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异土木香内酯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0.125、0.500、1.000、2.000、4.000、8.000、16.000、32.000、64.000 μmol·L-1的异土木香内酯处理24 h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VSV-eGFP)以0.02的感染复数(MOI)感染A549细胞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同孵育12 h的异土木香内酯5、10、20 μmol·L-1对GFP阳性细胞率的影响;VSV感染(MOI=0.1) A549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异土木香内酯处理16 h对VSV病毒G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使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MOI=0.1)、脑心肌炎病毒(EMCV,MOI=0.1)感染A549细胞,同时给药共同孵育8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土木香内酯对病毒RNA表达的影响;异土木香内酯分别以预处理12 h、病毒吸附过程中给药2 h、病毒吸附后给药10 h 3种不同方式给药,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VSV-eGFP在A549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异土木香内酯20 μmol·L-1处理胚胎成纤维(MEF)细胞12 h,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异土木香内酯5、10、20 μmol·L-1处理MEF细胞12 h,qRT-PCR检测干扰素α1(Ifna1)、干扰素β1(Ifnb1)、干扰素诱导蛋白44(Ifi44)、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的mRNA表达。结果 异土木香内酯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1.01 μmol·L-1;与模型组比较,流式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减少VSV-eGFP阳性细胞率(P<0.001),但对病毒的吸附过程没有影响,药物预处理及吸附后给药显著抑制VSV病毒复制(P<0.01、0.001);qRT-PCR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降低H1N1、EMCV病毒的mRNA水平(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异土木香内酯显著抑制VSV的G蛋白表达(P<0.001);转录组测序分析和qRT-PCR结果表明,异土木香内酯促进I型干扰素通路的激活,并诱导Ifna1、Ifnb1、Ifi44、Isg15P<0.001)表达。结论 异土木香内酯通过促进基于干扰素通路的抗病毒天然免疫激活,发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正>随着国家中医药战略的提出和“大中药”健康产业的到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1,2],国家对中药资源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规模和质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和大健康的标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应为“较厚基础、注重实践、强调应用”[3]。在新建本科转型的背景下,实践创新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实现优质教育的核心,该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伴下尿路症状(LUTS)的帕金森型多系统萎缩(MSA-P)患者和帕金森病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差异, 并确定尿动力学参数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并行尿动力检查的伴LUTS的MSA-P型患者68例和帕金森病患者85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价尿动力学参数帮助诊断的效能。结果与帕金森病患者相比, MSA-P型患者的病程更短[分别为2.70(2.05, 3.00)年和5.00(4.00, 6.00)年, Z=-7.44, P<0.001], 在自由尿流率(UFM)和压力-流率中的最大尿流率(Qmax)降低[UFM-Qmax分别为6.00(3.00, 8.75)ml/s和9.00(6.00, 14.00)ml/s, Z=-4.31, P<0.001;压力-流率-Qmax分别为6.00(3.00, 8.75)ml/s和9.00(6.00, 14.00)ml/s, Z=-4.03, P<0.001], 残余尿量增多[UFM-残余尿量分别为207.50(113.75, 280.00)ml和45.00...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腔感染时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方法60只SD大自鼠建立对照、肝硬化两组动物模型,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CLP)形成腹腔感染模型,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硬化大鼠脾脏组织中TNF-α和IL-6mRNA的表达,并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肝硬化组脾组织中TNF-α、IL-6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肝硬化大鼠脾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在CLP后迅速上升,3h达高峰(P〈0.01),后呈缓慢下降趋势;IL-6mRNA的表达则缓慢上升,12h达高峰(P〈0.01),之后下降。