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策略,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2年12月血管外科收住入院并行外科干预的4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因发热并腰部或腹部疼痛入院,根据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CTA)、血培养和白细胞升高等,确诊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2例采用外科手术,2例采用腔内修复术。外科手术组1例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4 d死亡,腔内修复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发生。3例存活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其中1例腔内治疗15个月后因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本组共死亡2例,病死率为50%。结论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案尚不完善,腔内修复术近期疗效满意,为高危患者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简便的术式选择,但需密切随访。今后还需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和长期随访以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2.
死因统计资料是重要的流行病学资料,是制定卫生政策、确定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干预重点的主要信息来源,因此,死因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本研究对天津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院内死亡病例进行抽样调查,评价我市死因信息报告的准确性,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常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3.
随着腔内治疗技术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已发展成为腹主动脉瘤治疗的重要方法,其微创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同传统外科技术一样,血管外科医师应该深刻理解和全面了解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操作要领及其并发症防治对策。本文将总结和讨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操作的关键技术、注意事项,同时重点讨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4.
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吞噬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的吞噬功能.方法75只Wistar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肝硬化、激素负荷、免疫抑制4组动物模型,行脾切除术.所有大鼠测定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功能,计算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PR)和吞噬指数(SI).结果大鼠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PR分别为26.25%、22.60%和22.57%,平均SI分别为4.72、3.70和3.53,后两种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大鼠脾切除前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9.21%和30.71%,平均SI分别为5.48和4.11,脾切除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模型大鼠脾切除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0.71%、20.79%、14.46%和13.86%,后三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SI分别为4.11、3.77、3.49和3.08,免疫抑制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中性粒细胞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R和SI较低.脾切除术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均有下降.不同病理状态降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因此临床上对病理性脾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在老年人腘动脉以下临界缺血性病变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应用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治疗腘动脉以下病变15例(18条肢体)的效果,其中合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4条肢体。病人年龄65~89岁,平均76岁。结果PTA技术成功率89%(16/18),治疗病变部位21处;选择性地对4条肢体有复发的局限性短段狭窄闭塞的5处病变应用了5枚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术中造影即可见病变血管恢复通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44%(8/18)术后6个月有复发,在多数复发病人中能够成功地再次进行PTA。结论PTA及药物洗脱支架在腘动脉以下病变应用的技术上可行并可重复治疗;近期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改善症状、保趾、保足或促进溃疡愈合方面。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结合Wells临床评估量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344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398条下肢)进行回顾性分析,用D-二聚体、Wells临床评估量表及两者结合方法作为诊断标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诊断,并与彩色多普勒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二聚体对近端和远端深静脉血栓灵敏度分别为88.7%,80.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97.9%;Youden指数分别为0.43,0.31.Wells临床估价量表对近端和远端深静脉血栓灵敏度分别为83.9%,6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9%,96.5%;Youden指数分别为0.40,0.08.两者结合对近端和远端深静脉血栓灵敏度为98.4%,90.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3%,98.6%;Youden指数分别为0.42,0.29.结论:D-二聚体和Wells临床评估量表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规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筛检价值,便于快速普查,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两者结合起互补作用,可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7.
患者男,52岁,因体检发现腹主动脉瘤2周于2010年9月15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左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距离100米.查体:双侧肱动脉搏动良好,腹部可触及搏动性包块,右侧股动脉搏动良好,左侧股动脉搏动微弱.术前CTA提示:腹主动脉瘤,大量附壁血栓,最大横径6.5cm;双侧髂总动脉瘤,左侧最大横径3 cm,右侧最大横径2.8cm,左侧髂内动脉起始于瘤体,右侧髂内动脉闭塞,左侧髂外动脉近端重度狭窄(图1A).  相似文献   
48.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罕见而且病情凶险的外科疾病,病死率很高,既有文献多为个案或小宗病例报道,因而相关诊治经验交流比较少.2001年7月至2008年2月我中心对8例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估腔内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自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对3例膝下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腔内治疗,其中2例为外伤性胫前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白塞病所致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X线透视下覆膜支架在破口处经球囊扩张后释放,封闭动脉瘤,之后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变化、瘤腔封闭情况及远端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修复胫腓干假性动脉瘤时支架远端刺破腓动脉,遂转行弹簧圈支架内栓塞,其余2例均成功完成支架置入.术后随访2-15个月,患肢均可负重活动.2例支架成功置入的患者超声或CT造影均显示支架内通畅性良好.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膝下假性动脉瘤早期效果确切,适宜临床中开展.但对于白塞病血管病变,支架置入需慎重.其远期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比较破裂腹主动脉瘤行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早期数据,评价两种方式的优劣。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37例破裂腹主动脉瘤病人,根据处理方式分为腔内治疗组(rEVAR)和开放手术组(rOR)。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rEVAR组24例病人,rOR组13例病人。围手术期病死率分别为16.7%(rEVAR组)、30.8%(rOR组),P=0.413。次要观察目标中,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4 min(rEVAR组)、372 min(rOR组),P=0.000;平均失血量分别为213 mL(rEVAR组)、4008 mL(rOR组),P=0.000;平均输血量分别为1849 mL(rEVAR组)、4692 mL(rOR组),P=0.002;在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时间分别平均为2.6 d(rEVAR组)、8.6 d(rOR组),P=0.012;平均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2.5 d(rEVAR组)、21.4 d(rOR组),P=0.025;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腔内修复术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有经验和条件的单位,可以考虑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