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对创面组织fms样酪氨酸酶(flt-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动物模型,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0只,所有动物于背部制备皮肤全层缺损创面.A组:创面覆盖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和Tegaderm切口膜;B组:创面覆盖空白生物膜和Tegaderm切口膜,C组:创面覆盖含空质粒的成纤维细胞种植的生物膜和Tegaderm切口膜;D组:创面覆盖Tegaderm切口膜.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的方法,观察各组在术后3、7、14、29 d时创面中flt-1和TSP-1表达的情况.结果 术后3、7、14 d时,A组flt-1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B、C、D组(P<0.05或P<0.01);术后7、14、29 d时A组创面中TSP-1表达显著低于B、C、D组(P<0.01).结论 将hVEGF基因工程生物膜覆盖于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能使创面持续表达flt-1并抑制TSP-1表达,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利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HRX-EEN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行为能力的异常.方法 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并比较HRX-EEN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转基因组,n=12)和C57/BL小鼠(对照组,n=12)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包括前4天的隐蔽平台实验和第5天的空间探索实验.结果 隐蔽平台实验中,转基因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除第1天外,其余各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转基因组小鼠目标象限内搜索时间、经过目标平台位置次数和在中心区域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HRX-EEN融合基因转基因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3.
可调式动物心脏起搏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可调式动物心脏起搏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动物实验,初步验证了起搏效果的有效性.该心脏起搏器可以在体外调节起搏脉冲的宽度和频率,实现心功能损害程度不同的心衰模型的复制.  相似文献   
84.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莲菊感冒胶囊中16种有机残留溶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以气相色谱法测定莲菊感冒胶囊中正己烷、苯和甲苯等16种残留有机溶剂的方法。方法:采用内标法直接进样,色谱柱为AT-624大口径毛细管柱(0.53 mm×30 m,3μm),检测器为FID,载气为氮气,二氯甲烷为溶解介质,醋酸丁酯为内标。结果:正己烷、苯、甲苯、乙苯、间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正癸烷、正丁基苯、十一烷、二乙烯苯、十二烷、萘、十三烷、十四烷和十五烷在1~32 mg.L-1,苯在0.2~6.4 mg.L-1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4)。平均回收率在87.2%~116.9%,RSD≤10%(n=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莲菊感冒胶囊中16种残留溶剂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85.
HPLC-MS-MS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荭草素、牡荆素和槲皮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同时检测大鼠血浆中荭草素、牡荆素和槲皮苷3种黄酮成分的准确、灵敏的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脉注射注射用复方荭草后,采用甲醇沉淀血浆蛋白,通过BEH C18柱分离,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二级碎片离子分别为449.2~329.2(荭草素)、433.2~313.0(牡荆素)和449.2~303.4(槲皮苷).结果:3种黄酮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5.71%,准确度在86.25%~112.44%之间.3种黄酮成分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均较短在21 min以内.结论:本方法快速、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注射用复方荭草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6.
郑林  庞秀清  兰燕宇  李勇军  王永林  黄勇 《中成药》2012,34(7):1276-1279
目的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同时测定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丹参、盐酸川芎嗪)中丹参素、盐酸川芎嗪、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40℃。结果 6种被测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都低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19%~101.02%,RSD在0.92%~2.70%(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有效控制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87.
黄冬冬  吴菁  郑林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7):102-106
目的 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muscular calf vein thrombosis,MCVT)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6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CVT分为血栓组(n=46)和非血栓组(n=216)。统计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MCVT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高热(>38.5℃)、年龄、术中出血量,D-二聚体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MC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χ2=5.028,P=0.75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AUC)为0.864,95%置信区间:0.808~0.920,校准图显示实际曲线和理想曲线接近。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上识别妇科恶性肿瘤术后MCVT高危患者,尽早给予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血小板富集血浆(PRP)是自体高度浓缩的血小板血浆,浓度为正常成年人外周血中血小板浓度基线值的4~7倍。PRP富含生长因子,有助于促进上皮、血管、胶原再生。本文主要围绕PRP在损容性皮肤病,包括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瘢痕、白癜风、萎缩纹及面部年轻化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黄芩提取物是舒肝宁注射液中重要的组分之一。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舒肝宁注射液及方中黄芩提取物的5种成分在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含量的方法,揭示舒肝宁注射液与单味黄芩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排泄过程差异,探讨黄芩配伍前后5种成分的体内排泄过程规律。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4.2 mL·kg-1的舒肝宁注射液和黄芩提取物,观察48 h内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黄芩苷、黄芩素、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野黄芩苷的动态排泄情况。结果显示,大鼠静脉注射舒肝宁注射液和黄芩提取物后,除黄芩苷外,其余4种指标成分均以较高的比例以原型成分排泄。各成分在尿液中排泄量较大,在粪便和胆汁中的排泄量较少。黄芩提取物经配伍后,5种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的累积排泄量均降低。其中,黄芩素在胆汁、尿液和粪便的累积排泄量显著降低了26.67%、48.11%、31.01%;黄芩苷在胆汁、尿液和粪便的累积排泄量显著降低了70.69%、19.43%、31.22%。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中的5种指标成分主要经肾脏排泄,且注射液中其他组分可能会延缓其排...  相似文献   
90.
颈源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莉  郑林 《医学综述》2008,14(14):2202-2205
颈源性眩晕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亦可在青少年中发病。本文侧重从其常见病因、病理生理探讨发病特点,引述近年来诊断和治疗的成果,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了对祖国医学治疗的初浅评述,对中医药及多种有效方法肯定的同时,注意预防不良和不当的方式,使祖国医学的治疗起到更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