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4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74篇
  2篇
中国医学   7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分析孢子丝菌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孢子丝菌病诊疗及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确诊且资料完整的655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患者,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皮损分布、既往诊治情况等。结果: 655例患者中,男253例,女402例,男女比例1  ∶1.59;年龄3个月~81岁,36~65岁占67.79%;病程4天~8年,2~4个月占60.92%。临床以固定型(77.25%)和淋巴管型(21.83%)为主,以丘疹结节损害居多,主要分布于面部(51.45%)和四肢(43.82%)。133例有明确外伤史。499例(76.18%)患者有该病既往外院就诊史,其中误诊293例(58.72%)。误诊疾病以皮肤感染、皮炎诊断最多。结论:孢子丝菌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固定型和淋巴管型表现为主,主要累及面部、躯干,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肠神经元、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1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12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和小檗碱组(n=6)。成模2周后小檗碱组以小檗碱溶液(200mg/kg)灌胃2周,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同批次普通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对照组(n=6)。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毛色、体重和血糖,并取各组大鼠胃壁、肠系膜和心脏制备组织病理切片。通过甲苯胺蓝-伊红染色观察其胃体、胃底黏膜下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及肠系膜微血管和心肌微血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比较各组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28天后,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饮水、排尿量增加,毛色暗哑,尾部变黑,体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小檗碱组较模型组大鼠毛色有光泽,尾部黑色现象有所减退,但体重及血糖水平改善均不明显(P均0.05)。模型组大鼠胃体、胃底黏膜下神元尼氏体数量较对照组减少甚至消失,肠系膜微血管皱缩且瘀血严重,心肌微血管肌层变薄。小檗碱组胃壁神经丛尼氏体数量较模型组增多,肠系膜微血管变形、瘀血及心肌微血管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结论:小檗碱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胃壁神经及肠系膜和心脏微血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本文对黄葵的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黄葵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鉴别依据。方法:用滑走切片法对根、茎、叶进行切片,用常规显微技术对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观察。结果:黄葵根横切面韧皮部较宽,纤维束众多,几成环状排列,簇晶众多,散在。茎横切面韧皮部有大量纤维束,并有簇晶散在,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具众多非腺毛,中脉上下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薄壁细胞中具大量簇晶及分泌细胞。粉末具分隔纤维、石细胞、草酸钙针晶、簇晶、方晶。结论:以上特征可作为黄葵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构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用于术前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BUC)的组织学分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9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127例经病理证实的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低级别尿路上皮癌,随机分为训练集89例和验证集38例。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CT图像上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预测BUC组织学分级的效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鉴别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和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的净获益。结果 基于每例患者的三期CT图像共提取出5 202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特征筛选后最终得到20个特征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诊断BUC组织学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5%CI0.83~0.96)和0.93(95%CI 0.85~1.00)。结论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构建的模型术前预测BUC组织学分级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5.
目的验证杰雪消毒效果的可靠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患者,采用同体对照法,杰雪消毒患者右手背皮肤,为试验组;碘酊酒精消毒患者左手背皮肤,为对照组。检测2种消毒方法的细菌总数。选取30个瓶塞采用杰雪消毒,30个瓶塞采用碘酊酒精消毒,检测2种消毒方法的细菌总数。结果杰雪和碘酊酒精消毒后的细菌计数均显著少于消毒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种方法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杰雪对皮肤和瓶塞的消毒效果均可靠。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腹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20年10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FDCS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重点观察及评价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数量、密度/信号、强化模式及有无转移。结果:13例FDCS中:(1)5例为典型FDCS,均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结内),其中3例为单发,2例多发(2个病灶);8例为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PL-FDCS)(结外),其中6例病灶位于脾脏(均为单发),2例病灶位于肝脏(单发)。(2)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呈膨胀性生长,12例为圆形或卵圆形,仅1例来源于腹部肠系膜淋巴结FDCS为分叶状。(3)10例FDCS内见囊变、坏死区,1例伴有钙化,2例脾脏来源FDCS合并出血;(4)肿瘤实质部分CT或MR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10例病灶(10/13)进一步强化,3例病灶(3/13)强化程度稍减退;(5)1例肠系膜淋巴结来源FDCS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结论:腹部FDCS多起源于淋巴结内...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33在小鼠炎症性肠病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设立乙醇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IL-33治疗组.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组织M2型巨噬细胞数量变化;RT-PCR检测结肠组织iNOS、YM1和Arg1基因表达.结果 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而IL-33处理后能明显缓解结肠炎症损伤程度.IL-33上调M2型巨噬细胞数量及M2型相关基因YM1、Arg1表达.结论 IL-33能缓解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可能与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为今后开发利用野蔷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对野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野蔷薇叶、青果皮、青果籽、红果皮、红果籽、茎、根皮总黄酮含量得出:根皮(137.2 mg·g-1)叶(43.22 mg·g-1)茎(36.05 mg·g-1)青果皮29.94 mg·g-1)红果皮(15.25 mg·g-1)红果籽(4.761 mg·g-1)青果籽(4.396 mg·g-1)。结论:野蔷薇中总黄酮含量丰富,尤其根皮中含量最高,潜在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索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对于大鼠皮肤伤口局部的促血管化作用.以探究其可能的促进愈合的机理.方法:构建大鼠背部皮肤全层缺损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不作特殊处理),空白膜组(放置空白胶原膜),KGF膜组(放置加载KGF的胶原膜).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染...  相似文献   
50.
放射治疗是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形放疗利用现代定位手段,精确的三维治疗计划,多角度照射肿瘤,明显提高了肿瘤照射剂量,有望提高局部控制率,从而使疗效有明显增高。自1999年3月至2001年3月我们采用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2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非小细胞肺癌120例,男77例,女43例。年龄最大85岁,最小26岁,平均56岁。病理组织学诊断:鳞癌76例,腺癌39例,腺鳞混合癌5例。周围型肺癌38例,中心型肺癌82例。肿瘤最大直径13 cm,最小直径2 cm。Ⅰ期39例,Ⅱ期63例,Ⅲ期18例。经肺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