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后兔大脑皮质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表达和尼莫地平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2/07在唐都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兔CVS模型,2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4只,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组和尼莫地平组各12只,后两组按照2,24h,3,7d各时相点均分为4组(n=3)。全部动物于首次注血(或生理盐水)前及处死前行脑血管造影(DSA),测量基底动脉直径。二次注血后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兔基底动脉及大脑皮质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质GFAP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和尼莫地平组基底动脉直径明显减小(P=0.036),苏木精一伊红染色示SAH组、尼莫地平组基底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管壁痉挛或增厚;3,7d时大脑皮质神经元明显缺血性改变;GFAP二次注血后2h大量表达,24h达高峰,3d仍有表达,7d时明显下降;与SAH组同时点比较,尼莫地平组血管痉挛减轻,皮质神经元缺血明显改善.GFAP表达明显减少(P&;lt;0.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在SAH后脑血管痉挛所致迟发性脑缺血发挥重要作用,尼莫地平对其缺血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够减少GFAP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2.
目的 研究海马CA1区神经元选择易损性与此区组织结构特点的关系。方法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缺血再灌注12h、24h、36h、48h、72h组CA1区神经元损伤及星形胶质细胞动态变化。结果 在再灌注各组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早于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而和不与之相连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步。神经元轴突内超微结构变化早于胞内结构。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海马CA1区神经元选择易损与此区星形胶质细胞较少从而保护作用小及其轴突长有关。  相似文献   
83.
84.
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复脑血管造影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重复脑血管造影的益处和危险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0例SAH患者154例次(首次140例,重复14例)脑血管造影的结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首次造影发现动脉瘤107例(76%),烟雾病2例,血管畸形1例。14例重复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发现前交通动脉瘤1例;12例进行了脑、脊髓MRI扫描,发现丘脑、脊髓血管畸形各1例。全部154次造影检查中,术后8小时内死亡1例,脑梗死1例,血管痉挛6例,穿刺点感染2例,并发症比例6.4%(10/154)。结论 首次脑血管造影检查时,若技术及设备优良,阅片仔细,结合CT、MRI检查及临床特点,则重复造影不必进行;当首次造影结果不可取,伴有脑血管痉挛或再出血者,重复脑血管造影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5.
颅内大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因为人种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别[2].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兔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前后脑血管的改变情况.方法经股动脉插管行兔脑血管造影,再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15 d后行第二次脑血管造影,并进行前后对比.结果与结扎前比,结扎后大部分兔脑血管,尤其是基底动脉迂曲、延长、增粗,直径达(0.96±0.11)mm,与结扎前比较[(0.66±0.08)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8355,P=0.0015).颅内外侧支循环广泛形成.结论颈总动脉结扎后,兔脑靠侧支循环增加,基底动脉增粗代偿脑血流的下降;在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制作中,颈总动脉结扎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并根据其而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病变均通过双侧眼动脉或筛前动脉供血,其中脑膜中动脉前支也参与供血7例。采用开颅手术9例,血管内治疗4例。并分析影像学特征对选择治疗方式的影响。结果术后DSA复查示所有病人的动静脉瘘均消失,均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症状逐渐好转。术后1年,DSA复查7例,均未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明确有硬脑膜中动脉前支供血的病变,也可行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的102枚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过程、并发症和临床结果,分析与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类型、频率、相关因素和后果。结果发生并发症的有16例,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9例,血栓形成3例,弹簧圈脱出1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69%。6例患者无神经功能异常,3例患者具有暂时性神经功能异常,6例患者具有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患者死亡。与治疗相关性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88%和0.98%。结论应用Matrix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和应用裸金属圈栓塞一样安全,生物活性物质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应用Matix弹簧圈栓塞远段、较小动脉瘤应慎重。  相似文献   
89.
颅内大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因为人种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别[2].  相似文献   
90.
颅内大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1],其发病率因为人种的不同而具有较大差别[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