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6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叶琳  张敬先  邓宏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44-1846
目的:观察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的疗效。方法:对2009-01/2010-12来我院泪道专科门诊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40例,采取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3mo。结果:所有患者中28例治愈,12例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泪小管切开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泪小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观察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儿童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儿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试验组联合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与05g/L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治疗前后观察眨眼、眼痒症状、结膜水肿、结膜充血及上、下睑结膜乳头和滤泡、角膜缘腺样增生等体征,评价治疗有效率。 结果: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60±0.87,472±1.53与2.53±1.45,2.40±1.20;试验组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4.72±0.77,5.29±1.46与1.47±1.48,1.59±1.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33%和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儿童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对碱烧伤后眼表结构修复影响。方法:应用5mm直径滤片吸附1mol/LNaOH,烧伤大鼠角膜1min所造的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并在烧伤后采用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平铺在受伤的角膜表面,并在烧伤后1,2,4wk处死各组动物,通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以及TNF-α,IL-6,IL-8表达情况,并行对照分析。结果:烧伤后使用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平铺在受伤的角膜表面组角膜新生血管和多种细胞炎症介质在烧伤后1,2,4wk均明显少于烧伤组。结论:EGF与纤维蛋白封闭剂复合物显著促进角膜烧伤后角膜上皮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
临床上对于一只眼为角膜白斑的患者,可将其对侧失明的透明角膜作为供体与白斑角膜进行交换移植以恢复视力。通常是在钻取失明眼透明角膜后用异体角膜植片临时缝合于植孔,以防止眼内容溢出。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深圳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流行现状及其地域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由深圳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组织视力筛查联盟医院于2019年采用对数视力表对深圳市10个行政区全部在校1~6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计算不同行政区、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 并采用Arcgis10.2软件对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共对1 044 545名小学生进行了视力检查, 发现总体视力不良患病率为53.4%(557 748/1 044 545), 原特区内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为56.7%(172 771/304 532), 高于原特区外的52.0%(384 977/740 0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412, P<0.001);女生视力不良患病率为56.7%(268 201/473 164), 高于男生的50.7%(289 547/571 38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434, P<0.001);随年级的升高, 深圳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先降低再升高, 大体呈升高趋势, 1~6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患病率分别为49.8%(99 61...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胺碘酮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疗程1年,观察阵发性房颤再发率和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3例(14%),对照组阵发性房颤再次发作8例(34%),两组比较,P〈0.05;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为5例(23.8%),对照组10例1(43.5%),两组比较P〈0.05。结论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较单用胺碘酮更加有效,同时明显减少缺血相关事件发生,为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及预防复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双眼视知觉网络训练中,影响最佳矫正视力(BCVA)值提升的相关因素以及各种训练内容的功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就诊的双眼弱视患者29例(58只眼)。其中,男性18例(36只眼),女性11例(22只眼);年龄3~15岁,平均年龄(6.1±2.6)岁。将所有患者按照屈光状态和弱视类型进行分组。全部患者均采用SJ-RS-WL2015型多媒体视觉功能训练治疗系统的网络平台进行训练3个月,检查并记录训练前和训练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患眼屈光状态和患者的弱视类型。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患者的年龄、训练次数、BCVA值和等效球镜(SE)。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训练前后患者BCVA值和SE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系数法,分析训练前后患者BCVA的提高值分别与训练前BCVA值和SE的相关性。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训练前后不同弱视类型组患者的BCVA值与SE。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BCVA值的相关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有13例(26只眼),占44.8%;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有11例(22只眼),占37.9%;斜视性弱视患者有4例(8只眼),占13.8%;形觉剥夺性弱视患者有1例(2只眼),占3.5%。训练后3个月,患者右眼和左眼的平均BCVA提高值分别为(0.14±0.13)和(0.18±0.1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右眼和左眼BCVA的提高值与训练前BCVA值均呈负相关,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753,-0.439;P<0.05)。患者右眼和左眼SE的提高值分别为(-0.15±0.78)D和(-0.25±0.79)D,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右眼和左眼SE的提高值与训练前患眼SE不存在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339,-0.270;P>0.05)。训练后3个月,SE≤3.00 D组、3.00 D≤SE≤6.00 D组和SE>6.00 D组患者右眼BCVA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10)、0.20(0.10)和0.20(0.10);左眼BCVA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20)、0.30(0.15)和0.10(0.20)。三组患者右眼SE的提高值分别为0.00(0.00)D、0.00(1.19)D和-1.12(0.75)D;左眼SE的提高值分别为(-0.01±0.52)D、(-0.24±0.84)D和(-0.72±0.96)D。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患者,右眼和左眼SE提高值的比较,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12,1.968;P>0.05)。精细刺激、视觉技巧、Gabor训练、对比敏感度和信息提取等不同训练内容对患者右眼BCVA提高值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2,1.614,0.028,0.340,-1.016;P>0.05);对患者左眼BCVA提高值影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0.572,0.484,1.889,0.530;P>0.05)。训练后3个月,患者立体视的平均值为(-146.90±290.26)″。 结论短期双眼视知觉网络训练有助于弱视患者BCVA值的提升。患者的初始BCVA值越低,训练后BCVA的提高值越大。不同屈光状态与不同弱视类型组患者BCVA的提高值相当。然而,不同的训练内容对患者BCVA值的提升效果仍无法确认。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递法明片改善高度近视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弱视患儿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递法明片,1片/次,2次/d。对照组口服淀粉片1片/次,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3、6个月、随访6个月视力、屈光度、眼轴、角膜屈光力、角膜厚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平均视力得到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视力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屈光度、眼轴、角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有很多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屈光度、眼轴、角膜厚度较治疗前有所增长,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递法明片能明显改善高度近视弱视患儿的视力,降低屈光度、眼轴及角膜厚度,对高度近视弱视患儿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9.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疾病中的常见恶性肿瘤,无特异临床表现,起病隐匿,进展快,临床诊断困难。我院自1992年~1998年收治胆囊癌10例,误诊8例。现结合国内外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肉毒杆菌毒素A(BTA)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CN)的效果。方法: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22例,男17例,女5例。用眼震图(ENG)检查BTA注射相应眼外肌前与注射后1wk,1,3,6mo的近、远距离眼震,视力,3级视功能情况,各组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比较统计学差异。结果:各组注药前后视力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注药后1mo与注药前相比,远近距离原眼位的各眼震参数降低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注药后3,6mo与注药前相比近、远距离原眼位振幅降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震强位置注药后1wk,1,3,6mo与注药前相比虽无明显差异,但从频数分布图中可见最小震强出现的位置有向原眼位集中的趋势。注药后3,6mo3级视功能与注药前相比仅融合范围扩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方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可使近、远距离原眼位眼震有所减轻,视力、代偿头位及3级视功能有所改善。注药后1mo疗效最显著,6mo后疗效下降。该方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