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背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是调节骨量的基因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京地区绝经前后妇女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前瞻性调查研究。单位:北京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2—07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体检的495名北京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妇女,其中绝经前妇女为306名,年龄20-39岁,绝经后妇女(指自然停经1年以上者)为189名,年龄50-84岁。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骨密度测量: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方法,观察对象均采取仰卧位,采用骨密度仪测量其后前位第1-4腰椎及股骨近端,包括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②基因分型:提取两组受试对象外周血DNA,初步确定护骨素基因分型。并取部分PCR产物送上海博亚有限公司测序,验证基因型,观察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并用Logistic回归作病因学进一步分析观察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受试对象护骨素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②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纳入受试对象49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受试对象OP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明显差异,两组总体基因型分布频率依次为163A→G位点,AA型为70.1%,AG型为26.9%,GG型为3.0%;245T→G位点TT型为71.3%,TG型为25.9%,GG型为2.8%。绝经前妇女在163A→G位点,AA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低于GG+AG组,在245T→G位点,TT组与GG+TG组相比各部位的骨密度也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均显著低于AA组(P〈0.05);245位点TG+GG组在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显著低于TT组(P〈0.05)。②绝经后妇女163位点AG+GG组在L2-4、Ward’s三角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45,2.956,P〈0.05,95%可信限1.05—6.7),245位点TG+GG组在L2-4、Ward’s三角、大转子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2.059,2.859,2.123,P〈0.05,95%可信限1.04—6.5)。结论:北京地区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的163和245位点为变异型G等位基因时,股骨颈、Ward’s三角和大转子的骨密度较低,变异型G等位基因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糖代谢异常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体脂含量及分布特点。方法选择糖代谢异常的老年男性患者146例,以10岁为界,分为60~69岁组54例,70~79岁组48例,≥80岁组44例;另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MS组107例和非MS组39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软组织脂肪(STF)、腰腹部Android区域脂肪(Android F)、髋部Gynoid区域脂肪(Gynoid F)、全身脂肪(TBF)百分含量、Android F与Gynoid F比值,并进行分析。结果与60~69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腰围、TG、Android F、Gynoid F、TBF、STF明显升高(P<0.05,P<0.01)。MS组和非MS组腰围、体重指数、HDL-C、TG、Android F、Gynoid F、TBF、ST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S与TBF、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Gynoid F、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MS患病率高;随年龄增加,TBF增多,MS患者TBF、STF和Android F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3.
正确处理妊娠期间甲状腺疾病是优生优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2011年颁布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对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的生理变化,妊娠期甲状腺功能评定,控制存在的甲状腺功能异常避免给胎儿和妊娠过程造成的不良影响做一概述。对于妊娠期Graves病的诊断,要特别强调与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征相鉴别,抗甲状腺药物的选择早期为丙硫氧嘧啶,中晚期改为甲巯咪唑。妊娠期一旦确诊甲状腺功能减退,应立即选择左甲状腺素(L—T4)治疗,并尽早使得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达标,即孕早期0.1~2.5mU/L,孕中期0.2~3.0mU/L,孕晚期0-3~3.0mU/L。由于妊娠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后和非妊娠期相似,因此手术可推迟至产后施行,并给予L-T4抑制治疗,将血清TSH控制在0.1~1.5mU/L。对于孕期的良性甲状腺结节,不建议补充L-T4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男性患者,根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和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骨质疏松(OP)组40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组40例。分别测定受试者的骨转换标志物、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25羟维生素D(25OHD)及糖代谢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分别进行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相比,L1-4[(0. 960±0. 281) vs (0. 970±0. 126) g/cm~2,P=0. 22]、股骨颈[(0. 895±0. 162) vs(0. 895±0. 119) g/cm~2,P=0. 99)]和全髋部[(0. 784±0. 143) vs (0. 748±0. 112) g/cm~2,P=0. 85)]骨密度均无明显差异。与OP组相比,DOP组骨钙素(OC)[(16. 69±8. 91) vs (22. 71±13. 12) ng/ml,P=0. 019]、P1NP [(43. 04±20. 29) vs(53. 64±24. 08) ng/ml,P=0. 037]、25OHD[(12. 80±5. 5) vs (16. 58±8. 00) ng/ml,P=0. 044)]降低,CTX[(0. 64±0. 22) vs(0. 49±0. 30) ng/ml,P=0. 01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OC、P1NP均与Hb A1c、病程呈负相关,CTX与Hb A1c、病程呈正相关,与全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P0. 05)。回归分析显示,Hb A1c是OC、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CTX除受Hb A1c的影响外,还受全髋部骨密度的影响。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降低,骨吸收增加,且随着血糖的恶化、病程的进展逐步加重。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严重。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对已接受基础治疗仍不达标的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患者进行多因素干预,观察干预前后各代谢指标达标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89例老年男性MS(CDS标准)患者进行10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代谢指标控制较差者75例行6个月综合干预,余114例为对照.