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显微白内障手术光性视网膜损伤的F—ERG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现代囊外白内障术中显微镜光照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国际标准化视网膜电流图(F-ERG)记录45例45眼白内障术前及(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1moF-ERG最大反应(MCR)(a、b波振幅)。按(WHO)晶状体混浊度分级采用不同术式,A组PHACO术、B组ECCE术。A组术中实际曝光于显微镜下25~40min(31.4min±4.1min),中度光强;B组50~75min(59.8min±8.7min),中高度光强。比较2组中使用不同显微镜光照(时间和光强)对ERG反应的影响,评价其对视网膜功能的损害。结果 白内障术后1moF-ERGa、b波振幅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0.01<P<0.05);A组术后F-ERG振幅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B组较术前增大,但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ERG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增强,提示晶状体混浊可减弱ERG反应;显微镜光照下手术时间越长、光照越强,术后1moF-ERG反应增幅越小,提示持续显微镜下手术可致视网膜光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口服化瘀明目饮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lens,IOL)植入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我院眼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白内障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92例(100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50眼)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治疗,治疗组42例(50眼)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术后化瘀明目饮口服4周。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眼压、眼底检查,并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区总容积。结果 两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2.610,均为P<0.01)。治疗组术后BCVA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Z=-2.074、-2.587、-2.264,均为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黄斑总容积均较术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3,P<0.05;t=-2.992,P<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有3眼(6%)出现黄斑水肿,对照组术后1个月有9眼(18%)出现黄斑水肿,两组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明目饮可防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增加,有效降低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严良  赵婕  丁琦  徐翀  秦洁  陆豪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3):207-20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视网膜病变时视网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中心视力正常、眼底正常或为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分别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 ERG)一、二阶kernel反应(first and second order kernel,FOK&SOK)检查。将结果正常同龄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1环(黄斑中心凹)的FOK 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后极部30°视网膜总合反应的N_1、P_1波峰时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92,P=0.0136;t=2.1124,P=0.0391和t=2.0241,P=0.047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环(黄斑中心凹)的SOK 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峰时延迟,后极部30°视网膜总合反应的P_1波振幅密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00,P=0.0086;t=2.5515,P=0.0136和t=2.7990,P=0.0070)。结论糖尿病眼中心视力尚正常时,由mf-ERG检得的黄斑中心凹和后极部视网膜功能已有异常;kernel反应异常表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内、外层视网膜功能均已受到损害,kernel反应的振幅和峰时是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4.
丁琦  陆豪  严良  杨蕾  张红英  熊毅 《临床眼科杂志》2006,14(4):355-356,I0001
目的探讨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e iss-Humphrey,Stratus TM,Version3.0 OCT和OCTOPUS101全自动电脑视野分析仪对正常组25例(36只眼)和青光眼组52例(81只眼)进行检测,将各个青光眼组中心30°视野内全视网膜MD和OCT检测的RNFL厚度值进行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青光眼组MD均高于正常组(P<0.01),中期和晚期青光眼组RNFL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所有被检测者视野MD与RNFL厚度呈负的直线相关(相关系数为-0.626,P=0.000);青光眼组MD与RNFL厚度呈负的直线相关(相关系数为-0.615,P=0.000);正常组MD与RNFL厚度无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022,P=0.910)。结论MD与RNFL厚度有很好的直线相关性,通过OCT对RNFL厚度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和监测POAG对RNFL的损伤,是一种很有价值和潜力的青光眼客观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联合治疗方法并评介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8年10月经治的11例(11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4例药物治疗;其余7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对于青光眼手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4例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前房形成、房角分离联合品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白内障摘出联合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的3例,其中1例行部分晶状体后囊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另2例行人工晶状体摘出,后囊连续环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例摘出人工晶状体稳定半年后行人工晶状体二期植人。结果11例前房均恢复并保持良好,视力提高,平均眼压(15.3±2.7)mmHg,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一种有多种因素造成的难治性青光眼,早期药物治疗有效,如药物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6.
农村老年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原因.方法对1 154眼老年性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3个月随访检查视力及眼前、后段情况,分析其脱盲率、脱残率和未脱残原因.结果本组病例,脱盲率(矫正视力≥0.05)为96.62%,脱残率(矫正视力≥0.3)88.56%.未脱残(矫正视力<0.3)共132眼,其中因合并眼部其它病变(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神经萎缩等)99眼占75%;因手术操作有关所致并发症(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葡萄膜炎、人工晶状体移位等)32眼占2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同时合并眼部其它病变,其次是手术严重并发症.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的技术水平减少并发症是提高脱残率的重要措施,但是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视神经、视网膜多种病变者,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应有充分估计,尽管术后可能影响脱残率,但仍应积极手术,尽可能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47.
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焦视网膜电图是国际上近十年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优于全视野和局部视网膜电图的新颖电生理记录技术,它将kemel分析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电生理信号记录中,较传统视网膜电图更为精细,分辨率更高.本文就多焦视网膜电图起源、记录原理和方法、波形特征、影响因素及其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并提出了多焦视网膜电图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病理性近视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OCT和FFA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婕  陆豪  严良  秦洁 《眼科》2005,14(4):267-269
目的分析病理性近视(PM)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设计临床病例研究。研究对象23例(25眼)伴有黄斑部CNV的PM患者。方法对上述患眼行OCT和FFA检查,对比分析结果。主要指标黄斑部CNV的OCT和FFA图像。结果OCT检查,18眼(72%)CNV呈纺锤形或类圆形团块状,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7眼(28%)CNV呈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9眼伴视网膜色素上皮出血性脱离,6眼伴视网膜前膜形成,2眼伴黄斑裂孔形成,15眼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增厚和水肿。FFA检查中有19眼显示造影早期黄斑部的盘状或不规则荧光渗漏,6眼仅显示病灶处荧光遮蔽和/或透见荧光。结论PM黄斑部CNV的OCT图像以在色素上皮层增生的类圆形和纺锤形纤维血管膜为特征,其范围较局限,常伴有色素上皮层出血性脱离。  相似文献   
49.
黄洁  赵婕  徐红  陆豪  刘焰 《眼科新进展》2012,32(9):847-849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至12月门诊患者中诊断为干眼症的92例患者资料。其中54例采用单纯人工泪液治疗,38例使用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治疗后21d及停止治疗后21d复查。采用SAS6.12软件对双眼的Schirmer I试验结果(SIt)及泪膜破裂时间(BUT)进行方差分析;对双眼FL染色评分进行秩和检验;对患者自觉疗效评价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单纯人工泪液组有38例(70.37%)自觉症状好转,针灸结合人工泪液组有29例(76.32%)自觉症状好转,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1d两组SIt、BUT均延长,FL染色评分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停止治疗21d后针灸结合人工泪液组SIt、BUT检测结果[分别为(3.51±2.05)mm和(2.88±1.23)s]优于单纯人工泪液组[分别为(2.87±2.30)mm和(2.39±1.0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持续效应优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门诊患者中诊断为干眼症使用人工泪液自我感觉效果欠佳的13例患者加用针灸治疗.治疗21 d后复查.采用SAS6.12统计软件比较患者的针灸治疗前后的主观疗效、S1T、BUT、FL染色评分.结果 13例患者单纯使用人工泪液21 d,53.85%自觉症状好转;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21 d,76.92%自觉症状好转.加用针灸治疗后21 d,S1T、BUT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结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效应优于单纯人工泪液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