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近视眼中央角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 through focusing, CMT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清晰度、高放大倍率的活体显微镜检查技术,可显示角膜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直接测得角膜上皮、基质及角膜全层厚度.与传统的角膜组织学标本固定染色方法相比较,在活体状态下,共聚焦显微镜能够无创伤、实时地从细胞学水平观察角膜各层细胞形态结构和动态变化,为研究提供客观、定量的测量数据.  相似文献   
72.
共聚焦显微镜下LASIK术后角膜基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基质的改变。方法选择LASIK患者24例(48眼),于术后第1、10、30和90d进行角膜中央部位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48眼(100%)角膜瓣基质有微皱褶,在瓣与基质床界面处可见高反光颗粒。界面上下可见激活细胞,激活细胞所在区域深度与角膜瓣厚度呈负相关性(r1=-0.554,P=0.047);与削切深度呈正相关(r2=0.559,P=0.010),后基质细胞术后有所增加,1个月(P=0.000)时达到最高,3个月时又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00)。结论LASIK术后角膜基质可见微皱和高反光颗粒,基质细胞被激活,界面两侧基质中出现无细胞区。后基质细胞密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角膜移植大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双眼角膜作为供体角膜植片,24只Lewis大鼠右眼作为受体植床制作大鼠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24只Lewi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MSC(5×106mL-1)1mL,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术后4d开始裂隙灯观察。术后10d处死大鼠,应用RT-PCR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结果术后10d治疗组临床评分为(4.00±0.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7±1.37)分(P<0.05)。治疗组大鼠脾脏中CD4+ CD25+ Foxp3+ Treg的比例为(6.25±0.35)%,较对照组(5.45±0.38)%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脾脏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5.65±0.45,与对照组的2.13±0.74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可能通过上调CD4+ CD25+ Foxp3+ Treg参与诱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有效预防并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4.
杨成香  张琛  赵少贞 《眼视光学杂志》2012,14(4):230-233,246
目的探讨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的黏附与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2只,随机依次编号,自身对照。建立兔LASIK动物模型,双眼行LASIK手术后,右眼给予核黄素一紫外线A胶原交联处理,左眼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1d、3d及1周随机取实验动物4只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性;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取实验兔4只做角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有无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角膜各层细胞形态学变化。术后1个月,采用电子单纤维强力仪进行角膜瓣抗拉力检测,采用电子显微镜测量角膜组织胶原纤维直径。对抗拉力实验结果和胶原纤维直径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给予核黄素点眼约20min之后,裂隙灯下可见前房内黄绿色条带,表明核黄素能够到达瓣下并穿透下方角膜基质层。术后裂隙灯观察显示,实验眼和对照眼的角膜透明性无明显差别。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眼及对照眼均无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均可见“无细胞区”的存在,无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抗拉力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拉伸长度,实验眼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的黏附力较对照眼明显增强(P〈0.01)。电镜检查显示,实验眼角膜胶原纤维直径[(36.51±3.29)nm]大于对照眼[(29.55±1.74)n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1)。结论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角膜胶原交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角膜瓣与角膜基质床的黏着与愈合,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泪液TNF-α水平与干眼的关系。方法选取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患者25例、50眼(飞秒组),机械板层刀制作角膜瓣LASIK手术患者35例、70眼(机械板层刀组),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 BUT)、SchirmerⅠ试验及泪液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后均出现干眼症状,并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飞秒组术后BUT变化微小,两组BUT 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SchirmerⅠ值在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周泪液TNF-α水平显著升高( P<0.05),术后3个月TNF-α水平恢复至术前水平,但两组间在不同时间点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干眼与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干眼症状与体征较轻,但与TNF-α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PRK术后泪液中EGF、TGF-β1、IL-1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转化型生长因子 β1(TGF β1)、白细胞介素 1α(IL 1α)三种与角膜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于PRK手术前后在泪液中的含量 ,并寻求其术后短期内的变化规律。方法 :于PRK术前及术后 1d ,2d ,10d及 1个月在患者下睑结膜囊内抽取泪液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PRK术前至术后 1个月的随访期间 ,EGF和IL 1α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术后第1天泪液中TGF β1含量较术前降低 (P <0 .0 5 )。结论 :PRK手术前后EGF和IL 1α无明显变化 ,可能是该种细胞因子对维持细胞稳态起作用 ,或是通过其他细胞因子发挥作用。而TGF β1在术后 1d含量较术前下降 ,致使其对EGF的抑制作用相对减低 ,给细胞增殖移行提供机会 ,尽快恢复其屏障功能 ,之后TGF β1又恢复至术前水平 ,与其他因子形成新的动态平衡 ,共同调节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愈合。  相似文献   
77.
LASIK术后早期角膜上皮改变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LASIK术后不同时间角膜中央上皮厚度变化,探讨上皮厚度变化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设计自身配对研究。选择2002年11月29日至2003年1月24日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屈光手术门诊进行原位角膜磨镶术病例24例(48眼),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3、7、10、30、60、90天,观察屈光状态的变化,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3.0)测量中央角膜上皮厚度,并对上皮厚度变化与屈光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术前相比,LASI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平均增加了10.7%。等效球镜度数变化与上皮厚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538,P=0.047)。结论 LASIK术后角膜上皮厚度增加,上皮参与了早期角膜组织修复的过程。术后屈光状态变化与上皮厚度的增减有关。  相似文献   
78.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及其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因具有稳定性好、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 ,从而成为目前主要屈光手术之一。但LASIK是一种高度选择性手术 ,因此它所具有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近几年国外文献报道了一些有关LASIK术后并发症新的认识及新的并发症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9.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在细胞水平观察术后远期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变化。方法选择我院门诊行LASIK手术患者68例68眼,根据术前球镜度数,分为高度近视眼组(36例36眼)和低、中度近视眼组(32例32眼),术后随访6~44月,同时选择门诊行屈光检查的近视患者61例122眼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行共焦显微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LASIK手术对角膜基质及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LASIK术后,高度近视眼组角膜前、后基质角膜细胞密度均减少,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内皮细胞多形性百分比增加,异型性百分比下降,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077,P=0.000)。LASIK术后界面下基质角膜细胞密度明显减少(562个·mm-2±86个·mm-2),“无细胞区”长期存在;含“无细胞区”的基质深度与激光能量、削切深度、手术时间、年龄均无相关性。结论术后远期,适量激光切削对低、中度近视眼的角膜深层组织影响较小,对高度近视眼影响较大,所以高度近视眼应慎行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80.
严重损伤后角膜的修复及角膜移植后的抗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疾病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特定环境下诱导分化为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等细胞类型,或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炎性反应及新生血管的生成,进而保护损伤组织,促进角膜修复.此外,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特性,使其在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