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临床疗效。方法: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5眼行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其中白内障术后8例;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4例;青光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例。结果:患者15例术后眼痛等刺激症状基本消失,角膜上皮完整,随访3~24mo均未发现BK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出现,视力有轻度提高。结论: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可有效缓解BK的症状,防止BK的复发,是治疗BK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回顾总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及丝裂霉素应用后出现的并发症,探讨这些并发症出现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2例(44只眼)开角型青光眼施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术中巩膜床植入透明质酸钠及应用丝裂霉素,观察手术后近期并发症。结果低眼压10例(10只眼),前房出血1例(1只眼)。眼底出血2例(2只眼),葡萄膜炎1例(1只眼),早期眼内炎1例(1只眼),眼压升高2例(2只眼)。结论丝裂霉素在非穿透小梁切除手术中使用应注意个体化,透明质酸钠术中应用可造成早期的持续性低眼压,丝裂霉素应用在低眼压的基础上可以造成眼内的损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月青光眼组病房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0例共182只眼,根据病情分3期,1期(13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期(98只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羊膜移植术;3A期(6只眼)行Ahmed引流阀植入+前部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3B期(4只眼)、3C期(1只眼)施行Ahmed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另20只眼行睫状体光凝术。同时联合中医治疗,对屈光间质透明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结果治疗后12个月时,1期、2期、3A~C期的眼压控制成功率分别为84.6%、58.2%、52.2%、78.7%、81.8%,总成功率61.5%;视力改善率分别为46.2%、51.0%、52.2%、42.9%、9.1%,总视力改善率47.8%。1、2、3期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率为72.0%、72.9%、4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使患者视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介绍一种难找断端的下泪小管断裂合并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2007~2010年泪小管断裂合并鼻泪管阻塞患者12例,女2例,男10例,平均年龄41岁,使用记忆合金丝探针,通过自上下泪点向鼻腔留置双引线,然后以引线引导引线型硅管的手术方法实现双路置管,术后平均4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6月.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拔管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该方法成功实现双路置管及吻合下泪小管,手术时间最短40 min,最长1 h 20 min,平均55 min.2例术后1周上泪小点撕裂(未处理),1裂术后5d下泪点撕裂给予局部显微缝合.10例拔管后,溢泪消失,随访期内泪道冲洗通畅,1例通而不畅,溢泪症状缓解,1例冲洗不通伴溢泪.结论 结合特殊器械猪尾探针可以实现难以寻找断端的下泪小管断裂合并鼻泪管阻塞双路快速吻合,不影响外观,而且留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最经典、最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

方法:对22例2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进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1mL(2.5mg),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36(平均24)mo。

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1wk内22眼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消退,Ahmed引流阀植入术后随访22眼中仅有3眼联合使用1~3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之内,1眼因眼压失控而行睫状体光凝术(810激光),其余18眼均无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最后一次随访,平均眼压15.59±3.21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5.36±8.13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提高者9眼(41%),保持术前视力者13眼。全部病例在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及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中术后均未观察到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NVG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保护残留视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常规小梁切除术+MMC术后浅前房的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行常规小梁切除术+MMC手术患者共计854只限。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予相应处理。结果:其中26只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3%),对其采取保守(扩瞳,局部及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高渗剂,压迫滤过泡)及手术等综合治疗,保守治愈22只眼,手术方法治愈4只眼。结论:青光眼早期浅前房,只要眼压不高,也不必过早地滥用手术治疗,应小心谨慎,以免造成更为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
丝裂霉素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由不同临床医师制备的棉片及固定湿度棉片中所含丝裂霉素的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A组:3位(甲、乙、丙)临床医师按照要求分别制备20个棉片(10 mm×12 mm),每个棉片浸入浓度为0.2 mg/mL的丝裂霉素溶液中3秒,于浸入之前后测量每1个棉片的干重和湿重。B组:由另3位(甲、乙、丙)临床医师按照要求分别制备的20个棉片(10mm×12 mm),用注射器注入0.5 mL浓度为0.2 mg/mL的丝裂霉素溶液(称固定湿度棉片),于注入之前测量每个棉片的干重;并观察应用B组固定湿度棉片在36例(70眼)青光眼滤过术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棉片中所含丝裂霉素的平均量为(136.8±22.5)μg,不同医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棉片中所含丝裂霉素量为100μg。结论固定湿度棉片携载丝裂霉素的方法可重复性较好,用量较易控制,手术中应用并发症少、降眼压效果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46(平均34.6)mmHg。3眼经药物治疗后恢复前房;其余分别选择手术治疗;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Phaco+后囊截开术;3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术;4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眼压14~23(平均18.3)mmHg。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瞳孔后粘连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1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右眼外伤后视力下降,眼压升高1mo余”而就诊。患者2007-05-14因被灭火器气体喷到右眼,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外伤性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经药物治疗,前房积血吸收,此后眼压逐渐升高,给予全身及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于2007-07-09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右眼继发性青光眼”收住入院。入院查体:VOD:0.25,VOS:0.8;矫正视力:VOD:-0.75DS→1.0,VOS:-0.75D→1.0。右眼结膜稍充血,角膜中央部上皮水肿,前房周深约1.5CT,瞳孔欠圆,鼻侧瞳孔缘部分后粘连,晶状体密度增高,玻璃体腔下方可见絮状混浊,视盘界清色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