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37篇
药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临床应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虹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短期疗效,而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也一直是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眼科学者开始应用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或者点眼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在临床尝试性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如角膜炎症、翼状胬肉、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与角膜移植手术相关的新生血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在眼表疾病中应用贝伐单抗的安全性、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效以及相关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不同剂量对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角膜移植实验模型。将33只Lewis大鼠(33眼)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1只。A组术后肌注CsA【1mg,(kg·d)】,B组给予CsA【10mg/(kg·d)】,C组给予等量不含药物的PBS,每次100ul,3次/d,连续用药10d。术后判断植片排斥情况,比较3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新生血管评分。术后10d,病理组织学检查角膜的结构变化,并进行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各组间T细胞增殖情况。结果:A、B组植片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明显延迟,A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2.5±0.43)d,B组为(58±18.79)d,C组为(9±0.45)d,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明显低于C组(P〈0.05)。A组与c组除第6天外,其余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A、B组角膜植片中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较c组减少。角膜A、B组T细胞增殖量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10mg/(kg·d)CsA能够有效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传统LASIK矫正近视术后6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将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69例(138眼)作为对照组,按屈光度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3组,各23例(46眼).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视力和波前像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视力在1.5~2.0者分别为55眼(39.86%)、22眼(1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阶像差的RMS值(RMSh)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试验组低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中度近视Z6、Z7和Z12较对照组低,高度近视Z6和Z12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较传统LASIK有更好的裸眼视力.波前像筹引导的LASIK在矫正高阶像差尤其是三阶和四阶像差方面较传统LASIK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尽管角膜具有众多特殊的免疫赦免机制,但CD4+T细胞为主介导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仍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从高危角膜移植对免疫赦免状态的影响、角膜免疫机制的应答以及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几个方面阐述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圆锥角膜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68例进行调查,其中男46例,女22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发病及治疗过程、家族史、全身疾病史等,对患者双眼的屈光状态、临床特点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统计发现该研究人群中圆锥角膜患病比率男性(67.6%)高于女性(32.4%,P<0.05),圆锥角膜确诊时的平均年龄是(26.00±8.91)岁(12.38~51.12岁),10.3%(7/68)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18岁,57.4%(39/68)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30岁;双眼确诊圆锥角膜的患者为39例(57.4%),单眼确诊、另一眼可疑圆锥角膜的患者为25例(36.8%),单眼确诊、另一眼正常的圆锥角膜患者为4例(5.9%);确诊圆锥角膜眼中角膜近中央局部膨出共计58眼,占圆锥角膜眼的59.2%,是最常见的临床体征,Fleischer’s环52眼(53.1%),Vogt’s条纹25眼(25.5%)。圆锥角膜眼的平均柱镜度数(-4.00±2.03)D明显高于可疑圆锥角膜眼(-2.20±1.41)D(P<0.001);LogMAR最佳矫正视力及就诊状态下的视力可疑圆锥角膜眼明显好于圆锥角膜眼(均为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圆锥角膜多发生于20岁左右的青年;主诉近视度数增长且框架镜不能矫正的患者应引起高度怀疑;可透气硬性角膜接触镜的普及可明显改善圆锥角膜患者的矫正视力,推迟角膜移植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角膜碱烧伤愈合过程中外周血及房水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变化情况.方法 取健康无眼疾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右眼制备角膜缘碱烧伤模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各30只(30眼).对照组耳缘静脉注射1ml磷酸盐缓冲液.移植组耳缘静脉注射1 ml 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定期观察角膜病变.ELISA检测外周血与房水中VEGF、IL-2的浓度变化.结果 移植组术后3d,外周血清中VEGF为(98.23±1.45)ng/ml、房水中的VEGF为(145.12±2.01) ng/m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1±1.23) ng/ml及58.23±1.24)ng/ml,P<0.05;21 d,移植组外周血清VEGF为(56.12±1.56) ng/ml,房水为(98.23±1.26)ng/m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56±1.12) ng/ml及(136.21±1.29) ng/ml,P<0.05;60 d,移植组外周血VEGF为(50.36±1.25)ng/ml,房水VEGF为(56.12±1.98)ng/ml,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1±1.24)ng/ml及(169.01±1.56)ng/ml,P<0.05;移植术后第3、21、60d,移植组IL-2在外周血及房水中的浓度低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少角膜碱烧伤创伤修复晚期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 R)、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和白细胞介素1Ⅰ型受体(IL-1RⅠ)的表达.方法将PRK术中获取的角膜上皮细胞制成细胞涂片,ABC法检测.结果EGF R、TGF-βRⅠ和IL-1RⅠ在全部标本表达,强度依次为EGF R>IL-1RⅠ>TGF-βRI.结论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达此三种受体,推测PRK术后此三种受体参与角膜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8.
19.
眼表黏蛋白MUC5AC是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大分子胶样分泌性黏蛋白,其溶解于泪膜的水液层,具有清理眼表碎屑、防止眼表结构受到伤害、润滑眼表、促进泪液排出、维持泪膜稳定、防止病原体侵入、对眼表止血等作用.MUC5AC黏蛋白与许多眼表疾病有密切关系.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准分子激光手术、配戴角膜接触镜及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引起MUC5AC表达水平的下降或反应性升高,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并使眼表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下降,发生干眼、眼表过敏性疾病、变性类疾病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通过制作角膜瓣,在其下基质中用激光切削组织,改变角膜曲率,达到矫正屈光不正的目的。文中旨在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探讨LASIK术后远期角膜基质中"低细胞区域"的相关因素。方法设计自身配对实验研究。选择2003年4月至2009年7月期间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屈光手术门诊和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LASIK手术的病例34人(68眼),按等效屈光度分为2组,屈光度<-6.0D为低、中度近视眼组37眼,屈光度>-6.0D为高度近视眼组31眼。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3、7、10、30、60、90天,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Con-foscan 3.0)观察中央角膜基质细胞形态学改变,测量角膜各层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8眼(100%)中央角膜见到平均深度为(44.01±10.67)μm的低细胞区域。低细胞区内的角膜细胞核排列无序,细胞核形态与正常角膜细胞核有异,细胞核反射亮度正常,细胞缺失区呈片状。低、中度近视眼与高度近视眼的界面角膜细胞核数、低细胞区域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远期角膜基质出现"低细胞区",分析低细胞区的深度与手术时间、年龄、术前屈光状态、激光削切深度、激光能量、角膜瓣基质厚度、角膜瓣厚度、剩余基质床厚度、上皮厚度以及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