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8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原发于眼附属器的淋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官光  郑湖铃 《中华眼科杂志》1991,27(4):227-230,T014
  相似文献   
12.
两种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种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的应用比较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郑湖铃,陈家祺,刘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是穿透角膜移植成功的关键性的因素之一。评价供体内皮细胞的活性,除常规裂隙灯检查,以及细胞化学酶(NBT)染色、扫描电镜、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等外[1]...  相似文献   
13.
病理工作者在制作眼球前段及眼附属器组织(如结膜、角膜、眼睑等)切片时,由于组织过小,难以辨别被取物的方位、故制片时往往难于确定包埋和切片的正确方向,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会造成误诊,现将本院制作小组织切片方法的要点介绍如下: 1.手术医生将被检组织以上皮面向上,基底向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5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其结果表明:视网膜母细胞瘤起源于原始神经外胚叶细胞,一部份瘤细胞主要向光感受器分化,并存在向其它类型神经元分化的可能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神经胶质主要是反应性增生,但不能排除瘤细胞向神经胶质分化的可能性;瘤组织内存在光感受器(花瓣)分化区域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或神经胶质增生较多或瘤体较小者,术后预后可能较佳。(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193-197)  相似文献   
15.
516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眼部血管瘤的临床及其病理学分类。方法: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1958~2000年经本院确诊及手术治疗的516例眼部血管瘤标本进行HE和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37例(45.9%),静脉性血管瘤113例(21.9%),毛细血管瘤60例(11.6%),血管平滑肌瘤42例(8.1%),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0.2%),血管内皮瘤18例(3.5%),淋巴管血管瘤29例(5.6%),血管外皮瘤4例(0.8%),血管外皮肉瘤1例(0.2%),混合性血管瘤5例(1.0%),血管内皮肉瘤6例(1.2%)。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为眼部最常见的血管瘤。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6.
17.
在制作眼球前房角小梁组织切片时,由于组织过小,难以辨别方位,故很难确定包埋和切片的正确方向,如果只按常规制片,制出的切片中可能只见到部分巩膜或部分小梁或施氏管管壁的一部份,这样在同一玻片里很难看到完整的组织结构,如果只凭一张切  相似文献   
18.
人角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寻角膜上皮移植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改良的细胞悬液培养法与组织块培养法,描绘两种方法获取细胞的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与液体闪烁技术观察细胞DNA合成能力。结果:改良的细胞悬液法与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的细胞平均倍增时间分别为54.15± 4.28小时和67.68±1.96小时(P<0.01);应用前者培养的细胞DNA合成也明显活跃(P<0.01)。结论:从角膜缘取材,应用改良的细胞悬液培养法收集的角膜缘上皮细胞含有角膜上皮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更适于体外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移植之用。也证实了角膜上皮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基底层的观点。眼科学报 1997;13:67~69。  相似文献   
19.
观察晶体上皮及囊膜的一种眼球特殊制片法中山医科大学中心眼科中心(510060)郑湖铃李绍珍近年来为了观察在晶体囊外摘除术中注入各种物质(如高三尖杉酯碱)对晶体上皮细胞及囊膜的影响,需要通过动物实验对术后眼球进行制片观察。由于晶体囊外摘出术后,只剩下很...  相似文献   
20.
在眼科病理工作中,眼球标本制片的质量,直接影响诊断、治疗、预后及科学研究,而眼球标本的剖切取材,又直接影响制片的质量。因此,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以往曾采用(1957)一块剃须刀片剖切法,或长刀剖切法等,用这些方法剖切时,常在第一刀刦切过程中,眼内液或内容物流失,眼球变软,以至第二刀因缺乏阻力而不易切入,纵使切入,也不易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