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31.
剥夺新生动物视网膜正常成像可导致轴性近视的发生,这种近视称为形觉剥夺性近视(FDM).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的眼轴过度延长及巩膜变薄,可能是受局部视网膜信息调控的巩膜细胞外基质(ECM)主动重塑的结果.巩膜主动重塑在眼球生长发育及正视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视黄酸(RA)及其受体在FDM形成中对巩膜基质、软骨层和成纤维细胞层及基质降解相关蛋白酶的改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可能是调节FDM眼球伸长的信号分子,在巩膜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2.
临床应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虹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短期疗效,而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也一直是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眼科学者开始应用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或者点眼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在临床尝试性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如角膜炎症、翼状胬肉、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与角膜移植手术相关的新生血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在眼表疾病中应用贝伐单抗的安全性、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效以及相关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3.
34.
刘慧  赵少贞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920-1923

干眼在全球的患病率日益增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其主要的致病机制。体内和体外的多种刺激因素都会激活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水平与抗氧化酶作用的失衡会激活炎症反应,造成眼表组织损伤,最终导致干眼。本文综述炎症和氧化应激在干眼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及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35.
剥夺新生动物视网膜正常成像可导致轴性近视的发生,这种近视称为形觉剥夺性近视(FDM).高度近视形成过程中的眼轴过度延长及巩膜变薄,可能是受局部视网膜信息调控的巩膜细胞外基质(ECM)主动重塑的结果.巩膜主动重塑在眼球生长发育及正视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视黄酸(RA)及其受体在FDM形成中对巩膜基质、软骨层和成纤维细胞层及基质降解相关蛋白酶的改变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它可能是调节FDM眼球伸长的信号分子,在巩膜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6.
隐斜是一种双眼眼外肌肌力的潜在性不平衡状态,双眼有偏斜的倾向,但能够用融合能力代偿,维持眼正位和正常的双眼单视。外隐斜在近视眼患者中很常见,主要原因是由于近视眼所用的调节减少,导致双眼汇聚相对滞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尤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普拉洛芬滴眼液1个月,对照组使用氟米龙滴眼液1个月,两组患者除此不同外,在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用药等方面均相同。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1d、10d、1个月及3个月的眼部症状,包括疼痛感和异物感,以及体征,包括裸眼视力、眼压、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iffuse lamellar keratitis,DLK)、等效球镜度等检查。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有术眼术后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在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数、DLK方面及眼部疼痛、异物感方面手术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IK术后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获得与激素类药物相同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预防DLK,可减少或替代LASIK术后激素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8.
云南省贡山县少数民族青少年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青少年人群屈光不正患病率,获得中国偏远山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以青少年人群为基础的眼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年龄小于18岁的所有参加者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及屈光状态检查。对纳入的365人(729眼)的屈光不正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于18岁人群365人(729眼),其中近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高,远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降低(P〈0.05);男女间近视及远视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近视人群中,轻度近视为主。结论:云南省贡山县少数民族青少年近视水平较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患病率低;近视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s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s-exo)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MSCs结膜下治疗组、PBS结膜下注射组、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术后第3天开始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排斥情况,并对MSCs-exo进行染色及示踪观察其结局。结果 空白对照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9.67±0.56)d,MSCs结膜下治疗组为(12.33±0.76)d,PBS结膜下注射组为(9.50±0.34)d,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为(16.5±1.15)d。PBS结膜下注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SCs结膜下治疗组与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较PBS结膜下注射组均明显延长(均为P<0.05),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植片存活时间长于MSCs结膜下治疗组(P<0.05)。空白对照组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植片部分厚度比植床角膜厚度显著增厚,上皮层及基质层内见大量CD4+细胞聚集。而MSCs-exo结膜下治疗组植片中CD4+细胞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MSCs-exo结膜下注射后72 h时,仅有少量外泌体可在结膜下被观测到。进一步将观测时间前推至注射后24 h,发现大量外泌体存在于结膜下,而角膜组织和前房内也可见到外泌体的定位表达。 结论 结膜下注射MSCs-exo可以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外泌体治疗可能成为无细胞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屈光不正大体分为近视、远视及散光。由于角膜屈光力(43D)占眼球屈光系统总屈光力的70%左右,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起兴起角膜屈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先后经历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