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3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52篇 |
内科学 | 25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21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21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5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探讨左室传导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s)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RFCA)方法。方法 14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左室分支起源的PVCs患者,3例行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1例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下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4例患者均表现为"反复心悸",PVCs均大于10000次/24h,7例伴有阵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6例左前分支起源患者的标准12导联心电图PVCs表现为心电轴右偏、右束支阻滞图形并左后分支阻滞(left posterior hemiblock,LPH)。8例左后分支起源患者的标准12导联心电图PVCs表现为心电轴左偏、右束支阻滞图形及左前分支阻滞(leftanteriorhemiblock,LAH)。在成功消融靶点(最早或提前激动点)附近均记录到浦肯野氏分支电位(Purkinje Potential,PP),位于左室前外侧间隔、左室中间隔高位或左室后间隔中部,V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33.0±10.1)ms;11例患者采用冷盐水灌注消融或普通Carto消融导管消融,3例常规7F双弯消融导管消融,放电即刻成功消融,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1±5个月,5例患者PVCs完全消失,9例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PVCs小于1000次。结论起源于左室传导前、后分支起源的PVCs各有其临床特征,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最早或提前激动点并伴有PP处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左前分支起源的室性早搏(PVC)的心电生理特点及射频导管消融结果.方法 6例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左前分支起源的PVC患者,均在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结果6例患者标准12导联心电图PVC均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左后分支阻滞(LPFB);V1~V6呈Rs型,Ⅰ、aVL呈rS或QS型,Ⅱ、Ⅲ、aVF呈qR或qRs型,aVR呈Qr或QS型;电轴右偏;QRS时限为(118±17)ms;PVC的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 zoneindex)平均为(-2.08±0.49).在成功消融靶点(最早或提前激动点)附近均记录到浦肯野电位(purkinje potential,PP),位于左心室前外侧间隔或左心室中间隔高位,Ⅴ波提前于体表心电图QRS波20 ~48(33.0±9.9)ms.6例患者采用冷盐水灌注消融或普通Carto导管消融,即刻成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11±5)个月,5例患者PVC完全消失,1例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的PVC <1000次.结论 起源于左前分支处的PVC可在消融导管标测到PVC最早或提前激动点并伴有PP处成功消融.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中心性晕轮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central areolar retinochoroidal atrophy,CARCA)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2例CACA患者59只患眼的FFA检查资料。结果:FFA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灶,早期呈弱荧光,晚期呈透见荧光;病灶内有色素沉着者可见斑点状遮蔽荧光;萎缩灶边缘染色呈强荧光,荧光范围不扩大。病灶内可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萎缩区巩膜染色呈强荧光。其中25只眼有视盘周围环形脉络膜萎缩区,周边视网膜及视网膜血管正常。双眼发病且FFA表现对称者27例,单眼发病者5例。26例47只眼病灶范围在1-2.5个PD之间,6例12只眼病灶范围大于3个PD或小于1个PD。28 51只眼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规则清楚;4例8只眼病灶边缘不规则,边界欠清晰。2例3只眼黄斑未受累。结论:CACA的FFA特征表现为萎缩区病灶边缘染色清楚的强荧光环,病灶内可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可透见粗大的脉络膜血管。后期萎缩区巩膜染色呈强荧光。 相似文献
54.
