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9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经鼻内镜治疗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53例.根据鼻内镜和鼻窦CT检查,确定解剖异常的部位和程度,进行相应的鼻内镜微创手术.结果 53例中,鼻中隔高位偏曲18例;泡状中鼻甲或中鼻甲反向弯曲8例;鼻丘气房过度发育压迫鼻中隔4例;钩突肥大压迫中鼻甲6例: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10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剖异常7例.术后随访6~24个月,治愈27例,好转21例,无效5例.结论鼻内镜技术结合高分辨率CT可以提高鼻腔解剖异常致鼻源性头痛的诊断率,相应的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此类头痛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2.
误诊鼻咽癌50例分析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410008]谢民强,陶正德,肖健云,赖金平本文分析50例鼻咽癌的误诊情况。其中住院病人22例,门诊病人28例。耳鼻咽喉科误诊35例,占70%,另15例误诊发生在六个专科,可见鼻咽癌的误诊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FA-MNP-MMP-9-ASODN纳米复合物对鼻咽癌HNE-1细胞的体外抑制效应。方法:采用RT-PCR、Western-blot方法、MTT方法、流式细胞技术及Matrigel体外侵袭实验观察转染FA-MNP-MMP-9-ASODN 48h后HNE-1细胞MMP-9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能力、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FA-MNP-MMP-9-ASODN组HNE-1细胞MMP-9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及FA-MNP-MMP-9-NSODN无义序列组明显降低。同时FA-MNP-MMP-9-ASODN组HNE-1细胞生长抑制率约为35.66%,增殖活性较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明显降低。且HNE-1细胞周期也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约为12.60%,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侵袭实验显示FA-MNP-MMP-9-ASODN组穿膜细胞数约为21.00个,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义序列组。结论:FA-MNP-MMP-9-ASODN纳米复合物通过抑制MMP-9的表达,可降低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凋亡,体外抑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12年5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4例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鼻窦高分辨CT(HRCT)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经鼻内镜手术11例,鼻内镜辅助鼻外径路手术3例。其中行肿瘤彻底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5年7个月。2例侵及眶内及前颅窝的骨化纤维瘤患者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8个月复发,接受第2次手术后1例病变基本控制,目前仍在随访中,另1例去外院接受了第3次鼻颅脑联合手术再复发,仍在观察中;1例骨母细胞瘤患者采用经鼻经额联合径路内镜手术,但侵入前颅窝相当于鸡冠处的肿瘤仍有残留,术后2年患者因左侧眶内及颅内肿物复发去外院行开颅手术后失访;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鼻腔鼻窦骨源性肿瘤局限于鼻腔鼻窦者经鼻内镜手术可彻底切除;但当肿瘤破坏颅底突入颅腔或肿瘤侵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等重要结构时,单纯内镜下肿瘤不易彻底切除,需多学科的联合手术或其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5.
[目的]多时间点动态观察败丹黄液鼻腔灌洗治疗对慢性鼻窦炎术后鼻黏膜功能及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32例,B组31例,C组29例.A组患者术后用败丹黄液行鼻腔灌洗;B组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盐水灌洗液行鼻腔灌洗;C组为对照组,不进行鼻腔灌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进行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测定及鼻内镜体征评分,进行上述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腔清洁时间A组、B组较C组短(P<0.05或P<0.01),A组优于B组(P<0.01);3组上皮化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S).术后6周,3组鼻内镜评分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黏膜水肿单项评分,A组优于B组及C组(P<0.01),MTR比较,A组、B组均优于C组(P<0.01),A组优于B组(P<0.01).术后3个月,3组鼻内镜评分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黏膜水肿单项评分,A组优于B组及C组(P<0.01),MTR比较,A组、B组均优于C组(P<0.01),A组优于B组(P<0.01).术后6个月、1年,3组MT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评分总分及各单项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鼻黏膜功能、形态的恢复过程二者相辅相成,进程并不完全一致;败丹黄液鼻腔灌洗可以加快鼻黏膜功能及形态的恢复,该作用在术后早期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6.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肿瘤,90%以上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对化疗较敏感,放疗联合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的治疗模式。化疗方式按照其时间和目的的不同可分为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现就鼻咽癌化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7.
龙镇  谢民强  田道法  蒋立新  何迎春 《广东医学》2011,32(13):1661-1663
目的 探讨加味补中益气汤对变应性鼻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以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腹腔注射及鼻腔激发制成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予以加味补中益气汤行灌胃治疗,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鼻腔黏膜肥大细胞数量;用ELISA法对血清总IgE、IL-4、IFN-γ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后的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58.
经鼻内窥镜颅底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报道1992年到1997年经鼻内窥镜鼻内筛蝶窦进路完成颅底区域手术28例,包括:①脑脊液鼻漏修补术17例,均一次手术治愈;②垂体瘤部分切除术4例,均一次手术治愈;③侵入颅内的巨大筛蝶窦囊肿切除术2例,1例治愈,1例因颈内动脉破裂出血于术中死亡;④前颅底脑膜瘤切除术1例,术后4年未复发;⑤鼻咽顶颅咽管瘤切除术1例,术后3年未复发;⑥侵犯鞍区的蝶窦癌切除术2例,1例术后2年未复发,1例术后介入治疗误栓颈内动脉死亡;⑦前颅窝枪弹异物取除术1例。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经鼻内窥镜颅底区域手术的可行性、范围和适应证,各种手术的操作原则和规范技术以及重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顺铂(DDP)含量,研究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及其相关药动学参数。方法 家兔12 只,随机分为2 组。分别于兔耳缘静脉注射3 mg·kg-1(按DDP含量计)剂量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和DDP,按设定时间于对侧耳缘动脉采血,通过改良HPLC法测定血浆中DDP浓度。以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动学分析。结果 本实验单剂量静注DDP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符合二室模型,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则符合三室模型。主要动力学参数与DDP相比,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的清除率(CL)是DDP的0.620倍,t1/2α是DDP的1.579倍,t1/2β是DDP的0.552倍,Vd是DDP的1.845倍,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是DDP的1.237倍。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经改良,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改变了DDP的药动学特性。药动学参数表明,药物通过生物转化或排泄从体内消除加快,组织对药物的摄取量增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经PSG监测确诊为OSAHS并行H-UPPP术,且术后6个月有明确随访记录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其中治愈9例(25%),显效13例(36.11%),有效11例(30.56%),无效3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H-UPPP术治疗腭咽平面阻塞的OSAHS,手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