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眼科学   4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 "、阳性"2 "和强阳性"3 "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2.
一种简易的兔视网膜脱离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建立一种较为简易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动物模型。方法  18只成年白兔 ,除 2只 4眼作为对照外 ,余 16只 32眼均分为 8组作为实验组 ,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 ,用 5 0nm玻璃微管在下方 6 :0 0赤道部位视网膜造孔后 ,注射 0 .5mL生理盐水于视网膜下间隙 ,术后观察眼底、B型超声检查和术后 0 .5、1、3、6、2 4h和 3、7、14d摘除眼球作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组兔眼术后均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可见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 2眼玻璃体出血 ,1眼晶状体后囊损伤 ;视网膜脱离范围 3:0 0~ 9:0 0达 5 0 %以上。视网膜脱离维持 2~ 14d。组织学切片显示 ,7d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肥大和炎症细胞浸润 ,14d组可见视网膜自行复位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多层化改变。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行 ,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63.
Syndecan-1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v,PVR)属于眼内组织创伤愈合的一种特殊表现,可以分为炎症期、增生期和瘢痕期3个阶段,其中在增生期可以形成视网膜表面的增生膜组织,这些膜组织在瘢痕期收缩,形成对视网膜的牵拉而导致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的过度增生在PVR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陕西省儿童盲和严重视力损害的原因,以确定潜在的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因素。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儿童视力障碍检查法,2004-06对陕西省某盲校33名盲童的盲及低视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致盲原因。结果:33名盲童中2名为严重视力损害(6.06%),31名为盲(93.94%)。最常见致盲解剖部位依次为视网膜(36.37%)、青光眼(24.24%)、晶状体(15.15%)、视神经(9.09%)、角膜(9.09%)和全眼球(6.06%)。先天和遗传因素为盲校学生致盲致残的主要原因,占90.91%;后天性占9.09%。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青光眼和先天性白内障等为主要原因,占先天因素的70%。可避免性盲16例(48.48%),其中可预防者3例(9.09%),可治疗性者13例(39.39%)。结论:营养性和感染性致盲已较少见,先天和遗传性因素是目前陕西省儿童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体外RPE细胞损伤模型,观察损伤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移行以及MMP-2和MMP-9的表达。方法:在近铺满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培养板上,采用角膜移植用的环钻和棉签法做圆形细胞刮伤区,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PE细胞受创后48hMMP-2和MMP-9的表达;并应用此损伤模型,计数进入缺损区的细胞数,观察地塞米松(Dex)对RPE细胞移行和对MMP-2及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RPE细胞受创后损伤边缘的RPE细胞逐渐向缺损区移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后48h损伤边缘移行的RPE细胞呈MMP-2的阳性表达,MMP-9呈强阳性表达。Dex处理组中损伤诱导的RPE细胞移行明显减少,MMP-2和MMP-9的表达也明显减弱。结论:MMPs在RPE细胞移行修复中有重要意义,Dex可以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而减少RPE细胞移行。  相似文献   
66.
