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比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中央区和涡状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结果的一致性,从而筛选出更加合理可靠的检查部位。方法前瞻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募集年龄在20~40岁的健康志愿者30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经过筛查排除影响神经功能的全身和局部病变后纳入本研究。入组受试者均选择右眼为受检眼,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3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首先于受试当天由操作者A和操作者B各完成1次检查,1周后再由操作者A重复检查1次。所得图像用Adobe 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拼接后,再用Neuron J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神经纤维长度(nerve fiber length,NFL)(mm·mm^-2)。然后分别根据涡状区和中央区NFL值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并计算重复性系数(coefficient of repeatability,CoR)和95%一致性区间(limit of agreement,LOA),用于评估两个部位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所有受检眼均可于角膜中央偏鼻下方查见涡状结构,重复检查获得的涡状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稳定,中央区图像显示角膜神经形态变异较大。涡状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6.6%,观察者间CoR值为6.1%,一致性很高;而中央区一致性分析观察者内CoR值为44.1%,观察者间CoR值为31.8%,一致性较差。Bland-Altman散点图涡状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均聚集于“0”刻度线附近,且95%LOA较窄,均在平均NFL的1个标准差的区间内,一致性良好;中央区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差值分布较分散,95%LOA较宽,约为两次检查平均NFL标准差的2~3倍,一致性较差。结论涡状结构在健康人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普遍存在,其形态特殊,位置固定,在图像采集时能够作为明确的角膜标记物;涡状区图像重复测量一致性良好,可以应用于角膜上皮基底神经丛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中短泪膜破裂时间型(short tear break-up time,sBUT)干眼患者之间眼表状况的不同。方法 收集50~80岁的糖尿病患者59例(118眼),非糖尿病患者41例(82眼),排除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用标准干眼评估问卷(standard patient evaluation of eye dryness,SPEED)评分,泪液分泌量,非侵入性泪膜第一秒破裂(BUT1st)和平均破裂时间(BUTavg),睑板腺拍照评分,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眨眼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分为sBUT干眼患者(糖尿病sBUT组、非糖尿病sBUT组)和非sBUT干眼患者(糖尿病非sBUT组、非糖尿病非sBUT组)后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比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有更高的SPEED评分和睑板腺拍照评分,更薄的L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sBUT组的SPEED评分为(7.40±3.24)分,睑板腺拍照评分为(3.2±1.16)分,眨眼频率(6.78±5.10)次,在4组中最高;而Schirmer值[(5.80±4.74)mm]、BUT1st值[(3.44±1.10)s]、BUTavg值[(5.74±3.17)s]和LLT[(66.40±23.34)nm]在4组中最低。在泪液相对不缺乏的干眼人群中,LLT分别与眨眼频率、SPEED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168,P<0.05;r=-0.298,P<0.001);眨眼频率与SPEED评分呈正相关(r=0.268,P<0.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睑板腺的短缩和缺失更严重,使LLT变更薄,从而引起泪膜破裂时间变更短,眨眼频率更高,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状相比于非糖尿病患者更重。  相似文献   
83.
既往认为儿童干眼是少见疾病,近年来儿童干眼的患病率增加,应引起重视。儿童干眼发病率约0.2%,患病率6.6%~20%。儿童干眼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视频终端使用、过敏性结膜炎、隐形眼镜的配戴、被动吸烟及环境与营养因素等。(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117-120)  相似文献   
84.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常见的非炎症性、慢性、进展性、角膜局部扩张性疾病,以中央或旁中央角膜基质变薄、中央顶点呈圆锥形突出变形,角膜失去正常的弧形,产生不规则散光和形成瘢痕为特征。圆锥角膜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有一定家族遗传倾向,同时发现其与胶原发育障碍、内分泌与细胞代谢紊乱、免疫缺陷等有关,也可能是多因素发病机制。随着角膜屈光手术治疗的广泛开展,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意义深远。熟练掌握圆锥角膜临床特点及常用诊断标准,尤其是早期诊断,术前准确筛查圆锥角膜,对于开展角膜屈光手术工作、有效防治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我们就圆锥角膜的临床特点和目前所采用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assisted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不同时间角膜中央上皮厚度的变化,探讨促使角膜上皮厚度变化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LASIK的患者48例(48眼),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5.61±2.75)D。按等效球镜度数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低中度近视眼(≤-6.00D)21眼与高度近视眼(>-6.00D)27眼。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观察角膜上皮厚度的变化,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上皮厚度,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0天、第30天、第60天、第90天所有患者视力分别为1.34±0.66、1.24±0.76、1.27±0.73、1.26±0.76、1.08±0.80、0.96±0.76、0.80±0.72。屈光状态平均偏移(1.07±0.63)D、(0.97±0.63)D、(0.79±0.63)D、(0.74±0.64)D、(0.37±0.34)D、(0.50±0.33)D、(0.47±0.52)D。平均角膜上皮厚度变化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变化呈正相关(r=0.538,P=0.047)。角膜上皮厚度与角膜前表面曲率变化呈正相关(r=0.648,P=0.007)。角膜上皮厚度变化与基质厚度厚度变化无相关性(r=0.238,P=0.647)。角膜上皮厚度变化与角膜瓣厚度、基质激活细胞深度均无相关性(r=0.197,P=0.841;r=0.214,P=0.714)。结论 LASIK术后,角膜上皮发生重塑并参与了LASIK术后早期角膜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86.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当地翼状胬肉的人群分布特点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云南省贡山县抽取26个调查点共3070例调查对象,对其翼状胬肉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人群中发现翼状胬肉患者108例,患病率为4.4%;男女间患病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6%和2.8%;随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加。