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57篇 |
免费 | 440篇 |
国内免费 | 36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0篇 |
儿科学 | 58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454篇 |
口腔科学 | 55篇 |
临床医学 | 1039篇 |
内科学 | 742篇 |
皮肤病学 | 37篇 |
神经病学 | 227篇 |
特种医学 | 32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913篇 |
综合类 | 2238篇 |
预防医学 | 804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815篇 |
23篇 | |
中国医学 | 781篇 |
肿瘤学 | 2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78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208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497篇 |
2013年 | 373篇 |
2012年 | 458篇 |
2011年 | 529篇 |
2010年 | 444篇 |
2009年 | 480篇 |
2008年 | 459篇 |
2007年 | 443篇 |
2006年 | 435篇 |
2005年 | 476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349篇 |
2002年 | 247篇 |
2001年 | 203篇 |
2000年 | 218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146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53篇 |
1995年 | 100篇 |
1994年 | 120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66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34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28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人脐血中血管内皮祖细胞体外扩增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血管内皮祖细胞(EPC)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的鉴定。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脐血中分离EPC,体外分别培养在包被有FN和不包被FN的培养皿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鉴定培养贴壁细胞表面标志CD31、CD34及KDR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CD133及表达CD133细胞比例。结果:包被FN的培养皿中细胞贴壁及增殖均比未包被的多,免疫组化染色CD31、CD34及KDR均呈阳性,培养第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 占21.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可用于体外分离脐血中EPC进行实验研究,FN对于体外培养EPC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2.
153.
目的 探讨应用Flow-through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同期修复软组织和主干血管缺损的可行性与疗效. 方法 2003年5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21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14 ~53岁,平均37.3岁.创伤部位:上肢4例,下肢17例.血管断裂并缺损14例,血管广泛挫伤并血栓形成7例.所有患肢均存在严重的软组织缺损合并主干血管损伤,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肌腱、血管或神经外露.肢体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为5~8分,平均5.8分.8例肢体远端血供差或完全消失的患者彻底清创后一期行Flow-through皮瓣移植术;13例血供部分存在但明显差于健侧的患者,根据清创后创面情况,6例直接行一期皮瓣移植术,7例行二期皮瓣移植术. 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获3~43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保肢成功,移植皮瓣全部存活,肢体远端血供良好,无血管危象发生.3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2例患者供区植皮后部分坏死,3例患者发生浅表感染,1例患者发生骨髓炎,均经处理后获改善. 结论 Flow-through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技术可在修复创面的同时修复主干血管损伤,为严重开放性四肢创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观察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早期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将获得随访的134例Ⅰ、Ⅱ度损伤的患者根据使用DARCO支具和石膏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踝关节U型支具固定,对照组用U型石膏托或石膏托固定。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3.0%、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治愈率56.3%、总有效率83.1%;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平均(16.5±6.6)d,对照组恢复工作时间为平均(22.3±8.3)d;观察组满意度92.1%,对照组满意度69.0%;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恢复工作平均时间、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RCO踝关节U型支具治疗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效果优于石膏。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FK506缓释剂对周围神经再生纤维形态学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梭形双通道桥接管桥接32只SD (Sprague-Dawley)大鼠坐骨神经长10 mm缺损.根据梭形管的两支管内加入的药物不同将动物随机均分为A组(两支管内均加入几丁糖凝胶)、B组(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 FK506(B1组);另一侧支管内注入几丁糖(B2组)).术后8、16周对再生神经进行Holmes银染、透射电镜观察、硫代乙酰化胆碱染色和碳酸酐酶染色观察再生神经形态结构.[结果]术后8、16周,Holmes还原银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到A组两支管内再生纤维无明显差异,与B2组比,B1组再生纤维数量多,排列整齐,粗细均匀;其运动纤维与感觉纤维的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K506缓释剂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纤维形态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6.
157.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结核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我科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结核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及转归的情况.结果 1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感染结核菌12例(6%).其中肺结核3例(25%)、结核性胸膜炎4例(33%)、颈部淋巴结核及腹膜后淋巴结核各1例(8%)、部位不明的肺外结核3例(25%).主要症状有发热、乏力、纳差等.结核菌素试验检查9例阴性,3例弱阳性;红细胞沉降率治疗前为(90±28)mm/h,治疗后为(47±18)mm/h,其中4例患者>100 mm/h;经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也恢复明显(t =2.15,P<0.05),并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未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结核菌感染临床较为常见,临床症状不典型、多以肺外结核为主,合理抗结核用药及疗程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8.
159.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FicatⅢ期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患者,4个Ⅲ期股骨头坏死,通过股骨大转子下方穿刺钻孔,行坏死区病灶清除和纳米人工骨植入术,术后每3月复查X线平片,随访6~11月,2例术后11月CT复查。结果:2例3髋疗效好,11月后骨质修复良好,关节面无进一步塌陷;1例疗效差,因患肢术后早期负重,加重关节面塌陷。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是一种优良的骨修复材料,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好,植骨术后要避免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160.
免疫透射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免疫透射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时的准确性、精密度、偏离度及测定范围。方法:采用贝克曼LX-20与DELTA特定蛋白分析仪,分别以免疫透射和免疫散射比浊法,对同一临床标本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两种仪器测定IgG、IgA、IgM、C3、CA准确性、精密度均良好。两法各浓度值测定结果的预期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结论:贝克曼LX-20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与DELTA特定蛋白分析仪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准确性、精密度均比较好,且散射比浊法优于透射比浊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