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观察其治愈、复发率及角膜修复时间,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20例121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翼状胬肉单纯切除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组,随诊0.5a,观察三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及角膜修复时间,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组患者翼状胬肉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低,角膜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余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金因舒治疗翼状胬肉能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角膜修复时间,为临床上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前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前葡萄膜炎患者115例(115眼),分为首次发病组(45例)、首次复发组(35例)、多次复发组(35例),并将首次发病组按病程分为2~4周组、4~8周组、8~12周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5例(35眼)。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仪测量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次发病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分别为(53.8±5.4)%、(33.8±5.4)%,与正常对照组(55.7±5.7)%、(31.6±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首次复发组最大细胞面积、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分别为(769.8±103.0)μm2、(34.3±6.1)%、(53.2±6.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次复发组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与2~4周组、4~8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8~12周组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与2~4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其余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对角膜内皮有明显影响,角膜内皮细胞损害与前葡萄膜炎发病频数呈正相关,与病程及疾病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葡萄膜炎患者急性发病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探讨炎症时的新鲜角膜后沉着物(KP)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机制。方法:选取前葡萄膜炎首次急性发病的50例50眼患者,就诊时炎症持续时间≥3d,KP≥(+++),作为A组;炎症完全消退后,KP(-),作为B组;将对侧未发病眼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测量三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相关参量:包括单位面积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六角形细胞频数(hexagonality,HG)、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size,AVG)、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SD)、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测量角膜中央厚度(CCT)。比较三组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CD减少,AVG,SD,CV,CCT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消退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减少,C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组与炎症消退组比较:HG减少,CV,CCT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CV,HG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葡萄膜炎急性发病期的新鲜KP可导致角膜厚度增加,内皮细胞形态改变及功能下降,炎症消退后角膜厚度正常,细胞形态的改变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5.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前充分控制全身病(高血压、高血糖等),最大限度降低眼压,在粘弹剂辅助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辅以5-氟尿嘧啶及按摩治疗。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前房均有少量出血,但均在3d内自行吸收。术后大部分患者前房维持良好。术后20眼视力维持术前,3眼略有提高;眼压降至21mmHg(1kPa=7.5mmHg)以下者20眼;虹膜新生血管变细或消失19眼。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术中辅以粘弹剂,术后配合5-氟尿嘧啶及按摩治疗,效果肯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治疗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将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妥拉苏林注射液25mg,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均做患眼颢侧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d,疗程为30d。两组均联合葛根素注射液400mg静脉点滴共30d。以视力、视野、眼底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各项主要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结果:有效率治疗组88.9%,对照组49.1%,两者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检验,X^2=20.140,p〈0.001)。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急性前葡萄膜炎的HLA-B27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anterioruveitis,AAU)HLA-B27抗原基因进行检测,观察HLA-B27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有无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对100例AAU患者进行HLA-B27检测,并随机抽取20例阳性和20例阴性AAU患者进行临床特征观察。结果:在100例AAU患者中HLA-B27阳性64例,阴性36例,分别抽取的20例经比较,HLA-B27阳性患者多见于男性,单眼多见,以粉尘状KP,发病时视力下降明显,易复发,且并发症多为其特征,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对AAU患者进行HLA-B27检测,对评价葡萄膜炎的病因和预后有一定价值。HLA-B27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有一定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与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和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分别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Google scholar、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中检索发表于2012-01-01/2017-07-01关于对比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各种继发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的文章,将视力(visual acuity,VA)的改善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作为主要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本Meta分析纳入11个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共812眼,其中康柏西普组414眼,雷珠单抗组398眼,主要为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对于短期内(治疗3mo)视力改善和C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同原发病导致的黄斑水肿方面两种药物效果相当,但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对于远期(治疗6mo)黄斑水肿的消退效果显著(OR=-58.50,95%CI:-108.04~-8.95,P=0.02).结论:康柏西普在治疗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优于雷珠单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Bevacizumab(贝伐单抗)对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2诱导下的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抑制作用,探讨抗新生血管药物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机制。方法 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型培养基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株进行体外常规培养和传代。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2处理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L-1的TGF-β2DMEM完全培养基)及Bevacizumab干预组(加入10μg?L-1的TGF-β2和1.0g?L-1的BevacizumabDMEM完全培养基),置于37℃、体积分数5%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48h,并分别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Bev-acizumab对TGF-β2刺激下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结果 α-SMA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TGF-β2处理组可以见到α-SMA的荧光表达,而Bevacizumab干预组α-SMA蛋白表达受到抑制。WesternBlot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TGF-β2 处理组及Bevacizumab干预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30±0.038、1.130±0.071和0.340±0.033,Bevacizumab干预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和TGF-β2处理组(均为P<0.05)。结论 Bevacizumab可明显抑制TGF-β2诱导下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抑制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