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04篇 |
免费 | 266篇 |
国内免费 | 2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8篇 |
儿科学 | 40篇 |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257篇 |
口腔科学 | 64篇 |
临床医学 | 714篇 |
内科学 | 518篇 |
皮肤病学 | 80篇 |
神经病学 | 110篇 |
特种医学 | 28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4篇 |
外科学 | 410篇 |
综合类 | 1919篇 |
预防医学 | 675篇 |
眼科学 | 54篇 |
药学 | 644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690篇 |
肿瘤学 | 2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30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242篇 |
2013年 | 216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225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66篇 |
2007年 | 247篇 |
2006年 | 252篇 |
2005年 | 293篇 |
2004年 | 250篇 |
2003年 | 259篇 |
2002年 | 206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201篇 |
1999年 | 254篇 |
1998年 | 185篇 |
1997年 | 233篇 |
1996年 | 219篇 |
1995年 | 211篇 |
1994年 | 178篇 |
1993年 | 143篇 |
1992年 | 134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98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68篇 |
1986年 | 49篇 |
1985年 | 65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49篇 |
1982年 | 57篇 |
1981年 | 50篇 |
1980年 | 37篇 |
1979年 | 27篇 |
1978年 | 9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利用化学发光方法和细胞筛选模型,检测新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JZ005的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的活性;建立氯化钴损伤的心肌细胞缺氧模型,初步探讨JZ005对缺氧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含有p21启动子元件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I-p21-Luc转入到人胚肾细胞293中,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单克隆细胞系;采用已报道的HDACi曲古抑菌素A( trichostatina A,TSA)为阳性对照,检测细胞筛选模型的稳定性;用HDACi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及上述细胞筛选模型测定JZ005抑制HDACs的活性;用不同浓度的JZ005处理氯化钴缺氧损伤的大鼠胚胎心肌细胞(H9c2),MTT法检测JZ005对缺氧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JZ005处理后正常及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JZ005对H9c2细胞缺氧损伤后凋亡的影响。结果建立含p21启动子元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HDACi细胞筛选模型;JZ005能够显著抑制HDACs的活性,浓度50~400μmol/L,抑制率>50%。对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38.33%、56.00%和35.20%,同时能够上调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拮抗缺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数目从对照组的12.89%分别下降到给药组(25,50和100μmol/L)的6.63%、10.56%和8.89%。结论成功建立了HDACi的细胞筛选模型;JZ005作为一种新型的HDACi ,具有明显的保护心肌细胞拮抗缺氧损伤的作用,提示JZ005有可能开发成一种治疗缺氧损伤的药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依次为72.9%(35/48)、56.3%(27/48)、83.3%(40/48)、41.7%(20/48)和39.6%(19/48),而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其表达阳性率依次为10.0%(1/10)、0(0/10)、0(0/10)、0(0/1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ST-π:P〈0.01,P-gp:P〈0.01,Topo-Ⅱ:P〈0.01,TS:P〈0.05,MRP:P〈0.05);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联合检测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3.
74.
辅助生育技术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不育症患者的生育潜力,但其中射精障碍患者的取精始终是一个难题,阴茎振动刺激(PVS)和电射精(EEJ)方法的发展,使其有了更好的治疗前景。PVS使用简单、无创、无需要麻醉,应推荐为首选,大约 80%存在完整射精反射弧(T10水平以上)的射精障碍者都能通过PVS获得顺行射精;几乎所有射精障碍患者,包括中枢神经和 /或外周神经损伤的患者都能成功使用EEJ取精。本文综述PVS和EEJ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及影响取精的因素等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促进肢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成熟的疗效及治疗AVF血栓性阻塞的效果。方法:用疏血通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于AVF手术后预防性治疗各50例,用疏血通注射液和尿激酶治疗AVF阻塞各20例,每日1次,7d为1疗程;对比AVF成熟情况、复通效果、透析时能达到的最大血流量及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疏血通促进AVF成熟良好率显著高于香丹(χ^2=4.336,P〈0.05)。疏血通与尿激酶对内瘘部分阻塞的复通效果相当,但对完全阻塞无效。疏血通和尿激酶治疗后血浆黏度值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1);而香丹注射液虽能改善血浆黏度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但对纤维蛋白原无影响(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更好地促进肢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血管通路成熟,并能替代出血风险较大的尿激酶治疗AVF血栓形成致血管部分阻塞,可作为维护HD血管通路的常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76.