综合干预包括:强化饮食、运动和健康教育,调整药物治疗(分别针对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水平进行治疗).随访结束时干预组中56例参加填写MS知识问卷.结果 (1)干预组干预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有显著改善(P<0.01),血尿酸水平亦有改善(P<0.05).(2)对照组各代谢指标达标率除LDL-C增加(P<0.05)外,余指标均无改善.(3)调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血TC、TG及LDL-C水平,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更有效.(4)MS知识问卷统计,85.11%的患者认为代谢指标控制不佳原因为自我约束力差,48.94%的患者认为是对MS的危害没有充分认识、缺乏调整治疗知识.结论 本组老年男性MS患者各代谢指标达标率以血压、体重最差;对于病程长、已行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仍未达标的老年MS患者,体重、血糖、血压达标为治疗难点;加大调脂治疗力度,可使血TG、TC、LDL-C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PAD)的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520例45岁以上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比值大小分别为ABI〈0.9的PAD组101例、ABI≥0.9非PAD组419例,比较可能诱发PAD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合并PAD占总数的19.4%。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等因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是P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4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9.4%合并PAD,年龄、收缩压、血肌酐水平是DR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分析生长激素瘤(GH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1990年1月-2016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338例GH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病例资料较完整的25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资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 、治疗方式及结果 等,并对其中部分患者的疾病缓解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我院GH瘤患者收治数量逐年增加,近3年收治患者例数占总收治患者例数56.2%;GH瘤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1,就诊年龄呈正态分布,41~50岁发病人数最多;GH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体征为手、足增大(60.7%),其次为鼻翼增大(35.7%),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42.5%),其次为视力、视野改变(26.6%);GH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为糖代谢异常(72.6%),呼吸睡眠暂停、甲状腺肿或结节、心功能异常及结肠息肉发生率均明显上升(69.5%、56.4%、57.0%及54.1%),上述并发症检查患者例数分别占本研究总患者例数的42.1%、23.4%、37.3%、47.6%和14.7%;GH 23.37±1.42μg/L,IGF-1804.28±273.93ng/ml;垂体GH瘤85.0%为大腺瘤;手术治疗仍为一线治疗方案,选择药物治疗患者较少;随访率38.0%(84/252),随访患者缓解率40.5%;术后早期GH水平判断手术长期缓解的阳性率与真实随访手术长期缓解的阳性率基本一致(χ2=3.368,P>0.05).结论 近年收治GH瘤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临床常见体征和症状分别为肢端肥大和头痛;对本病并发症的筛查尚不系统,存在大量遗漏,仍须加强患者治疗后随访,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早期GH水平测定对手术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妊娠相关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妊娠相关Ly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16例患者,年龄20~40岁。发病时间为产前2个月至产后12个月,产前6例,产后10例,就诊时间均为产后。其中淋巴细胞性腺垂体炎6例,淋巴细胞性漏斗-神经垂体炎(LINH)4例,淋巴细胞性全垂体炎4例,淋巴细胞性下丘脑炎2例。16例患者中,8例有肿块占位效应,14例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状,9例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2例产后高催乳素血症。垂体磁共振成像可表现垂体弥漫增大、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下丘脑漏斗区占位病变。免疫抑制剂治疗9例,3例行手术缓解占位效应,自发缓解4例。共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8个月,其中4例复发,完全缓解2例,12例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妊娠相关LyH临床表现呈异质性,孕期及产后的鞍区占位性病变需考虑到LyH的可能,避免误诊和漏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468例2型楮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正常尿酸水平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高尿酸组的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尿素氮(BUN)、肌酐(Cr)、尿微量白蛋白,以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合并率均高于尿酸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尿酸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尿酸水平与BMI、BUN、HDL、TG、空腹血稽(FPG)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合并率密切相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肾功能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预防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不仅要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还应密切注意尿酸代谢.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血清性激素及甲状旁腺激素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5~6月在我院常规年度体检年龄≥60岁的老年男性465例,年龄60~93岁。测定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化维生素D3(25(OH)D3);骨转换生化指标(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钙素:OC;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并计算游离睾酮(FT)、生物可利用睾酮(BT)、睾酮分泌指数(TSI)和游离睾酮指数(FTI);分析各指标与老年男性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男性血清FSH、LH、SHBG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FT、BT、TSI、FTI、PTH及CTX、OC和PINP随增龄呈下降趋势,80岁以后下降较为显著(P0.05)。PTH与CTX、OC和PINP均呈正相关(r=0.227,0.269,0.162;P0.01),校正年龄因素后,相关性仍然存在;SHBG与OC负相关(r=-0.100,P0.05)。各骨转换指标随PTH四分位水平升高而增加,第一分位与第四分位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与CTX、OC和PINP负相关(β=-0.126,-0.141,-0.122;P0.05),PTH与CTX、OC和PINP正相关(β=0.196,0.279,0.189;P0.001),SHBG与OC负相关(β=-0.100,P0.05)。结论:增龄是老年男性骨转换减低的根本原因,血清PTH和SHBG水平与骨转换生化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