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3例(343眼)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12.4%,对照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为25.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2.2%,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8.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9.6%,对照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36.4%,差异有显著性(P<0.005),出院时两组间功能性滤过泡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疗效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在下睑纵形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伤中,泪小管断裂鼻侧断端寻找方法的临床应用以及采用“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的效果。
  方法:我科2010-09/2013-10收治下睑纵形裂伤合并下泪小管断裂患者37例37眼行泪小管断端吻合及下睑裂伤缝合术,术中综合运用直视法、探针插入指引法及猪尾巴弯探针法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置入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并采用“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随访3 mo~2 a。
  结果:患者37例均能顺利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泪道通畅31例(83.8%),好转5例(13.5%),无效1例(2.7%),总有效率97.3%;眼睑修复良好,瘢痕细小,眼睑外观、功能基本正常。
  结论:术中综合运用直视法、探针插入指引法及猪尾巴弯探针法均能顺利找到鼻侧断端;选用硅胶管作为泪道支撑物效果良好;“Z”形皮瓣修复下睑纵形裂伤对眼睑形态、功能的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对术后前葡萄膜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08-09/2010-10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试验组(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3例,两组均行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试验组术中前房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对照组术中前房注入复方平衡盐溶液0.5mg。观察术后1,3,7d;1,3mo视力、前房房水闪辉情况、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第1,3,7d前房房水闪辉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均无房水闪辉出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注射地塞米松可抑制术后早期前葡萄膜炎炎症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慢性高眼压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高眼压+PEDF组(A组)、高眼压+去离子水组(B组)和假手术+PEDF组(C组),A组、B组模型的制作应用巩膜浅层静脉烧烙法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C组仅剪开球结膜,不烧烙巩膜浅静脉。A组、C组在模型建立后即刻用10μL微量注射器于大鼠角膜缘后2mm处刺入玻璃体腔,抽出玻璃体2μL,再向玻璃体腔内注射0.05g/L重组大鼠PEDF2μL,B组同法注入等量的去离子水。在3d和14d后处死动物,摘除眼球,将视网膜组织行冰冻切片,用TUNEL法及Fluoro—Jade(FJ)荧光染色检测各组RGCs的凋亡和变性。结果术后3d、14d时A组和B组眼压均明显升高,与同时间点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3d和14d间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检测显示,A组、C组3d和14d RGCs的凋亡数目均明显少于同时间点B组(P〈0.05),A组14d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3d(P〈0.05)。FJ荧光染色结果显示,A组、C组3d和14d变性RGCs数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14d的变性细胞数较3d时明显减少(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PEDF可减少慢性高眼压大鼠RGCs的凋亡和变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前房深度是晶状体性屈光手术和青光眼手术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探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与A型超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对白内障30例(45眼)分别使用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及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采用配对t检验对之进行比较;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两种仪器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随机选择1眼分别用两种仪器依次重复测量中央前房深度10次,采用变异系数作为评判标准,比较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平均值为(2.63±0.48)mm,A超测量结果为(2.98±0.48)mm;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的中央前房深度比A超的测量值小(0.35±0.04)mm,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与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各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894,P〈0.001)。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前房深度10次变异系数为0.78%,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10次的变异系数为1.49%。结论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前房深度值比A超测量中央前房深度的各值小;两种仪器检测中央前房深度的测量值相关性较好;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结果的重复性稍好于A超。临床工作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缝合巩膜穿通伤同时行巩膜外加压术,以减少外伤后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Ⅲ区巩膜穿通伤28例,手术缝合巩膜裂口并做裂伤处外加压(同种异体巩膜)。结果:患者28例中,11例未出现视网膜脱离(随访3~6mo),17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二次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结论:该手术方法治疗Ⅲ区巩膜穿通伤,可使部分患者避免视网膜脱离,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闫希冬  齐霞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1):2056-2056
0引言先天性视盘小凹最早于1882年发现并提出。Petersen第一个认识到视盘小凹与黄斑区视网膜下液之间的关系。视盘小凹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一,单眼发病率为85%。我院通过近几年来对本病实施药物、  相似文献   
28.
1病例报告例A,男,37岁,因右眼视物模糊伴眼胀,同侧头痛于2006-11-22就诊,检查视力:OD0.6,OS1.0,右眼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央轴深2CT,周边房角约1/2CT,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色泽淡白,C/D约0.6,房角为闭角,OCT检查:视神经纤维层缺损,中心视野损害;左眼未见异常。眼压:右眼32mmHg,左眼16mmHg。诊断:右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行小梁切除+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第5d前房出现浅Ⅱ°,右眼压47mmHg,经药物散瞳、甘露醇、尼目克司片、绷带加压包扎等方法治疗2d,前房不能形成,采取手术经睫状体平坦部穿刺抽吸玻璃体腔积液联合前房注气术,术后经散瞳  相似文献   
29.
病例 患者男,36岁,维吾尔族.于2007年8月8日用砂轮磨砍刀时砂轮突然碎裂,左眼被弹起的砍刀及砂轮碎块击伤,遂入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左眼皮肤裂伤、左眼眶内异物",由于无条件摘出眶内异物,仅给与皮肤裂伤清创缝合处理.  相似文献   
30.
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临床疗效。方法: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5例15眼行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治疗。其中白内障术后8例;白内障术后继发性青光眼4例;青光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3例。结果:患者15例术后眼痛等刺激症状基本消失,角膜上皮完整,随访3~24mo均未发现BK的复发及并发症的出现,视力有轻度提高。结论:自体板层角膜转位术可有效缓解BK的症状,防止BK的复发,是治疗BK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