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sine pig-mento,RPS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临床上较罕见,目前国内外仅有散在病例报道^[1-4]。自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发现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的眼轴(AL)、屈光度、前房深度(ACD)及角膜屈光力的相互关系及高度近视的成因。方法将高度近视患者191例(375眼)分为3组:A组为高度近视43眼(-6.25~-10.00D),B组为超高度近视(-10.25~-15.00D)116眼,C组为超高度近视(≥-15.25D)216眼,分别测量3组患者AL、屈光度、ACD及角膜屈光力K1、K2值,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A组AL(26.68±1.50)mm、B组(28.46±1.44)mm、C组(31.01±1.84)mm,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角膜屈光力K1、K2值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DSCVA)随屈光度的增加有下降趋势,A、B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组屈光度与AL呈正相关(r=0.382、0463、0.592,P<0.05或P<0.01);C组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K1、K2值及ACD呈正相关(r=0.184、0.208、0.306,P<0.05或P<0.01);A、B、C组AL与角膜屈光力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眼轴延长是高度近视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角膜屈光力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
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控制高度近视进展的手术,在临床的开展已有60多年历史,但尚未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同。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知识资源系统(VIP)上不同时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相关文献发表情况表明,后巩膜加固术术式多样,加固材料种类驳杂,临床疗效存在争议。后巩膜加固术相关文献发表的数量,国外文献以俄文和东欧语居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上升,至上世纪末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进入新世纪以来,再次出现增长趋势。后巩膜加固术式和材料存在缺陷,临床没有标准,难以达到手术机制的要求,是影响手术疗效,不被临床广泛认同和开展的主要原因。后巩膜加固术相关文献发表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手术在临床开展起伏的历史状况,后巩膜加固术曾在俄罗斯、东欧及中国等地区有较多开展,目前国外临床已较少开展,而在中国新一轮的临床探索正悄然开始。  相似文献   
44.
背景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已成为矫治高度近视的方法之一,尤其是不适应佩戴框架眼镜或不适合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眼,目前已愈来愈多地应用于临床,其临床价值值得关注。目的研究晶状体置换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观察研究。对高度近视患者65例124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平均年龄(51.4±8.57)岁,术前平均矫正视力为4.11±0.51,平均近视屈光度(-20.17±5.34)D,平均眼轴长度(31.33±2.08)mm,平均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为2.88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1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15眼(12%)裸眼视力提高至≥0.5;114眼(92%)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64眼(51.6%)最佳矫正视力≥0.5。术眼术后平均近视屈光度为(-2.57±1.76)D。术后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并行后囊膜激光切开术者58眼(46.7%),发生视网膜脱离者4眼。结论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应仔细检查眼底情况。术后需长期随访,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其中达到盲标准的共86眼(7.7%),达到低视力标准的共172眼(15.5%);年龄、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均是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家族遗传史与患者盲和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6~20岁组(232眼)、21 ~ 40岁组(407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21眼(9.1%)和51眼(12.5%),其中弱视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17眼(81.0%)和30眼(58.8%);41 ~60岁组(323眼)、>60岁组(149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105眼(32.5%)和81眼(54.4%);其中眼底病变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86眼(81.9%)和75眼(92.6%).结论:高度近视对视力的损伤严重,年龄、眼轴长度及后巩膜葡萄肿是独立危险因素.弱视是青少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眼底病变是中年以上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