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因表达谱芯片在筛选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人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RNA,将2000条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总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2000条基因中,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3条(2.1%),其中上调11条(0.5%),下调32条(1.6%)。表达异常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细胞骨架与运动、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递、DNA的合成与修复、DNA的结合与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及免疫功能相关。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筛选直肠癌转移时,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直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22.
目的:运用组织化学方法和电镜技术,观察胎儿和正常成人声带粘膜固有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结构,探讨它们对声带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正>5.12大地震给北川带来毁灭性打击!全县20个乡镇、278个行政村、16.1万人口全面受灾,县城被夷为平地,共倒坍房屋3.6万户,20多万间,14.2万人无家可归,遇难失踪2.1万人,受伤2.7万人,孤儿685名,县乡村医疗机构用房、设备、药品全部损毁,县人民医院上班医务人员仅3人从废墟中被救出。山东省委、省政府经过两年奋战建设了一个崭新的新北川呈现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三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92例(200只眼),分别行小梁切除术(组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组3),比较三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6±2.8)个月。结果三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随访期间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0.2%、100%、94.6%;超声乳化组与联合手术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1),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小梁切除术组视力、前房深度较术前变化不明显(P〉0.05)。主要并发症为小梁切除术组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9只眼,眼压再次升高需药物控制的小梁切除术组5例,联合手术组2例。结论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对海马神经元"癫痫样"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用无镁细胞外液处理原代培养12 d的海马神经元3 h,诱导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建立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用全细胞膜片钳电流钳模式检测神经元动作电位,分别给予0.1μmol/L和1μmol/L NPY各1μL,给药时间10 s,观察其对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及波幅的影响。结果无镁细胞外液处理神经元3 h,可以形成稳定的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频率16~23 Hz,波幅75~96 mV。模型组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为(18.00±2.32)Hz,而0.1μmol/L和1μmol/L NPY组分别为(4.75±1.04)Hz和(1.50±0.75)Hz。与模型组相比较,两种浓度NPY组均降低了动作电位发放的频率(P<0.05)。模型组神经元动作电位波幅为(82.25±5.17)mV,而0.1μmol/L和1μmol/L NPY组分别为(49.75±2.49)mV和(40.00±2.20)mV。与模型组相比较,两种浓度NPY组均降低了动作电位发放的波幅(P<0.05)。两种浓度NPY之间相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1μmol/LNPY明显抑制了动作电位发放的频率和波幅。结论 NPY能够抑制无镁细胞外液诱发的神经元癫痫样电活动,为应用NPY抑制癫痫发作提供了细胞电生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体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能否由视网膜匀浆上清液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及移植到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存活、迁移、整合及分化的情况。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集健康足月剖宫产胎儿的正常脐带组织,经2.5 g·L-1胰蛋白酶和1 g·L-1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hUCMSCs。将CM-Dil标记的hUCMSCs注入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观察眼内整合分化情况,对正常对照组、光损伤组、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层数和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UCMSCs培养48 h后贴壁生长,呈长梭形,14 d后可见细胞融合成片。光损伤后大鼠视网膜外核层结构紊乱、细胞层数减少,厚度变薄,与正常对照组[(40.73±1.32)μm]相比,hUCMSCs治疗组[(31.28±1.79)μm]与PBS治疗组[(17.21±1.02)μm]及光损伤组[(12.68±1.42)μm]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变薄(均为P<0.05)。与光损伤组相比,PBS治疗组和hUCMSCs治疗组视网膜外核层层数显著增加。结论 HUCMSCs移植到光损伤大鼠玻璃体内后能存活、迁移及整合到受损伤视网膜,hUCMSCs玻璃体内移植可抑制光损伤大鼠光感受器的凋亡。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局部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硬膜外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下段输尿管结石患者1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其中应用局部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者80例(局部麻醉组),硬膜外麻醉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80例(硬膜外麻醉组)。结果局部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总并发症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有严格适应证的患者中,行局麻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碎石技术。  相似文献   
28.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微球固定AS1.398中性蛋白酶。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固定化酶微球的制备条件、固定化酶的适宜温度、pH、米氏常数和储存稳定性等性质。结果表明。在pH=7.0的中性环境下;交联剂与羧甲基壳聚糖摩尔比为0.4:1;干酶与羧甲基壳聚糖的质量比为0.125:1;在室温下交联至少4h。便可得到活力相对较高的固定化酶。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最适宜温度分别为40℃和65℃。在70℃下,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比自由酶要好。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最佳pH分别为7.0和6.0,固定化酶具有较宽的酸碱稳定性,在pH6~8都保持较高活力。固定化酶在5℃和35℃下储存1周后酶相对活力分别为97.6%和85.1%,而没有被固定的自由酶在5℃下储存1周酶相对活力仅为61.3%。自由酶和固定化酶的Km分别为5.66g/L和1.04g/L。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制备并鉴定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人组织因子(h TF)单克隆抗体(m Ab)。方法以截短型重组h TF243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后,采用间接ELISA联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方法,筛选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h TF 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效价测定和特异性鉴定。结果成功建立1株可稳定分泌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h TF 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该m Ab属于Ig G1亚型。间接ELISA测定腹水效价为1∶200 000,Western blot、PT测定结果表明,该m Ab可特异性结合重组h TF243,同时与SW620结肠癌细胞表面天然TF作用,显著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活性。结论成功制备了具有抗凝血活性的抗h TF m Ab。  相似文献   
30.
人直肠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局部粘附激活酶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细胞发生血管转移,首先涉及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关于血管内皮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国外一些学者采用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进行研究,发现与一些粘附分子有关,但作用途径尚不清楚。研究采用直肠癌病人癌周直肠组织和癌转移淋巴结,研究癌浸润转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胞内信号传导激活途径,为探讨恶性肿瘤血管浸润转移机理提供理论资料。信号传递通路中令人瞩目的是pp^125FAK,它与Vinculin,talin等一起分布于细胞粘附斑外,分子量125KD,故称为局部粘附激活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pp^125FAK)。应用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发现癌细胞发生血管转移时,血管内皮细胞pp^125FAK呈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位于内皮细胞胞质内,说明癌细胞的血管转移与血管转移与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