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新基因TSC21并进行蛋白表达及纯化。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睾丸组织cDNA探针与Affymetrix金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并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用生物学信息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运用RT-PCR分析该基因小鼠不同组织及人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对人的TSC21基因进行cDNA克隆、蛋白表达及纯化。结果通过不同日龄小鼠睾丸的芯片信号比较筛选出一个差异表达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28825),金长有810bp,含有543bp的完整ORF,编码一个有18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1.040kDa的蛋白质,我们将其命名为TSC21。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TSC21基因可能在细胞核中表达。基因功能域预测表明在氨基酸34-40处有CK1和CK2磷酸化位点,在氨基酸100-106处有PK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磷酸化位点。RT-PCR分析表明TSC21基因特异性表达于小鼠睾丸组织。TSC21蛋白在人的同源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NM-152670,在180个氨基酸区域内有82%的同源性,人TSC21(hTSC21)基因特异性地表达于人睾丸组织中。成功构建PET-28a2c(+)vector/hTSC21表达载体,并转化B121,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对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进行优化后以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论TSC21基因在小鼠及人的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并具有高度同源性,显示其可能在精于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所得人TSC21蛋白可进行其蛋白结构活性、睾丸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及在男性不育等疾病检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尿路感染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路感染是所有细菌感染中最为常见的,尤其常见于孕龄期妇女。现就尿路感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能性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代谢特征.方法实验于2001-10/2003-03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标本来源于吉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采集的穿刺骨髓血和胸外科手术切弃的肋骨,男7例,女3例,年龄>40岁5例,≤40岁5例(患者知情同意).采用Percoll密度分离与贴壁筛选结合法,从人骨髓血中分离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化学检测和透射电镜观察对其多能性和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变化.结果①流式细胞分析显示,采用聚乙烯吡咯酮包被的二氧化硅壳粒的无菌胶体悬液分离剂与贴壁筛选法能获得高度同源的细胞群;原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生长速度与年龄因素无关.②阿利辛兰-过碘酸雪夫染色,苏丹黑-B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均证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特殊的代谢特点,含有大量无酸性粘多糖,无自发分化现象,并维持未分化状态.③超微结构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和糖原形成糖原池.结论原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生长速度不受年龄因素影响,提示利用自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成为可能.该细胞群在体外能很好地维持未分化增殖状态,提示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河南义煤总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室2007年1月-2009年1月180例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及并发症.结果 1、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1)穿刺针误穿入动脉16例,(占总置管术8.8%),其中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11例.(2)皮下血肿10例,其中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3例.(3)穿刺部位渗血8例(占总置管数4.4%),其中颈内静脉5例,股静脉3例.2、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有:(1)导管内血栓形成24例,其中颈内静脉8例,股静脉16例.(2)导管相关感染24例,颈内静脉8例,6例为导管皮下隧道感染,2例为导管内感染.股静脉16例,10例为皮下隧道感染,6例为导管内感染.(3)(除外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导管功能不良(血流<180ml/min)20例,即导管贴壁及导管负压过高,颈内静脉8例,股静脉22例.4、导管意外脱落4例,均为颈内静脉.结论 (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2)病情允许情况下首选右颈内静脉置管.(3)右颈内静脉置管风险大,要求操作者技术熟练、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85.
郭新 《吉林医学》2012,33(29):6305-630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59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胸腔引流组和中心静脉引流组进行治疗。结果:在通过药物治疗后,两组均可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和病因,且最终无胸腔积液引流出,但中心静脉导管组效果更佳。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方便、省时、痛苦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清创术-VSD治疗-滴注冲洗-组织移植对复杂、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太原市太化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收治的患者20例,均为复杂、难愈性创面,入院后给予清创术,安置VSD敷料,抗生素滴注冲洗,适时行皮片(瓣)移植封闭创面,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清创术-安置VSD敷料-抗生素滴注冲洗-适时行皮片(瓣)移植封闭创面,14例移植皮片中完全成活13例,创面均一次性愈合。1例坏死,原因为皮下血肿,后通过再植皮愈合;7例局部皮瓣完全成活,1例游离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一次性愈合。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6.4d。随访6个月~1年,医患双方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清创术,安置VSD敷料,抗生素滴注冲洗,适时行皮片(瓣)移植封闭创面,同时给予抗炎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是治疗复杂创面、难愈性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应用血塞通。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结论应用丹红注射对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生物反应器是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载体。本文构造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研究平台。方法 系统使用曲柄滑块机构压缩和拉伸波纹管,模拟出人体血管内的搏动流。同时利用LabVIEW平台对压力等参数进行测量和控制,系统与PC机连接,可实现远程监控,使整个组织工程生物反应器系统初步实现分步式,自动化。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反应器能够对细胞施加合适的生物力学刺激,并准确检测各项参数。结论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构造的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研究平台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肾囊内给药减轻尿蛋白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在实时B超引导下向每侧肾囊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针剂40 mg/次,每10 d 1次,连续4~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体重及血压的变化。结果:本组中13例尿蛋白明显减少或转阴性,无明显激素的副作用。结论:肾囊内注射给药治疗蛋白尿疗效可靠,减少了全身给药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比较下斜肌转位术(AT)与下斜肌切断术在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引起的斜视V征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下斜肌转位术治疗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同时合并分离垂直性斜视(DVD)的28例斜视V征患者,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为+1~+3,V征差值不超过30PD,根据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对称性以及双眼或单眼行下斜肌转位术,分为双眼AT组(15例)和单眼AT组(13例),与历史同期行下斜肌切断术治疗的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不合并DVD的28例斜视V征患者进行非随机埘照研究,对照组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对称性及双眼行对称或非对称下斜肌切断术,相应地分为对照1组(15例)和对照2组(13例),分别测最手术前后V征筹值,比较手术矫正V征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眼AT组平均矫正V征差值(15.67±4.03)三棱镜度(PD),对照1组平均矫正(15.20±3.51)P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8,P>0.05);单眼AT组平均矫正v征差值(14.69±3.71)PD,对照2组平均矫正(14.00±3.94)P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05).结论 下斜肌转位术与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下斜肌功能亢进引起的V征斜视疗效无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