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易 《心电学杂志》2009,28(4):265-267,288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是指窦房结本身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造成激动形成和/或传导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心律失常的临床症候群,更为合理的名称为窦房结功能障碍综合征(sinus node dysfunction syndrome)。十九世纪20年代以前就有人提出该综合征,但直到Lown(1967)或Ferrer(1976)始被命名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的一种持续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纤维环的愈合能力和三种纤维环切口对椎间盘愈合强度的影响,寻找较为合理的切口方式。方法21只新西兰大白兔经腹膜外入路暴露5个连续腰椎间盘。对实验组的椎间盘施行纤维环切开并髓核部分摘除术,分别采用线性、矩形和弧形三种纤维环切口,每种切口有24个椎间盘。分别于术后2、4和6周三个时段将兔处死后取出脊柱,每个时段有8个椎间盘,分别测定椎间盘最大承受压力,以评价其在不同时段的愈合强度,并行椎间盘组织学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无论切口形式,纤维环均于术后4到6周显示出纤维愈合,但线形切口及弧形切口在各时段伤道较矩形切口为窄。各切口组椎间盘的愈合强度在术后2和4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矩形切口组在2周时愈合强度显著地低于线形和弧形切口组,2周以后仍低,但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①纤维环具有一定纤维性愈合的能力。②纤维环切口方式对椎间盘愈合强度存在一定的影响,保留更多的纤维环可能获得更好的愈合。③弧形切口兼具线形切口组和矩形切口组的优势,可能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纤维环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33.
PRL-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L-3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癌旁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前列腺石蜡包埋组织中PRL-3的表达情况,其中前列腺增生组织12例,前列腺癌组织48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并应用χ2检验方法分析PRL-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L-3表达定位于前列腺癌组织的细胞浆,癌组织与癌旁增生组织的阳性率为分别为79.2%和25.0% (P < 0.05), 癌组织中PRL-3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增生组织.PRL-3表达水平在不同年龄段、有无家族史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在不同Gleason评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在不同临床TNM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在血清PSA浓度≤20 ng/mL与PSA浓度> 20 ng/mL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结论:PRL-3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关系较密切, PRL-3蛋白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34.
希浦系折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易  杭州市 《心电学杂志》2001,20(3):184-188
某些激动发出时遇一条径路处于单向阻滞状态时 ,即循另一条传导缓慢的径路传导 ,待其折回原处 ,原单向阻滞区已恢复应激性 ,折回的激动得以通过 ,再次激动原来已激动过的部位而形成折返激动 (reentrantbeat)或回波搏动 (echobeat) ,这便是激动的折返现象。不论解剖的或是功能的折返环路 (reentrantcircuit) ,可以存在于心脏的不同部位 ,例如心房内的3条结间束、房室结传导纤维的迷宫样结构、希氏束的电缆样结构及纵向分离、束支及分支、浦肯野纤维网状结构及其末梢与心室连接处、房室交接区连接其旁…  相似文献   
35.
下腰椎单节段TFC椎间融合术后影像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腰椎单节段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影像学改变。方法:以我院应用Ray-TFC不附加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病变及腰椎不稳症,术后随访超过两年的50例患为研究对象,取上述50例患前,术后两周、术后两年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椎间隙中央高度,观察椎间融合情况,融合器位置变化,相邻椎间隙退变情况,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为单节段椎间隔合,腰4-5节段病变39例,腰5骶1节段病变11例,术前病变节段前凸角度平均16.4度,术后两周15.9度,术后两年15.2度。47例(94%)前凸角度的变化小于3度,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中央高度平均7.6mm,术后两周10.1mm,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椎间高度平均9.3mm,丢失小于1mm。TFC植入深度。TFC后缘距椎后缘平均3.2mm。术后两年X片见到直接骨融合征象14例,临床骨融合征象34例,TFC周边见到透亮区1例,TFC位置变化3例,其中2例侧位片动力位像稳定。椎间融合成功率96%,病变节段上位椎间隙退变加速2例。结论:(1)下腰椎单节段植入一对Ray-TFC对腰椎生理前凸无明显影响。(2)TFC植入对撑开病变间隙和维持术后椎间高度有重要意义,平均撑开高度2.5mm,术后两年高度丢失小于1mm.(3)术后两年TFC单节段椎间隔合率为96%。(4)TFC植入深度以距椎体后缘大于3mm为宜。(5)椎间融合成功后,短期内对上、下节段的退变影响不大,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各种有可能影响TFC选择的因素,找出临床上减少选择失误的方法。方法:对13例TFC手术病人术前X线腰椎平片,CT片和术后平片的测量,对比,分析,结果:TFC选择失误最终均为选择偏小。X线放大率:正位平衡19.6%,侧位30.4%,且个体差异大。术前X线片上上位椎体的中央高度较病变和上位椎间隙高度更为准确地反映了术后放入TFC后的病椎病隙高度。术后病椎间隙均被不同程度撑开。平均撑开3.1mm,但可撑开度个体差异大。结论:目前常规应用方法很难做到正确选择TFC。术前拍摄带标尺的腰椎侧位平片,测量时选择上位椎体中央间隙做参数,术前拍牵引位像,术中勿轻率改用小号TFC将有助于减少选择误差。  相似文献   
37.
二度Ⅰ型窦房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是非常少见的,复习文献仅有三例报道。现将我们遇到二例分析讨论如下。病历摘要例1:男性,41岁。经常有头晕,胸闷、气急一年。体检:血压130/80mmHg,心界不大,无明显杂音,心率58次/分,心律不齐,可闻及间歇漏搏5~6次/分,肺部、腹部无特殊。  相似文献   
38.
斐特拉(Fiedler)心肌炎为一少见的心肌疾患,由于其病变局限于心肌,而心内膜及心包大多无炎症变化,故又名急性孤立性心肌炎。此病病因不明,因此也称为特发性心肌炎。据Gore及Saphir统计1,402例各种心肌炎之尸检材料中“特发性心肌炎”占43例,国内自1955年以来有石毓澍等刘子君西安市中心医院内科各报告1例,任宏造报告5例。另外陶寿淇等曾报告原因不明的急性心肌炎9例,其中部分病例可能亦属此类,最近作者等也见到—例,兹将该例临床及病理资料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9.
患者、女性、40岁。因心悸1周于1979年6月1日入院。体检:心率82次/分、心律不规则,余无殊。心电图示:一、窦性心律不齐;二、第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三、房室交界性逸搏;四、房室交界处隐匿性传导。经治疗1周后转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后心电图未再复查。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告2例折返位于心房的慢性反复性心动过速和1例折返位于房室结的顿挫型慢性反复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并进行了心电图分析和发病机制的探讨。认为这类特殊类型的心动过速,是由于窦性心动周期进行性缩短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