结论:翼状胬肉是云南贡山地区常见的眼表疾病,年龄、职业、紫外线暴露情况是该地区翼状胬肉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超高度近视眼角膜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拟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54例(54眼)作为超高度近视组,屈光度-10.00~-17.00 D,平均(-13.27±3.24)D;同时选择中低度近视患者65例(65眼),屈光度-1.00~-6.00 D,平均(-3.12±2.32)D作为对照组。于术前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前后基质、内皮细胞及角膜厚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超高度近视组6眼(11%)可以看到角膜前弹力层及后基质少量中等反光的点状沉积物,5眼(9%)可见异常基质内神经。角膜前基质细胞、后基质细胞、内皮细胞数及角膜厚度均较中低度近视组低,内皮细胞六角形细胞百分比较中低度近视组低,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较中低度近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5.25、2.39、2.67、3.90、4.62,P<0.05),上皮下神经丛神经纤维与中低度近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05)。结论 超高度近视眼角膜与中低度近视眼相比,在超微结构上角膜细胞数减少,内皮细胞形态大小亦有不同,对于角膜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8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扩张是近年才认识的LASIK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不高,但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损害,且不可逆转。本文对其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临床特征和治疗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应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辅助分析中老年人干眼症状与体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5例(170眼)55 ~ 80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快速干眼评估问卷(standard patient evaluaion of eye dryness,SPEED)调查,Lipiview(R)眼表面干涉仪进行泪膜脂质层厚度及其波动性测量和不完全眨眼比例检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干眼症状与泪膜脂质层厚度、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及不完全眨眼比例之间的关系.结果 SPEED评分为(6.13±4.60)分,泪膜脂质层厚度为(74.88±21.16)nm,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为4.47 ±3.40,不完全眨眼比例为0.62±0.36.SPEED评分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呈负相关(r=-0.823,P=0.000),与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呈负相关(r=-0.268,P=0.018).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呈正相关(r=0.339,P =0.030),与不完全眨眼比例呈负相关(r=-0.303,P=0.008).SPEED评分与不完全眨眼比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中老年干眼的症状与泪膜脂质层厚度及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三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不完全眨眼比例与泪膜脂质层厚度的波动性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而中老年干眼症状与眨眼频率及不完全眨眼比例无明显相关性.Lipiview(R)眼表面干涉仪是一种有效的干眼诊断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0.
背景 研究表明,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的眼表异常,而人工泪液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能够润滑干眼眼表,但α-MSH能否在大鼠干眼模型中促进人工泪液CMC的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α-MSH联合CMC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诱导的大鼠干眼模型中眼表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取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aCl点眼组、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分别于每日9:00、12:00、15:00、18:00接受0.5 ml(6 mg/ml)氢溴酸东莨菪碱皮下注射,共28 d,以诱导干眼模型,NaCl点眼组、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于注射后第1天分别用质量分数0.9% NaCl溶液、质量分数0.5% CMC滴眼液、1×10-3 mg/ml α-MSH溶液、1×10-3 mg/ml α-MSH+0.5% CMC混合液点右眼,每日2次(8:00和17:00).各组大鼠分别于用药后0、7、14、21和28 d行Shirmer试验Ⅰ检测(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测、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并于用药后28 d完成检查后处死,取包含上下眼睑的整个大鼠眼球,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角膜的形态学变化,大鼠结膜组织行过碘酸希夫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结果 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大鼠SⅠt值和BUT值逐渐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逐渐增加,造模后各时间点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大鼠用药后7、14和21和28 d,NaCl点眼组SⅠt值、BUT值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7、14和21 d,α-MSH+CMC点眼组大鼠SⅠt值分别为(4.800±0.789)、(4.100±0.516)和(4.300±0.856) mm,明显高于相应时间点NaCl点眼组的(2.875±0.719)、(2.375±0.619)和(2.532±0.957)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后7d,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的BUT值分别为(4.938±1.843)s和(5.000±1.491)s,明显高于NaCl点眼组的(3.250±1.00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后各时间点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大鼠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NaCl点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α-MSH+CMC点眼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最低.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对照组和NaCl点眼组大鼠出现角膜上皮层增厚、角膜水肿、角膜上皮粗糙和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紊乱,α-MSH+CMC点眼组大鼠角膜水肿和上皮细胞的增生轻微,角膜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大鼠结膜组织过碘酸希夫染色显示,CMC点眼组、α-MSH点眼组和α-MSH+CMC点眼组大鼠结膜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和NaCl点眼组(均P<0.01). 结论 单独使用o-MSH和CMC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干眼大鼠的角膜组织损伤、角膜形态学异常以及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的减少,但相对于单独用药,α-MSH和CMC联合应用在造模后早期对改善干眼模型大鼠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稳定性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