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根据病例线索通过人群调查以确定三元区肺吸虫病流行程度与相关因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三元区有病例的村庄进行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及其阳性者作血清肺吸虫病抗体检测。[结果]中村乡居阳、前村村人群皮试阳性率分别为7.6%(9/118)和0.6%(12/125);皮试阳性者中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1%(1/9)和3.3%(4/12)。男(12.7%)比女(3.0%)高,少年儿童(22.2%)比中老年(5.0%)高。[结论]福建省三元区一些村庄为并殖吸虫病人群中度感染区。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采用问卷、皮试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嗜酸粒细胞检查。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通过对门诊及住院档案检索,回顾性调查寄生虫病例。 结果 本次共抽样调查24县(市、区)73个点(村)4类病种45 736人,检出14种寄生虫。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和11.48%,蛲虫感染率为22.0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60%。并殖吸虫病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检阳性率为9.23%,病史及嗜酸粒细胞检查符合并殖吸虫感染者占81.70%。带绦虫∕囊尾蚴病共调查16 371人,检出带绦虫病3例,血检阳性率为2.28%。回顾性调查3 210例,查出蛔虫病等21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埃及棘口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为福建省新纪录。 结论 福建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经济不发达及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灭蚊效果,监测和清除残存嗜人按蚊,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重新暴发流行。方法对嗜人按蚊分布区实施以2g/m2DDT滞留喷洒和20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开展复查评价防制效果。停止灭蚊后,继续开展媒介和疟疾的监测。以叮人率和人房捕获蚊数计算密度。结果闽北14个嗜人按蚊分布县(市、区)258个分布点已全部完成灭蚊后效果考核,平均每个分布点复查3.18次,浦城县部分点监测30年复查20余次。第一次复查发现,80.01%的分布点嗜人按蚊已被清除,残存嗜人按蚊从灭蚊前人房按蚊的34.1%降至4.02%。经继续实施灭蚊措施,1995年后未再捕及嗜人按蚊。1996停止灭蚊措施后,1996-2007年监测期间复查276村(次),捕获人房按蚊13408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证明福建省嗜人按蚊已被清除。嗜人按蚊媒介区灭蚊前1980年疟疾发病12921例,发病率44.90/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为23.00%。实施灭蚊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1992年发病率降至0.43/万,1990-2007年嗜人按蚊媒介区未再出现疟疾暴发流行,1998年以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病人。结论DDT滞留喷洒和溴氢菊酯浸泡蚊帐可有效防制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是阻断疟疾流行,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福建省<15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的影响因素,为控制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03年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进行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调查结果,随机抽取其中6个县(市、区),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005年以临床确诊为新发乙肝的儿童为病例,其同性别,同自然村或街道和年龄相差±2岁的、无血缘关系的、排除为乙肝的儿童为对照,使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编码量化后录入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新发乙肝病例对照调查显示,单因素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史β=-2.259,本次发病前是否是HBsAg携带者β=-4.103,静脉输液史β=1.005,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史β=1.005,家庭内乙肝病人或HBsAg携带者β=1.366。多因素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史β=-4.131,本次发病前是否是HBsAg携带者β=-6.709。结论家庭内有乙肝病人或HBsAg携带者、有静脉输液史、有肌内或静脉注射史,对儿童乙肝的发病有危险作用;而有乙肝疫苗接种史、本次发病前不是HBsAg携带者,对儿童乙肝的发病有相对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火腿中三甲胺氮测定方法的修订及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修订火腿中三甲胺氮的测定方法。[方法]简化试剂配制,修改操作方法并注解。[结果]相对偏差0.5%~1.0%,RSD为1.4%~2.5%,回收率为98.30%,检出限为0.75μg,标准曲线良好,r=0.999 9。3个实验室验证结果,实验室内和室间允许差rP,r,R值均符合要求。[结论]火腿中三甲胺氨测定使方法改善。  相似文献   
16.
福建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嗜人按蚊(A.anthropophagus)是传播疾病和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近年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其分布地区及形态特征,国内学者研究较多,但对生态习性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福建嗜人按蚊生态习性做了现场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3例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3例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阐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可能的感染来源或暴露因素等。[结果]3例人禽流感病例均发生在冬春季节,早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病后约1周病情突然急剧加重;虽然均有可疑暴露因素,但无法得到实验室的证实,调查还存在一些局限因素。[结论]人禽流感病例好发于冬春季,发病后1周的临床症状急剧加重,这些特征应引起警惕并可用于鉴别诊断。人禽流感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因素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免疫规划智能化网络信息系统的研究目标与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免疫规划实现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管理。方法:利用现有卫生信息网络的资源,以国家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为需求,研制免疫规划智能化网络信息系统。结果:自2000年以来,先后在惠安第4县区应用,证明系统功能与性能达到设计目标与指标要求。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性能稳定,维护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和统计的准确性、实时性;实现一地建卡、 异地接种,解决流动人口儿童免疫管理问题;提供计划免疫保偿和免疫规划综合信息的查询,实现网络对免疫现场的监督、监测工作,防止漏种、漏报和虚报现象的发生;提供通过电话自动通知、催种与接种结果查询,免疫知识咨询和抱怨服务等功能。可为基层创造一定的免疫规划发展基金。结论:系统满足了现行计划免疫和扩大免疫服务的组织、实施、信息共享、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等全过程的网络智能化管理,为我省乃至全国免疫规划管理的智能化、制度化、规范化与网络化管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旁路术后体脂分布的改变以及体脂分布改变与胰岛素抵抗改善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65例行胃旁路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测定术前术后6个月的代谢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以及DEXA法测定身体组成与体脂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改变情况,两变量间关系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下降(P<0.05).总脂肪量、躯干及上下肢脂肪量显著下降(P<0.05),全身体脂率,上下肢体脂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腹型肥胖指标腰围从术前(98.10±13.03)cm降至(91.60±7.88)cm(P<0.01),Android区体脂率从术前(37.71±10.24)%降至(29.44±12.11)% (P <0.05),HOMA-IR从3.62±5.18降至1.79±1.52(P <0.05).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与腰围改变量呈正相关(P<0.01),与Android区体脂率改变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旁路术后体脂分布发生改变,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与腹部脂肪分布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和PD-L1融合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 PD-1蛋白经过预浓缩后,用氨耦联的原理固定于CM5芯片表面,用HBS-EP缓冲液梯度稀释PD-L1蛋白,以20μl/min流速注射到耦联PD-1的传感芯片通道上,结合3 min,解离15 min;观察两者结合情况并用BIA Evaluation软件4进行分析.结果 PD-1在缓冲液的pH值为4.5、浓度为40μg/ml的状态下能稳定耦联于CM5芯片表面,RU值约为3300;稀释度为200 mmol/ml的PD-L1与PD-1能较好地结合,RU值为150,亲和常数为K_D=3.5×10~(-6).结论 经原核表达纯化的PD-1与PD-L1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及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下一步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