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0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治疗组行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在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减少脑血管痉挛、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及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且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腰大池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确切,能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1984~1986年我们建成3株分泌抗弓形虫单克隆抗体(McAb)细胞株。制备了3个McAb,并对这三个McAb的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比较研究。 一、McAb的效价测定3个McAb的滴度分别  相似文献   
13.
14.
1病例报告 男,6岁。因头痛、腹痛于1999—08—05在外院行脑电图检查后诊断为癫痫,始服苯巴比妥钠60mg,2次/d,治疗10d,头痛、腹痛消失。服药第10天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伴全身红色斑丘疹,轻度瘙痒、压之可褪色,经予10%葡萄糖酸钙10ml,1次/d;地塞米松5mg.1次/d静滴,治疗3d,体温正常,皮疹消退。仍继续服用苯巴比妥钠60mg,2次/d。1999—08—20患儿复出现发热伴全身红色斑丘疹入院。  相似文献   
15.
现将甲状腺误诊为颈部包块手术切除致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6~1987年,我们应用ELISA对杭州地区人群及几种动物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采用弓形虫速殖子(CN株)可溶性抗原(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本室以过碘酸钠法制备的马抗人、羊抗猪、羊抗兔及兔抗鼠的IgG-HRP结合物;参考血清分别以IHA检测抗体滴度≥1:1024的阳性血清及滴度在≤1:8的阴性参考血清混合。采用ELISA间接法,经棋盘滴定法测定抗原、血清及酶结合物的最适稀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1-2013-06共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人中7例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2例分别为慢肾、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经及时有效治疗后完全恢复。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多发生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急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以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其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异常的相对对称性的枕顶叶病灶。及时诊治病情可逆。  相似文献   
18.
应用抗体ELISA法检测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抗弓形虫抗体IgM、IgG及病原学检测,从不明原因发热、肝脾肿大的47名小儿中确诊为弓形虫感染与弓形虫病10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CAP )及其对患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4月1月至2015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262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检出斑块组180例,未检出斑块组82例;初发患者213例,复发患者49例。随访3个月,对比各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分析患者斑块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对比斑块组与无斑块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斑块组的复发率高于无斑块组,复发时间短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非易损斑块组的复发率低于易损斑块组,复发时间长于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初发患者及复发患者的斑块均以 BIF 更为多见,且左侧较右侧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斑块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的比例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发现,影响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和高血脂。结论:CAP 可导致ACI患者更易复发,特别是易损斑块者,更应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不同胎龄早产儿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分析其脑电活动特点。方法:选取胎龄27~36+6周早产儿135例,按胎龄分成<28周、28~29+6周、30~31+6周、32~33+6周和34~36+6周组,在出生后3~5 d完成第1次aEEG监测,监测时间8 h,分析电压连续性、活动睡眠期上下边界振幅值、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结果:胎龄<28周早产儿均呈非连续性电压,没有肉眼可见的睡眠周期性变化,随胎龄增加,早产儿连续性电压所占比例逐渐上升(P<0.01),睡眠周期性所占比例逐渐增加(P<0.01)。随胎龄增加,早产儿活动睡眠期上界振幅值下降,下界振幅值升高(P<0.01);1个睡眠周期的时程变短(P<0.01)。结论:aEEG能较好地反映早产儿大脑成熟度,胎龄越大的早产儿,其脑电背景活动越趋于成熟,aEEG对早产儿脑功能预后有较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