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25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91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27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36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近20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1990~1999年(前10年组)与2000~2009年(后10年组)的剖宫产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后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16.31%、3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8.94,P=0.000);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54.52‰、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97,P=0.000)。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呈负相关,前10年相关系数-0.738,P=0.015;后10年相关系数-0.638,P=0.047。前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臀位、胎儿窘迫、剖宫产史、子痫前期;后10年剖宫产指征前5位依次为难产、剖宫产史、臀位、社会因素、胎儿窘迫。结论:1990~2009年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下降,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剖宫产指征明显变化,超出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比较腹腔镜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与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的术式及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回肠移植阴道成形术13例(回肠组),腹腔镜下游离回肠系膜,经腹壁小切口将回肠拉出,直视下完成切取、闭合移植肠袢及回肠端端吻合,将移植肠袢拉入人工阴道洞穴。2007年1月~2010年1月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26例(乙状结肠组),其中无气腹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2例,皮下钢针悬吊腹壁,镜下游离结肠系膜,切断、闭合移植肠袢,乙状结肠端端吻合,将移植肠袢拉入阴道洞穴;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24例,镜下切断、闭合移植肠袢远端,经腹壁小切口提出移植肠袢并切取缝合、端端吻合乙状结肠。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及成形阴道的性状。结果:全部手术均成功。乙状结肠组手术时间(194.8±52.1)min较回肠组(233.1±36.4)min明显缩短(t=2.67,P=0.03);乙状结肠组与回肠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状结肠组人工阴道的解剖形状、生理功能更接近正常阴道。结论:无气腹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移植阴道成形术建立了新的手术途径,安全可靠,简捷微创,腹部美观,成形阴道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更接近正常阴道,是目前较理想的阴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氧化亚氮 (笑气 )吸入性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足月、经阴道分娩、自愿接受氧化亚氮吸入进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 16 0例为观察组 ,条件等同无镇痛要求的产妇 10 0例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等。结果 :在产痛程度、活跃期宫颈扩张速率方面 ,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肯定 ,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无痛分娩方法 ,值得产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畸形综合征的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查询系统简介哈尔滨医科大学数学教研室(150086)郭政,李霞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教研室刘权章畸形综合征种类繁多,症状错综复杂。而且新的病种不断被发现,有关畸形综合征的文献也较分散,不便查阅,这些都给畸形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带来...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评价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9月3日,纳入针刀治疗LS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RCTs,共计583例LS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组在治疗LSS的总有效率[OR=4.88,95%CI(2.74,8.68),P0.00001],治愈率[OR=4.15,95%CI(2.82,6.10),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治疗LSS临床疗效可靠,且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7.
108.
Warwick D. Ngan Kee ;Anna Lee ;Kim S. Khaw ;Floria F. Ng ;Manoj K. Karmakar ;Tony Gin ;岳维译 ;郭政校 《麻醉与镇痛》2009,(5):47-54
背景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都可用于脊麻下剖宫声术中的血压维持。通常情况下单独给予其中一种,但也有关于两者联合应用的研究。然而,应用不同比例组合血管升压药的效果尚未见报道。方法125例产妇拟在脊麻下实施择期刮宫产手术,随机接受5种不同浓度比例的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复合静脉给药。假设100μg去氧肾上腺素约等效于8mg麻黄素,各组比例分别相当于100%、75%、50%、25%、0%的去氧肾上腺素和0%、25%、50%、75%、100%的麻黄素。调节输注速率以维持收缩压(SBP)在基线水平直到子宫切开。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脐带血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各组去氧肾上腺素的比例下降和麻黄素比例的上升,我们发现下列显著趋势:低血压和恶心,口区吐的发生率增加,收缩压高于或低于基线差值的中位数俐数增加,收缩压高于基线的偏侈量增加,产妇心率增快,胎儿pH值和碱剩余降低,脐动脉血氧含量下降,脐静脉氧分压增加。结论脊麻剖宫产术中,当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以不同配比复合输注以维持血压时,随着去氧肾上腺素比例下降和麻黄素比例上升,血流动力学的可控性减弱,对胎儿酸碱平衔状况不利。对于防治剖宫产过程中的脊麻相关低血压,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复合输注与单独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相比似乎没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TRPV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27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15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的TRPV1等位基因突变体rs222747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糖尿病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TRPV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具有相关性。结论 TRPV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具有相关性,其分子病理学和临床病理学意义亟待系统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近20年经产妇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的变化。方法:对199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990年-1999年与2000年-2009年各10年间的剖宫产指征及构成比。结果:1990年-1999年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难产、臀位,2000年-2009年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瘢痕子宫、臀位、社会因素。2000年-2009年与1990年-1999年比较:社会因素、重度子痫前期、妊娠合并症的构成比升高,且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瘢痕子宫、臀位、胎儿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000年-2009年与1990年-199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构成比分别是28.28%、38.9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0年-2009年孕妇的平均年龄升至(31.28±4.58)岁。结论:199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构成比、孕妇平均年龄升高,瘢痕子宫、臀位仍然是经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成为2000年-2009年经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