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单纯性结膜下出血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31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根据观察期内是否新发单纯性结膜下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检查指标。两组均行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分析各组间临床及生化指标、baPWV的差异,探讨影响单纯性结膜下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31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观察期内新发单纯性结膜下出血30例次。出血组患者透析龄、血压、既往单纯性结膜下出血病史、血磷、iPTH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肝素用量、血肌酐、TC、TG、CRP水平无明显差异(均P>0.05)。baPWV检测结果显示,出血组患者baPWV为(20.4±3.1)m/s,明显大于未出血组(14.2±3.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单纯性结膜下出血病史、血压、baPWV水平是新发单纯性结膜下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单纯性结膜下出血病史、血压、baPWV可能是导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单纯性结膜下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G抗体,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亲合力结合,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最初用于直肠癌的治疗,近几年用于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我们对Avastin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3.
LASIK术后角膜的创伤愈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应用最广,最具发展前途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机制十分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术后角膜愈合反应是影响手术稳定性及预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LASIK术后角膜的愈合反应机制进行综述,并探讨皮质类固醇在LASIK术后角膜愈合反应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94.
随着近视治疗的日臻成熟 ,远视越来越成为屈光手术医师关注的热点。新近发展起来的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aserthermalkeratoplasty ,LTK)及传导式角膜成形术 (conduc tivekeratoplasty ,CK)作用于周边角膜 ,不损伤中央视区 ,能较好矫治中低度远视 ,本研究从发展史、机制、手术过程、临床结果、并发症等方面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远期的屈光回退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microscopethroughfocusing,CMTF)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对发生屈光回退的35名高度近视患者的66[,进行了随访观察及回顾分析。结果屈光回退的度数与角膜曲率的变化值呈负相关(P<0.05);屈光回退的度数与角膜中央厚度变化值呈负相关(P<0.05);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回退患者的基质层厚度为(403.14±22.30)μm,与对照组(347.58±42.64)μm相比,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回退患者的最前层基质细胞的数目为(704.50±35.9)个/mm2与对照组(1087.0±67.0)个/mm2相比,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LASIK术后远期的屈光回退与手术前后角膜曲率的变化有关,回退患者基质层的增厚可能引起角膜曲率的变化,从而产生屈光回退。前基质细胞的减少或许参与了此过程。  相似文献   
96.
钟敏    赵少贞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0,(6):549-552,556
目的:探讨糖尿病病程与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眼表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9例。按糖尿病病程分为A组(<10年)及B组(≥10年)。比较两组HbA1c、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SIt)、足部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分析糖尿病病程与眼表指标及VPT的关系。结果: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的年龄、HbA1c、OSDI、BUT、SIt以及角膜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眼发生率(χ2=33.785,P=0.000)、角膜知觉(t=3.457,P=0.001)及VPT(Z=-2.221,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病程与角膜知觉(r=-0.440,P<0.05)呈负相关,与OSDI(r=0.246,P<0.05)以及VPT(r=0.372,P<0.05)呈正相关。结论:合并DPN的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高,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角膜知觉明显减退,VPT及OSDI评分升高。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对圆锥角膜(KC)患者双眼的角膜地形图进行分析,对各量化参数进行特点评估.方法 临床病例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KC患者63例(108只眼),使用O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检测双眼角膜,统计分析获得的数量指标,并与作为正常对照眼的64例中高度近视患者(64只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床期KC组的最大角膜曲率值与最高角膜后表面高度、角膜最薄厚度、3 mm区域不规则值、5 mm区域不规则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临床期KC眼和亚临床期KC眼均具有较高后表面最大高度值、3 mm不规则值和5 mm不规则值及较低的角膜厚度.临床期KC组、亚临床期KC组及正常组角膜最薄点到角膜中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76±0.42) mm、(0.66±0.38) mm和(0.61±0.29) mm.临床期KC组和亚临床期KC组角膜最薄点位置多数在颞下方,而正常组角膜最薄点位置多数位于1 mm圆环区域内.结论 Obscan Ⅱ角膜地形图仪可全面了解角膜前后表面形态,通过分析其量化参数指标,能够更早诊断圆锥角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出术后不同时间点兔非手术眼房水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变化与该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白兔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实验组25只,空白对照组15只。实验组:一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根据术后取材时间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21 d共5组,每组5只动物。空白对照组:按照对应取材时间也分为5组,每组3只动物。术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兔双眼的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前房炎症反应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兔血清TNF-α mRNA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房水中TNF-α、IL-1β蛋白浓度,角膜知觉计测量角膜知觉敏感度。结果 实验组非手术眼与空白对照组双眼在不同时间点,结膜充血、角膜混浊及前房炎症反应级别均为0级。术后1 d、3 d、7 d、14 d,实验组兔血清TNF-α mRNA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均较基线值升高,术后7 d达高峰(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为14.95±0.89,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为7.56±>0.46),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1 d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各相邻取材时间点两两比较,血清TNF-α mRNA和IL-1β 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3 d、7 d、14 d,非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蛋白浓度均较基线值升高,其中峰值出现于术后7 d[TNF-α蛋白浓度为(162.34±5.71) ng·L-1,IL-1β蛋白浓度为(16.68±0.74)ng·L-1],之后逐渐下降,术后21 d降至术前水平。实验组相邻取材时间点两两比较,非手术眼房水TNF-α和IL-1β蛋白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3 d、7 d、14 d,非手术眼角膜知觉敏感度较基线值升高,于术后7 d角膜知觉敏感度最高;之后角膜知觉敏感度逐渐下降,术后21 d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实验组非手术眼相邻时间点两两比较,角膜知觉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实验兔第一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非手术眼角膜知觉敏感度升高,该变化可能与该眼房水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的动态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99.
真菌性角膜炎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种类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分离鉴定54株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采用NCCLS M38-A文件的实验条件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4株真菌经培养证实均为丝状真菌,其中镰刀菌属37株(37/54)、曲霉菌属14株(14/54),未定型3株(3/54)。镰刀菌属中对二性霉素B敏感31株(31/37),对特比奈芬敏感27株(27/37),对酮康唑敏感23株(23/37),对伊曲康唑敏感24株(24/37),对咪康唑敏感23株(23/37),对5-氟胞嘧啶敏感18株(18/37)。曲霉菌属对二性霉素B敏感12株(12/14),对特比奈芬敏感11株(11/14),对酮康唑敏感10株(10/14),对伊曲康唑敏感10株(10/14),对咪康唑敏感9株(9/14),对5-氟胞嘧啶敏感7株(7/14)。全部54株真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46株(46/54),对特比奈芬敏感40株(40/54),对酮康唑敏感35株(35/54),对伊曲康唑敏感36株(36/54),对咪康唑敏感34株(34/54),对5-氟胞嘧啶敏感28株(28/54)。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以镰刀菌感染为主;二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4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云南省贡山县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全身及眼病史、身高、体质量、职业、日照时间、高血压、家庭年收入及全面的眼部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依据LOCSⅢ进行分类和定义.将收集数据进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116人(应答率90.3%)接受了全面眼病检查及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日照时间、家庭收入、高血压及傈僳族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高血压是核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是后囊下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与白内障患病率相关,通过改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公共卫生干预,以期预防和降低该地区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