对照组TNF-α mRNA在CLP后迅速上升,IL-6mRNA则缓慢上升,24h仍维持高水平(P〈0.01);(3)肝硬化大鼠CLP后有显著的腹腔感染及心、肺、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1)在病理状态下,脾脏的免疫功能受损,脾组织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2)肝硬化大鼠在腹腔感染时抗感染能力下降,更易发生MODS,且与CARS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 DMB)对破骨细胞和骨溶解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钛(Ti)颗粒组、低剂量组(1mg/kg DMB)和高剂量组(10mg/kg DMB),2周后收集标本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组织学分析;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MB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毒性;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检测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法检测各组破骨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与钛颗粒组比较,DMB能够明显抑制钛颗粒诱导的骨溶解,减轻骨破坏;细胞实验表明DMB在无明显细胞毒性的浓度下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 去亚甲基小檗碱可以通过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有望成为治疗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利用CT研究中国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与腔内修复技术相关的血管解剖特点.方法 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接受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且符合入选条件的个体388例,使用美国GE公司AW 4.2工作站测量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弓上分支的直径和长度.结果 冠状动脉开口以上至左锁骨下动脉以远6个测量点的主动脉直径分别为(34±5)mm、(34±5)mm、(33±4)mm、(30±4)mm、(28±3)mm和(26±3)mm.头臂干两处测量点的直径分别为(13.1±1.9)mm和(12.8±2.3)mm.左颈总动脉两处测量点的直径分别为(8.7±1.5)mm和(7.9±1.0)mm.左锁骨下动脉两处测量点的直径分别为(10.7±1.7)mm和(9.3±1.3)mm.冠状动脉开口处至头臂干动脉开口近端的主动脉管腔长度为(5.3±1.2)cm,头臂干开口近端与左颈总动脉开口近端之间的主动脉管腔距离为(1.3±0.4)cm,头臂干起始处至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长度为(4.1±0.8)cm,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至椎动脉开口处管腔长度为(3.8±0.8)cm,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管壁之间距离为(O.4±0.2)cm,左颈总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管壁距离为(0.7±0.6)cm.结论 CT测量所得的升主动脉数据可以为支架血管的系列生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7.
目的对头臂分支动脉夹层逆行撕裂至主动脉的罕见病例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近来收治并手术的3例患者,1例为特发性颈动脉夹层,2例为医源性锁骨下动脉夹层,均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分别采用腔内治疗和外科旁路手术方法。结果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改善,术后随访复查CTA显示头臂动脉夹层稳定,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对于累及主动脉的头臂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和开放手术均为可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应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治疗内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内脏动脉瘤患者33例,男性1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3.8±3.5)岁。应用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结合普通弹簧圈进行动脉瘤腔内栓塞治疗。脾动脉瘤20例(60.6%),肾动脉瘤7例(21.2%),肠系膜上动脉瘤3例(9.1%),腹腔干动脉瘤2例(6.1%),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瘤1例(3.0%)。瘤体直径16~38(24.0±3.4)mm,迷走脾动脉合并脾动脉瘤7例。统计技术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及操作时间。术后3、6、12个月及每年行超声或CT随访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无出血及异位栓塞并发症,1例合并脾动脉夹层,未处理。随访2~24(12.5±2.3)个月,随访期间无内脏动脉瘤增大及破裂,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系统结合普通弹簧圈治疗内脏动脉瘤安全有效,近中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9.
患者男,56岁.2011年5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有小腿酸困,活动后明显,小腿轻微增粗.到当地中医门诊就诊,疑诊脉管炎,给予中药汤剂对症治疗(具体不详),症状不缓解,右小腿逐渐增粗.2012年1月前后出现小腿疼痛,继续中药治疗约半个月疼痛症状缓解停止治疗.2012年5月右小腿增粗速度加快,自己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足跖屈无力并出现跛行,继续中医门诊治疗但效果欠佳.患者于2012年7月10日来我院就诊,行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腘动脉假性动脉瘤,收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90.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经验,分析手术风险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2005年11月至2019年4月完成手术的13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142侧瘤体均成功实施手术切除,围手术期及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单纯瘤体切除33侧(23.2%),瘤体切除联合颈外动脉断扎82侧(57.8%),颈内动脉重建13侧(9.2%),颈总或颈外动脉修补10例(7.0%),颈总或颈内动脉结扎4侧(2.8%)。手术并发症53例,其中颅神经损伤43例。平均手术时间161 min(60~500 min),平均出血量308 ml(20~3 000 ml)。随访时间1~162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颈动脉体瘤大小及Shamblin分型是影响手术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ShamblinⅠ型多可单纯瘤体切除,Ⅱ型、Ⅲ型往往需要断扎颈外动脉甚至重建颈内动脉,大隐静脉重建具有较好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