所得GFR公式的改进,获得较好的GFR结果,低GFR组测得数据准确度不够,仍需使用双血浆法。  相似文献   
90.
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芍药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传统中药。芍药除含有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等成分外,还包含异芍药苷和4-氧-甲基-芍药苷等多种新的化学成分。芍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抗癌、抗抑郁和抗肝纤维化等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也能起到改善和治疗作用。上述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芍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有助于西方国家对中药的认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芍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