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非外伤性手部肌肉萎缩畸形是麻风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医务人员看到这种体征时,首个印象就是麻风,非麻风工作者往往因怕传染,不进行详细检查,即介绍到麻风专业防治机构去处理。但这种印象并不十分可靠,近有一例病人是由某医院诊断为“麻风”介绍来我站检查,经我们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后诊断为臂部过度外展征候群。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以供参考。患者于×华,男,33岁,职工,海阳县人,因左侧手及前臂麻木无力十三、四年到某医院就诊,经该医院大夫检查,发现患者左手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消瘦,印象为“麻风病”,于1965年3月10日介绍来我站。患者十三、四年前,劳动后即感左手无力,休息后好转,并经常发生,逐渐加重。至1959年伏桌写字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120例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辛伐他汀组(41例)及常规治疗组(34例),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EPCs数量、迁移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无论是和用药前还是同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循环EPCs数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组内NIHSS评分第6周较治疗前、第12周比第6周有改善(P< 0.01);NIHSS评分在他汀类药物组治疗12周后可见显著改善(P<0.01).他汀类药物组治疗组的TC、TG、LDL-C及HDL-C在12周后均可见改善(P< 0.05或P< 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无改善.组间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TC、TG水平低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及组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C反应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提高EPCs数量、迁移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并通过调节血脂、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等起到减轻神经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对2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18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为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1例为串联狭窄,2例为基底动脉狭窄.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9例,位于颈部椎动脉2例,位于颅内段17例.Mori A型病变24例,B型病变3例,C型病变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28例平均狭窄率为81.3%,术后残余狭窄率均<10%.所有病例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随访17例患者,时间为6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15例,2分者2例.其中3例经DSA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4.
宽叶缬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Fos、C-Ju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宽叶缬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大脑海马各区 C- Fos、C- Ju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可复流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 4 8只雄性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假手术组 ,大脑中动脉闭塞组 ,生理盐水组 ,宽叶缬草治疗组。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 2 h,生理盐水组、宽叶缬草治疗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及宽叶缬草酊剂灌胃 ,每 8h一次 ;术后第 5天取脑组织分别行 C- Fos、C- Ju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正常组大脑海马各区 C- Fos、C- Jun阳性细胞稀少 ;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海马各区均可见大量 C- Fos、C- Jun阳性细胞 ;宽叶缬草治疗组 C- Fos、C- Jun阳性细胞数密度明显低于大脑中动脉闭塞组 (P <0 .0 5 )。结论 :宽叶缬草可能通过抑制 C- Fos、C- Jun的表达 ,减轻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学损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比较分专题教学和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探讨神经病学分专题教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专业2004级、2005级2个班的神经病学分别进行分专题教学和传统模式的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结业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分别评价其教学效果。结果:(1)接受分专题教学的学生结业考试的总分与传统教学组无明显差别,但其病例分析题的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方法;(2)分专题教学组91.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对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帮助,92.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他们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有帮助;而传统教学模式仅有58.5%和65.8%;(3)分专题教学组90%以上的学生对神经系统常见的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肌肉疾病均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其中对脑血管病、发作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掌握均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组。结论:神经病学分专题教学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值得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老年脑梗死的作用及影响.方法对3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浆Ox-LDL、高密度脂蛋白-C,(HDL-C)、低密度脂蛋白-C,(LDL-C)、Cho、TG、apoA、apoB,血浆内皮素水平测定,同时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23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老年脑梗死组血浆Ox-LDL、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LDL-C、Cho、TG与对照组比较亦增高;HDL-C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而且Ox-LDL的变化与血浆内皮素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呈正相关,与HDL-C、LDL-C、Cho、TG、apoA、apo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Ox-LDL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浆内皮素分泌,影响血液流变性,引起脑缺血、缺氧促进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8.
<正> 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对锌的需要量较高。为了解儿童实际锌营养水平,指导儿童合理膳食。预防、矫治锌营养不良,我们于1988年9~10月,对益阳市725名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及毛发中锌含量的调查。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 将慢性膨胀物于显微镜下植入大鼠T8/9水平,随着压迫物的膨胀,逐渐形成不同程度的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手术后通过BBB评分进行行为学功能评定,检测压迫段脊髓病理标本及通过电脑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检测凋亡启动基因P53.结果 术后观察行为学、组织学、病理学上的改变,3者相符合.结论 此模型较以往模型相比,具有制作简单,损伤程度可调整,脊髓损伤能表现出不同的压迫程度,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病理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