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在某些大角度外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直肌超常量后徙在某些类型大角度外斜视矫正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01/2008-07在外斜视矫正术中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的临床病例48例,其中分开过强型外斜视29例,知觉性外斜视16例,麻痹性外斜视3例。所有病例外斜视度数均>40△。手术原则是尽量在2条肌肉上完成斜视度的矫正。分开过强型外斜视先行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8.0~9.5mm),残余度数再行一眼内直肌缩短术。知觉性外斜视手术首选视力较差的斜视眼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8.0~12mm)加内直肌缩短(6~8mm),若矫正不足再行对侧眼外直肌后徙术。动眼神经不全麻痹者行麻痹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12~13mm)加内直肌大量截除(10mm)。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外观良好,29例分开过强型外斜视中,23例正位,6例欠矫;16例知觉性外斜视中13例正位,2例欠矫,1例过矫;3例麻痹性外斜视中,1例正位,2例欠矫。所有欠矫或过矫均在±8~±15△,均不需要二次手术。所有病例中3例分开过强型外斜视和2例知觉性外斜视出现轻度外转不足,外转时角膜缘距外眦角约2~3mm;3例麻痹性外斜视外转不足均在3~4mm。结论: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术对大度数的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知觉性外斜视及麻痹性外斜视效果满意,避免了损伤过多的眼外肌,增加了外斜视矫正术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检测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并观察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时二者表达的影响,探讨炎症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RPE细胞,应用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在低糖对照组(5.6 mmol·L-1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高糖组(30.0 mmol·L-1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TA组(0.1 mol·L-1TA+30.0 mmol·L-1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RPE细胞ILK和ICAM-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二者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都显示RPE细胞在高糖组培养6 h时ICAM-1表达量最高,为0.378±0.012,是对照组0.220±0.008的1.71倍,TA对其表达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6.98%(P<0.05);高糖组作用2 h ILK蛋白表达量最高,是对照组的1.45倍,TA组中虽然ILK表达量较高糖组减少(为高糖组的76.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对其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在在高糖组作用1 h后RPE细胞表达ICAM-1、ILK mRNA开始上升,ICAM-1 mRNA表达在2 h达到高峰,2 h时TA对高糖组ICAM-1 mRNA的抑制率为8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ILK mRNA的表达与高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E细胞在高糖环境下能高表达ICAM-1和ILK,高糖对RPE细胞表达ICAM-1的上调作用能被糖皮质激素TA抑制,而ILK的上调不受其抑制,提示炎症在早期DR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RPE细胞可能通过这两种因子的信号途径参与DR的病变.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基于GMPE模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传统眼底彩色照相法(FCP)测量客观眼球旋转度的一致性和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12/2021-03我院斜弱视门诊受检者,同一天用基于GMPE模块OCT与FCP两种方法测量客观眼球旋转度。FCP使用Adobe Photoshop软件手动定位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基于GMPE模块OCT软件自动定位黄斑和视盘中心测量FDA。结果:纳入55例受检者,OCT测量FDA分别为右-6.6°±4.5°和左-8.8°±4.7°,FCP测量FDA分别为右-6.6°±4.7°和左-8.4°±4.1°,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无差异(P右眼=0.90,P左眼=0.08)。外斜视患者OCT测量FDA分别为右-5.8°±4.9°和左-9.1°±4.5°,FCP测量FDA分别为右-5.7°±5.0°和左-8.6°±4.3°(P右眼=0.75,P左眼=0.15)。类似地,内斜视患者OCT测量FDA分别为右-9.0°±7.3°和左-11.3°±3.5°,而FC...  相似文献   
69.
本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通过护理康复技术在患者功能恢复和预防减轻残疾的有效性。 1对象与方法 1999年 8月~ 2000年 8月在本院神经内科治疗后的 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男 25例,女 11例,年龄 43~ 75岁,平均 62岁,均经临床和 CT或 MRI确诊为首次发病,脑出血 9例,脑梗死 27例,伴语言障碍 11例。按统计康复训练时间不同分成 2组,早期组 19例,对照组 17例,住院天数 37 d。 方法:本组患者住院后首先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生命体征平稳,分别按康复程序在床边进行训练, 30 min/…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不同屈光状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20-01/2022-01我院收治的非Ⅰ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10例,根据治疗前屈光状态分为非近视组(30例,等效球镜>-0.5D)和近视组(80例,等效球镜≤-0.5D),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斜视度、AC/A值、视功能情况及手术方式和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非近视组患者裸眼视近斜视度[(47.13±23.54)]与视远斜视度[(48.90±22.59)]无差异(P>0.05);近视组患者裸眼视近斜视度[(40.49±26.09)]小于视远斜视度[(50.09±25.41)](P<0.001);两组患者相同距离斜视度无差异(P>0.05)。非近视组患者AC/A值(5.40±2.23)大于近视组(3.14±3.10)(P<0.05)。近视组患者近立体视优于非近视组(P<0.05)。非近视组手术方式多样,近视组多采用外直肌缩短和/或内直肌后退术。结论:不同屈光状态均可发生急性共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