对金仓鼠肝区作8MeV电子束40Gy一次照射,分别对照射后1,2,3天,1,4,8周和9个月的活体动物肝脏置6.34T磁场强度的波谱仪作31P-磁共振波谱分析,然后摘出动物肝脏作组织学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以β-ATP信号强度为基准计算的各峰值信号强度比中,照射后1~3天的PME增高,照射后1周以上的各组γ-ATP和α-ATP均示降低;细胞内pH示照射后1天升高,2和3天随之降低,照后1~4周再度升高后与前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图像示肝细胞点状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等。作者认为:31P-磁共振波谱分析对放射性肝损伤的肝能量代谢测定是准确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77.
本院自 1996年起应用T管架桥内引流术治疗不能切除的壶腹周围癌症 10例 ,取得了良好的减黄效果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 8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8( 5 8~ 74)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平均 2 99.3 ( 13 3 .6~ 43 3 .6) μmol/L。术中探查证实壶腹周围癌侵犯周围血管或有远处转移 ,不能切除而应用本法作减黄手术。1.2 手术方法寻及肿块近端扩张之胆管 ,切开后置入F18~ 2 2 号T管短臂后缝合胆总管。再将T管长臂通过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戳孔穿出 ,取距Treitz韧带 2 0~ 3 0cm空肠 ,对系膜缘戳孔插入T管长臂 4~ 6cm后双荷包缝…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胸腔内注入联合引流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为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60例诊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先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对胸腔积液引流,然后胸腔内注入培美曲塞或顺铂,观察组联合IL-2注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胸腔积液量的变化、治疗后1个月时临床疗效,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及x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胸腔积液量为(532.91±135.86)mL、治疗后1个月时为(32.10±11.20)mL,观察组治疗前胸腔积液量为(574.59±140.67)mL、治疗后1个月时为(21.35±8.19)mL,两组治疗后1个月时胸腔积液量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较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时的积液量更少(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在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胸痛、发热及III-IV级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先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排出积液,后在胸腔注入常规化疗药物基础上给予IL-2注入,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减少积液渗出,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中VonHippel-Lindau(VHL)基因改变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VHL基因在CCRCC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微卫星法、DNA甲基化特异性PCR和半定量逆转录PCR检测35例CCRCC和20例正常肾组织中VHL基因突变、杂合性缺失(LOH)、异常甲基化及CXCR4mRNA的表达。站杲VHL基因在CCRCC和正常肾组织中的改变率分别为74.29%、5.0%,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5,P〈0.01);VHL基因改变与CCRCC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等密切相关(x^2-4.05、5.18,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肿瘤大小等均无相关性(P〉0.05)。CXCR4 mRNA在CCRCC中的表达率为77.14%,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5.0%;CXCR4的表达与CCRCC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密切相关(x^2-7.35、4.24,P均〈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等均无相关性。相关性检验表明CCRCC中VHL基因改变与CXCR4的表达密切相关(x^2-3.89,P〈0.05)。站论VHL基因突变和LOH导致其失活是CCRCC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VHL基因和CXCR4可作为判断CCRCC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可负向调节CXCR4的表达。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n-3脂肪酸(n-3FA),1,6二磷酸果糖(FDP)和谷氨酰胺(GLN)对移植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96只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全小肠异位移植,手术前后应用n-3脂肪酸和TPN中加入FDP,GLN输注10d。^15N-甘氨酸(^15N-Gly)灌注移植小肠,分析其血浆丰度。结果:^15N-gly1,2和3h的丰度值均以n-3FA FDP GLN组为最高,分别是非必需氨基酸(NEAAs)对照组的9.0,3.0和2.5倍,其余各实验组血浆内^15N-Gly的上升速度及丰度值也明显高于NEAAs(P<0.05)。结论:外源性n-3FA,FDP和GLN特殊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移植小肠的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