应用MR动态增强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MR动态增强、脂肪抑制成像和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方法选择随机抽取100名高危乳腺癌患者的正常侧乳腺,通过8个时相的动态MR增强减影研究显示胸廓内、外动脉、肋间动脉和其分支的比率。结果胸廓内、外动脉I级、II级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93%(93/100)、62%(62/100)、72%(72/100)、45%(45/100);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59%(59/100)。结论乳腺动态MRI增强3D血管减影成像基本上反映乳腺的血管分布。 相似文献
55.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 lopathy,PCV)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8月~2002年10月临床诊断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性疾病的71例连续病例的142只眼的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及其中9例9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 phy, OCT)检查的临床资料。 结果 11例11只眼诊断为PCV,分别占本组 CNV患者71例142只眼的15.49%和7.75%。全部为单眼发病,其中男性7例,占63.6%,女性4例,占36.4%。年龄32 ~75岁,平均年龄62.3岁。检眼镜检查8只眼可见出血性或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s,RPED),6只眼在黄斑区见结节样隆起病灶,9只眼视网膜下有出血,8只眼见脂质沉着。FFA检查显示脉络膜血管网及息肉样结构7只眼,早期呈边界清楚的强荧光,进行性渗漏,新生血管末梢膨大处出现点状强荧光。出血性RPED 4只眼,出血性同时有浆液性RPED 4只眼。ICGA检查11只眼均可见伞样或树枝样异常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网,以及血管网末梢多个息肉样膨大,与检眼镜眼底检查所见的结节样病变部位吻合。8只眼脉络膜血管网中心见滋养血管。OCT检查6只眼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穹隆状隆起,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光带可见结节样改变。3只眼见单纯RPED,5只眼见RPED合并神经上皮脱离。10只眼病变部位位于黄斑区,占90.9%,1只眼病变位于视盘颞侧,占9.1%。 结论 PCV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单眼发病为主。多在黄斑区出现出血性或浆液性RPED及脂质沉着,ICGA可见特征性的伞样或树枝样异常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网及末梢息肉样膨大病灶。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69-332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CHB) 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 CHB患者 ,苦参素注射液 60 0 mg,肌肉注射 ,1次 /d,共 6月 ;另选择 5 6例 CHB患者 ,采用一般保肝降酶退黄药治疗 6个月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功能方面效果均明显 ( P>0 .0 5 )。苦参素组 HBe Ag和 HBV-DNA在治疗 3个月和 6个月后 ,阴转率分别是 3 9.7%、3 8.2 %和 5 7.4%、5 4.4% ,高于对照组 1 2 .5 %、1 0 .7%和1 6.1 %、1 2 .5 % ( P<0 .0 1 )。治疗组 6个月时 HBe Ag与 HBV-DNA阴转率均较 3个月时高 ( P<0 .0 5 )。治疗组HBe Ag抗 -HBe血清转换率达 42 .6%。除注射部位的疼痛、硬结外 ,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 CHB有确切疗效 ,如剂量大 ( 60 0 mg)、疗程长 ( 6个月 ) ,其治疗效果会更满意。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构建脑特异性启动子GFAP启动的由转铁蛋白受体抗体(OX26)靶向的免疫脂质体0X26-pGFAP-IL,研究其携带外源基因LaeZ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pCMV-LacZ脂质体(pCMV-Liposome)、OX26-pCMV-LacZ免疫脂质体(0X26-pCMV-IL)、0X26-pGFAP-LacZ免疫脂质体(OX26-pGFAP-IL)和空白脂质体,分别通过股静脉注射至大鼠体内.24 h后Q-PCR检测LacZ基因mRNA在脑及周围器官的表达相对量,48 h后检测LacZ基因在脑及周围器官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药物注射24 h后OX26-pCMV-IL组和OX26-pGFAP-IL组脑中LacZ基因mRNA表达相对量分别为49.2 x 10~(-6)和44.9×10~(-6),显著高于pCMV-Liposome组和空白脂质体组(P<0.05).OX26-pCMV-IL组在周围脏器的LacZ基因mRNA相对量显著高于OX26-pGFAP-IL组(P<0.05).48 h后OX26-pCMV-IL组和OX26-pGFAP-IL组脑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分别为0.67 pg/mg和0.92 pg/mg,显著高于pCMV-Liposome组和空白脂质体组(P<0.05).OX26-pCMV-IL组和OX26-pGFAP-IL组在脑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化学染色OX26-pGFAP-IL组可以实现在脑内的特异性阳性表达,减少在周围脏器的阳性表达.结论 OX26-pGFAP-IL通过静脉途径注射后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在GFAP启动子的作用下实现外源基因脑内特异性的表达,同时减少在周围脏器的非特异表达,是实现颅内疾病的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总结院内急救气管插管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138例根据不同病情、使用不同方法、应用辅助药物及特殊器械经口急救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138例院内急救经口气管插管均成功(成功率100%).6 min内129例,6 min以上9例;明视法126例,盲探法11例,使用气管镜光纤诱导1例;其中应用辅助药物30例,使用特殊器械13例.抢救成功58例(42%).结论 医院应全员培训,以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为后援,在第一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正确的插管方法、合理使用辅助药物及特殊器械可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为院内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59.
24例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介入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灌注(BAI)介入治疗的研究,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晚期肺癌患者2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至相应支气管动脉造影.重点观察肿瘤的供血情况,注意是否存在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共干现象,并进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结果24例病人BAI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CT及胸部正侧位像均显示瘤体缩小、肿瘤边缘模糊、不张的肺叶复张.2例病人行BAI2次后肿块消失,1例病人行BAI2次后手术切除.术后发热者5例,恶心、呕吐者4例.仅1例出现轻度脊髓损伤.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的BAI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已经成为非手术适应症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