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0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目的:调查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中,用低剂量玻璃体内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t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膨胀气泡在使黄斑下出血移离中的安全性和功效。患者和方法:我们对1个大学中心的14例连续ARMD患者的病例历进行回顾性复习,他们为使黄斑下出血血栓溶解和移离而接受低剂量玻璃体内tPA(18-50μg)和膨胀气体(0.3-0.4mL过氟丙烷)。接受操作后,患者保持面向下体位1-3d。主要结果测量:血从黄斑凹移离,早期和最终视力及tPA毒性。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71%)血自黄斑凹完全移离,3例(21%)部分移离。1例患者未发生移离。8例患者(57%)中,早期(<2个月)术后视力增进2行或更多行。在平均7.7个月随访中,13例患者中2例(15%)保持2行或更多行的增进,69%(9例患者)保持术前视力。对这一低剂量tPA,未见到视网膜毒性的临床迹象。结论:在ARMD患者中,推移黄斑下出血,剂量为18-50μg的玻璃体内tPA和一膨胀气泡是安全而有效的。最终视力为潜在ARMD终期的存在所限。  相似文献   
23.
直到最近,处理眼黑色素瘤的标准方法是眼球摘出术,对有大肿瘤或疼痛或眼已失明的病人仍如此。然而对有有用视力的眼内黑色素瘤的治疗在某些范围内仍有争论。理想的疗法是局部破坏肿瘤而不引起转移,并且无局部副作用。为此目的,曾有两种疗法,破坏性技术如光凝和放射性技术如放射性敷贴器或外光束放射。不过,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些缺点。光凝的主要缺点为其应用仅限于高度低于4mm的肿瘤。应用放射性敷贴器,特别是钴60敷贴器,仅部分满意。基底大于15mm,高度超出12mm的大肿瘤用敷贴器治疗而不对正常眼结构有相当的破坏是完全不可能  相似文献   
24.
眼球结膜痣是常见的良性眼球表面肿瘤。我们就其一例进行了电镜观察,报告如下. 赵××,男,15岁。病历号3199115,病理号S-6507。1985年7月24日初诊。诉出生后即发现左眼球结膜有一黑色斑块,绿豆大小,近来见长。查体:视力右1.0左1.2,左眼角膜缘颞上方有黑色素沉着区,约5×5×1mm,棕褐色,色素浓密,扁平而弥漫地分布在角结膜上。角膜、眼底无异常。全身情况未  相似文献   
25.
试验用20只成年新西兰白兔(3~4kg)。麻醉后,于无菌情况下,用外科刀做角膜中央半厚切口。再用睫状体剥离小铲在角膜实质中层水平作一放射状角膜袋,伸延至角膜缘。将内含1μg前列腺素的缓释聚合物小球放入角膜实质袋内,距角膜缘1.5mm。术后每日给予妥布霉素(tobramycin)眼膏,防止感染。每天每只兔接受腹膜内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100ml,内加或不加30mg的氨氯吡脒(amiloride)。对照组中一只眼因作角膜实质袋时穿孔,被除外。5天后,静脉注射致死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我们应用定量临床测量和CT检查对经眼眶放射治疗甲状腺眼眶病变的长期效果进行了研究。设计:将至少一年前作过眼眶放射冶疗的甲状腺眼眶病变病人召回,作回顾性随访检查及CT检查。与有类似活动性,但未经放射治疗的病人进行对照。背景:在一所大学教学医院的专科门诊。病人:21例病人(42只眼眶)接受过放射疗法的病人;6例临床上可以类比,但未施行放射治疗的病人(12只眼眶)。治疗:标准化的高电压眼眶放射治疗。测量:5项眶病变的临床指数和6项CT摄片指数,作为问期改变的检查内窖。结果:眼眶CT检查的肌肉直径指数增大率两组均无改变(放射冶疗组1.54~1.51,无显性意义;非放射冶疗组1.37~1.36,无显性意义)。伴有低密度区的肌肉平均数(χ±S)两组均增加(放射治疗组每眶1.1条(±1.9)肌肉:P<0.001)。两组中软组织体征均明显改善,但眼外肌功能则改善不多。突眼度,视力以及向上方注视时眼压升高.两组均无明显进步。结论:长期随访结果表明,放射冶疗或非放射治疗两组病例,CT检查测得的肌肉大小均无改变。甲状腺眼眶病变的临床指数,特别是软组织体征,在随访中虽有改变,但不受治疗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本文提出感染性眼内炎系统性眼内处理并分析其在26例培养证实病例的应用。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感染开始72小时以内,为手术损伤,超声波有弥散的未机化的玻璃体混浊。B组包括至少下列之一项:感染开始72小时以后才诊断,非手术外伤,超声波有机化的玻璃体混浊,或A组治疗36小时后失败者。 A组:用眼外及玻璃体内抗菌素治疗。在适当麻醉下抽取玻璃体约0.2 ml。做细菌培养、涂片做Giemsa和Gram染色。抽取玻璃体后注入庆大霉素硫酸盐300μg和新青霉素Ⅰ(methicillin sodium)2mg。若不怀疑真菌,另加地塞米松400μg。若怀疑真菌,给予二性霉素B 5μg。避免因太用力的注射所致直接视网膜中毒,抗菌素以缓慢点滴样注入前中央玻  相似文献   
28.
作者报告1972—3—1至1974—12—1自睫状体平部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后病变的48例病人。所有病人为穿通伤,异物或异物存留在限内或在眼后,或受撕裂伤,由异物引起角膜或巩膜的全层穿孔,但异物并未存留眼内。术后观察病人至少6月。观察41例。外伤至就诊为4天至40月(平均7.6月)。作者用玻璃体注入吸引切割器(Vitreous infusion suction cutter VISC)的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除术。若晶体有白内障则用VISC做后晶体切除术。在安全许可下除去尽可能多的玻璃体。厚密的索条用玻璃体剪剪断,异物是在眼  相似文献   
29.
在作出色素膜黑色素瘤诊断时,转移的发生率是近来争论的主题。Zimmerman等申称首次检查时,色素膜黑色素瘤转移的不多于0.5%,并眼球摘出术后由于转移而死亡者2/3归因于手术扩散的瘤细胞。Manschot等则认为在这些肿瘤进展时,瘤的播种在早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引起术后转移死亡的原因。作者认为假若要解决围绕色素膜黑色素瘤有无发展和治疗的争论,必须确定在作出诊断时其转移瘤的发生率。为此目的,对眼黑色素瘤病人打算摘出眼球时,需要彻底估价确定有无转移存在。  相似文献   
30.
本文复习讨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新的诊断和处置方法,也将提到将来可能应用的方法。一、诊断问题多数色素膜黑色素瘤容易诊断。位于前色素膜的黑色素瘤较位于后部者发现早些,可用虹膜切除术或虹膜睫状体切除术切除,因此提供组织学肯定诊断。可是后部色素膜的病变不容易取得活体检查,以致临床诊断困难。对这些病例,临床医生必须应用某些除眼底镜外的辅助试验以得出诊断。在屈光质清晰病例,诊断有时困难,因为眼底镜下一些良性病变可拟似脉络膜黑色素瘤。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