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眼科学   14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虽然从1960年激光已可应用于实验或临床工作中,但只是在连续波氩激光和适当的发生器系统发展以后,它们在眼科中应用的可能性才变为明显。十年以后,眼科学家还认识到,激光在眼科中仍有无数用处。本文综述了不同的激光波长和能量对眼组织的作用,及其应用于眼中结构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普拉洛芬(Pranoprofen)滴眼液控制白内障摘出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及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滴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和0.03%欧可芬滴眼液,每日4次,观察2周。结果 试验组和且治疗有效率相比,白内障术后分别为93.6%和90.0%,眼前段炎症分别为83.3%和88.9%。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普拉洛芬滴眼液是控制白内障术后和非感染性眼前段炎症的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2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对大多数患者是安全的,但也会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造成患者视功能永久丧失。我们发现两例PRK后致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例 1:张×,男,27岁,因高度近视于1997年1月29日行双眼 PRK。术前双眼视力 0. 02;眼压:右22 mmHg(1mmHg=0.133 kPa),左16 mmHg(Schiotz眼压计)。术后口服先锋Ⅵ,消炎痛,VitC,VitB2,滴用氟美松庆大霉素滴眼液、艾氟龙、双氯酚酸、素高捷疗,其中氟美松庆大霉素滴眼液与艾氟龙交…  相似文献   
24.
目的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比较首次发生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primaryangleclosure,APAC)患者的发作眼与对侧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angleclosuresuspect,PACS)眼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就诊的首次单眼发生APAC且对侧眼为PACS的患者共计30例(发作眼30眼,对侧眼30眼),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双眼的中央角膜厚度、瞳孔直径、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拱高、前房宽度、距离巩膜突500μm和750μm处的房角开放距离(angleopendistance,AOD500、AOD750)及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rabecularirisarea, TISA500、TISA750)、巩膜突角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双眼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对侧眼组与发作眼组的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522.7±31.3)mm和(557.3±42.7)mm,瞳孔直径分别为(2.90±1.19)mm和(3.78±1.29)mm,晶状体拱高分别为(1.08±0.36)mm和(1.24±0.42)mm,发作眼组均较大(均为P<0.01);中央前房深度分别为(1.81±0.45)mm和(1.64±0.44)mm,AOD500分别为(0.097±0.065)mm和(0.059±0.039)mm,AOD750分别为(0.157±0.100)mm和(0.120±0.068)mm,TISA500分别为(0.036±0.021)mm2和(0.020±0.016)mm2,TISA750中位数分别为0.065mm2和0.041mm2,巩膜突角度分别为11.13°±6.92°和6.68°±4.43°,发作眼组均较小(均为P<0.05)。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晶状体拱高的增加与急性房角关闭具有强相关性(OR=40.259[1.021,1779.193],P=0.014)。结论 晶状体拱高的增加是APAC发作眼与对侧PACS眼相比最突出的危险因素,可能在PACS发展成为APAC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分析2009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全国白内障复明手术信息报告系统中手术患者的白内障类型和术前视力,来了解我国白内障类型的构成特点,以及白内障手术适应证掌握情况。方法数据分析。资料来源于全国白内障手术信息报送系统,纳入分析数据5 013 694条。术眼白内障类型根据出院诊断分为年龄相关性、先天性、并发性、外伤性以及未分类的白内障共5种。手术适应证的判断主要为术前矫正视力。对数据采用χ²检验、Spearman 相关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报送的手术信息逐年递增。在接受白内障手术的眼中,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最多,占手术眼总数的90.83%;其次是并发性白内障,占5.40%,外伤性白内障占1.12%,先天性白内障最少,仅占0.80%。接受手术患者≥50岁最多,占93.88%,10~49岁占5.59%,<10岁的患者仅占0.53%。此外,男、女性分别占42.11%和57.89%,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接受白内障手术的眼大多数是盲眼和低视力眼,分别为46.88%和35.00%。但是18.66%的术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特别是7.17%的术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5。结论我国的白内障手术患者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主。大部分接受白内障手术的眼为盲或低视力眼,但有相当一部分患眼术前矫正视力较好,因此在大规模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中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6.
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通过调节跨细胞膜的钙离子流动来改变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影响多种细胞内的信号传导过程。有关CCB治疗青光眼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对CCB与眼压的关系、对眼血流及视乳头血流的影响、对视野与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的作用、作为神经保护剂等多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研究药物涉及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尼伐地平、伊加地平、维拉帕米、洛美利嗪、氟桂利嗪、地尔硫卓等多种,给药途径既有局部滴眼剂,也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等。研究结果显示,全身应用CCB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的效果较明确,但有关改善青光眼患者眼血流的治疗方案尚未出现,局部滴用或口服CCB的降眼压效果在动物实验与人类试验的结果尚不一致。在开展CCB治疗青光眼的多中心、随机化、盲法评价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评价其效果及安全性之前,CCB尚不宜广泛用于青光眼的常规治疗。但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CCB是一种令人鼓舞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7.
2010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工作会议于2010年8月27~28日在广州市远洋宾馆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卫生部医政司综合处处长樊静,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防盲学组组长赵家良,副组长樊映川、管怀进、何明光、孙乃学,组员黄丽娜、贾亚丁、李建军、刘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了解Sjgren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患者眼部临床特征,并评价Schirmer试验、泪膜破碎时间(BUT)和角结膜染色在确定S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次确诊的原发性SS患者62例,依次进行外眼以及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前节检查、SchirmerⅠ试验、BUT、荧光素角膜染色、丽丝胺绿结膜染色,并选择6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进行相同的检查。结果:取SS患者左眼右眼数据分别进行分析,各项检查数值左右眼无显著性差异。取SS组与对照组右眼数据进行分析,以Schirmer值≤5mm/5min为标准,68%SS患者表现出泪液分泌功能障碍,以BUT≤5s作为标准,84%SS患者具有泪膜不稳定的表现,以角结膜染色评分数值大于4分为标准,87%SS患者明确具有干眼病的眼表损伤体征,3项检查特异性依次为83%、87%和92%。结论:SS患者干眼病检查表现出明显异常,在诊断意义上角结膜染色评分大于BUT检查,BUT检查进而大于Schirmer试验。  相似文献   
30.
近5年来,我国防盲治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2006年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视力残疾的患病率为1.53%.以此推算,我国视力残疾的人数达2003.5万人.导致视力残疾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我国根治白内障盲的进展缓慢,白内障手术率仍然相当低.如果不努力抓好防盲治盲工作,我国有可能不能实现"视觉2020"行动的目标.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国眼科界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已经为进一步开展防盲治盲工作创造了一些有利的条件.我国已有大量开展防盲治盲的人力、财力资源;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有利于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已经能够为防盲治盲提供足够的技术力量.在防盲治盲的实际中,我国眼科界还面临着探索建立持续、高效的防盲治盲机制的任务.最近我国实施的"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中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必将加速推进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