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60篇
综合类   399篇
预防医学   12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期以来,垂体腺瘤的分类一直沿用嗜酸性、嗜硷性及嫌色性腺瘤的分类方法,因其不能反映肿瘤内分泌活性,已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近8年手术切除的100例垂体腺瘤进一步分类,并结合临床、血液内分泌学检查以及光学显微镜分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成人及家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索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 (CCSM)体外培养及鉴定方法。 方法 :采用勃起功能正常的成年男子及新西兰家兔的新鲜阴茎标本 ,经处理后采用原代细胞培养法 ,对阴茎海绵体组织块进行培养 ,获得CCSM后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等多种方法从细胞形态学及CCSM生长特性等不同侧面对培养的人及新西兰家兔的CCSM进行鉴定 ,并测定CCSM在体外培养时的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经 2 4h潜伏期 ,体外培养的CCSM进入指数增长期 ,维持约 96h后进入平台期 ;从接种组织块至长成单层细胞约需 15~ 2 0d ,传代后约 4~ 7d后长成单层 ;传代后的细胞增殖旺盛 ,成束状生长 ,并呈现层叠排列及“峰 谷”现象 ;CCSM在体外可稳定传 7~ 12代 ,传代期间其形态及增殖活性变化不明显 ;各种检测鉴定均证实所获细胞为CCSM。 结论 :CCSM原代细胞培养法简便、稳定、可靠 ,对研究阴茎的勃起机制及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调控及其治疗药物筛选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方法繁多,究竟那种方法较好,适用于临床而尽可能减少临床并发症,是脊柱外科医师探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考察阳离子脂质体(CL)为载体的反义寡核苷酸(ASODN)序列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以人端粒酶模板RNA(hTR)和人逆转录酶催化亚基(hTERT)为靶点的两种ASODN,用3β[N-(N′,N′-二甲氨基乙基)氨甲酰基]-胆固醇(DC-Chol)和二油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OPE)制备CL,考察其形态和粒径分布,并用其介导反义寡核苷酸转染HeLa细胞,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研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CL外观呈圆形,粒径均匀,在体外能够有效转染反义hTR和反义hTERT寡核苷酸序列(anti-hTR,anti-hTERT)。CL/ASODN处理后的HeLa细胞,72h后的存活率为(19.82±12.19)%(anti-hTR,2.0μmol·L-1)和(16.59±4.10)%(anti-hTERT,2.0μmol·L-1),而相同浓度游离的ASODN没有发现抑制作用。CL/ASODN复合物能够在120h内持续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结论CL能够有效提高ASODN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作为端粒酶抑制剂的新型非病毒载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将54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丁咯地尔0.2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应用1-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5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有明显治疗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疗法。  相似文献   
106.
司帕沙星与其他5种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司帕沙星对临床分离的199 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司帕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MIC90为0.125~0.5m g/L,对金葡球菌、化脓链球菌的抑菌率均为100% ,强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菌也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相似。不同细菌接种量和不同浓度血清对其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仅在pH5.0 时抗菌活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5类与1类的乳腺密度等参数的差异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BI-RADS 5类和137例BI-RADS 1类的乳腺密度及年龄分布差异.经工作站分别测量BI-RADS 5类乳腺及BI-RADS 1类双侧乳腺平面径线,并记录相应乳腺厚度,对上述物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乳腺检查阴性组比较,高度怀疑乳腺癌的患者CC位平面径线较长,但两组乳腺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3).乳腺密度在BI-RADS 5类与1类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二分类变量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乳腺癌检出率是前一年龄段的2.850倍(Wald x2=28.723,P<0.001);乳腺密度每提高一个等级,乳腺癌检出率是前一密度等级的2.434倍(Wald x2=13.671,P<0.001).结论:年龄、乳腺密度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中乳腺密度较高的女性是乳腺癌普查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8.
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26株临床分离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探索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9种抗菌药物对2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产酶株所产肛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的稳定性和丝氨酸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保护效应。结果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2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有较强抗菌活性。抑菌率分别为96.2%、96.2%、92.3%、84.6%,SMZ/TMP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65.4%和50%,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敏感性较差,耐药率在80%以上;产酶株与非产酶株药敏结果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非产酶株高,而对其它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变化不大。酶稳定性试验显示,有4株产酶菌产碳青霉烯水解酶,酶抑制试验表明,克拉维酸对这4株菌所产酶无抑酶保护效应,而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EDTA对4株菌所产酶有抑制作用,且酶活性能被ZnCl2复活。结论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抗菌活性;4株产酶菌所产碳青霉烯水解酶可能为金属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0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已广泛使用 ,铁路从事电子计算机视屏显示终端 (VDT)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VDT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有大量调查研究 ,初步证实VDT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规范VDT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保护 ,我们对上海市某火车站售票房VDT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内容与方法1.1 一般情况调查该售票房面积为 15 4m2 ,体积为 338 3m3,使用立式空调机 ,同时有 18台电脑售票机 ,2 4h售票服务。工作人员实行 12h工作制 ,分四班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进一步探讨咬肌区浅层的组织结构,为临床行下颌截骨术避免损伤咬肌区的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8例头颈部标本,经双侧颈总动脉插管,加压注入红色乳胶或明胶墨汁,解剖观测咬肌区浅层的组织结构.结果:咬肌区浅层由浅入深的组织层次是:皮肤、皮下组织、SMAS、腮腺咬肌筋膜、咬肌、咬肌下间隙和骨膜.咬肌表面横行结构有面神经颧支、面横动脉、面神经上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下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它们距离下颌角分别为(5.8±0.5)cm、(5.2±0.5)cm、(5.1±0.6)cm、(4.3±0.5)cm、(3.3±0.8)cm、(0.9±0.5)cm和(-0.8±0.4)cm;离角前切迹的距离分别为(6.7±0.6)cm、(5.6±0.6)cm、(5.6±0.7)cm、(4.7±0.5)cm、(3.5±0.7)cm、(1.2±1.0)cm和(-1.0±0.2)cm.该区的动脉供应来源于颞浅动脉、面横动脉、颈外动脉、面动脉和咬肌动脉.结论:行下颌支截骨术时,应熟悉下颌支浅层的组织层次及咬肌浅层横行结构的布局,以免造成误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