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5 ~12岁高度近视患儿5 a的近视进展情况和视力预后.方法 对我院就诊的5 ~12岁高度近视患儿每6个月~1 a随访一次,每例入选患儿在初次检查及每次随访中均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眼底检查及眼轴测量等.结果 52例患儿每年近视进展(-0.66±0.43)D,其中双眼近视进展者32例(61.5%),单眼近视进展者4例(7.7%),双眼近视平稳者16例(30.8%).初始近视度数-6.0~-9.0D组、-9.0~-12.0D组和>-12.0 D组患儿近视进展比例分别为86.4%、68.8%和42.9%,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高度近视家族史组和无高度近视家族史组近视进展比例分别为88.2%和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和性别组间近视进展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1例(78.8%)患儿随访终末双眼BCVA≥0.5,34例(65.4%)≥0.8.初始近视度数-6.0~-9.0D组、-9.0~-12.0 D组和>-12.0 D组患儿随访终末双眼BCVA≥0.5的比例分别为95.5%、75.0%和57.1%,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12岁高度近视患儿每年有较快的度数增长,初始近视度数和高度近视家族史是其危险因素,多数高度近视患儿能保持较理想的BCVA.  相似文献   
12.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临床对高度近视眼的屈光矫正虽然有许多较好的解决方法,但矫正后往往仍有屈光进展;对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虽有一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在应用,但往往难以逆转和控制已发生的眼底病变,成为患者致盲的主要威胁。而从临床观察角度来看,高度近视的屈光进展及眼底病变的发生和加重与患者的病程进展有关,屈光进展是后巩膜扩张眼轴延长引起的,眼底病变是脉络膜、视网膜对抗后巩膜扩张的表现。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控制后巩膜扩张的方法,其机制的合理性毋容置疑,但既往受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术式和材料难以符合手术机制的要求,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故未能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同。近年来随着术式和材料的改进,后巩膜加固术稳定眼轴和治疗黄斑劈裂、裂孔、脱离等方面的疗效,在进一步地得到证实和肯定。临床应重视对高度近视病程进展进行控制,充分认识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价值,把控制和治疗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作为手术适应证选择的要旨在临床稳步开展。随着术式和材料的逐步改进和规范,后巩膜加固术的临床疗效将不断提高,有望成为高度近视盲防控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在亚洲人群中呈相对较高的患病率,高度近视眼后节的病理改变已被确认。对于高度近视眼前节如角膜是否有变化尚存在争议,已有研究证实高度近视角膜厚度基本稳定,但角膜微观结构有所改变。本研究探讨在高度近视人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年龄的增长,高度近视角膜生物学特性的改变以及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差异,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角膜位于眼球的前段,角膜穿通伤极为常见,可致多种结构的损伤,以虹膜脱出嵌顿最为常见。正确处理,提高手术的质量,对穿通伤的预后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我们在眼科急诊手术中,应用粘弹剂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材近3年中,眼科共急诊收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穿通伤159例,男121例、女38例,年龄5~70岁。并发症:虹膜脱出111例,外伤性白内障61例,前房积血38例,球内异物25例(前房异物6例)。就诊时间大多数在伤后1~12 h,极少数在24~48 h。1.2手术方法术中用庆大…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9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年龄26~75(平均49.4±10.4)岁,术前裸眼视力<0.1,0.1~0.3的分别为159眼(94.1%),10眼(5.9%),矫正视力<0.1,0.1~0.3,0.3~0.5,0.5~1.0的分别为24眼(14.2%),59眼(34.9%),50眼(29.6%),36眼(21.3%),等效球镜度数-7.63~-31.00D,平均为(-16.48±7·87)D。术前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26眼。术后随访0.5~2a。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1,0.1~0.3,0.3~0.5,0.5~1.0分别为11眼(6.5%),62眼(36.7%),48眼(28.4%),48眼(28.4%),矫正视力<0.1,0.1~0.3,0.3~0.5,0.5~1.0分别为4眼(2.4%),31眼(18.3%),28眼(16.6%),106眼(62.7%)。等效球镜度数 0.50~-5.00D,平均为(-2.89±1.23)D。术中后囊膜破裂4眼,一过性角膜水肿13眼,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2眼,对术后屈光状态不满意4例7眼。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安全、有效,但要注意避免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术后屈光状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房角支撑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an-gle-supported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S-PIOL)和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ris-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IC-PIOL)植入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对33例(51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行前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an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 lens,AC-PIOL)植入术,其中植入AS-PIOL组18例(26眼),IC-PIOL组15例(25眼)。两组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acuity,UCVA)、主觉验光度数、最佳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明视、间视觉(或伴眩光)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瞳孔直径分别为3mm、5mm时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并对末次随访结果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17.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的持续高眼压状态可引起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在数天内即可造成永久性房角粘连、瞳孔损伤,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因此.尽快缓解症状、控制眼压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上常用降眼压药物、前房穿刺及急诊行滤过手术等对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进行处理,我们发现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能够迅速缓解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单眼高度近视患者眼前节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高度近视眼眼前节形态的结构特点,探讨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屈光不正眼的眼前节形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单眼高度近视患者23例(46眼),年龄(24.1±12.4)岁(范围8~49岁),屈光参差(8.73±4.73)D(范围1.62~16.75 D),进行双眼间的对照研究,高度近视眼(屈光不正度数高于-6.00 D)为高度近视组,对侧眼(屈光不正度数在-5.75 D之内)为对照组.用A型生物超声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Pentacam眼前节三维分析仪测量角膜前后表面曲率(中央区角膜最大与最小子午线角膜曲率的平均值)或曲率半径、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形态(30°范围的平均Q值)、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前房深度、前房角及前房容积.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配对t检验用于双眼间的参数比较,直线相关用于两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 高度近视组的眼总散光、眼轴长度及跟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值)分别为(1.43±1.26)D、(27.45±1.63)mm及3.60±0.22;对照组的眼总散光、眼轴长度及AL/CR值分别为(0.93±0.92)D、(24.19±1.41)mm及3.16±0.12,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5;t=8.606,P〈0.01;t=8.167,P〈0.01).高度近视组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前、后表面散光,角膜前、后表面非球面系数Q值,前房深度,前房角及前房容积分别为(44.1±1.8)D、(-6.3±0.3)D,(1.4±1.0)D、(0.3±0.2)D,-0.35±0.13、-0.16±0.18,(3.12±0.30)mm,(38.7±4.2)°及(178±37)mm^3;而对照组的上述参数分别为(44.1±1.8)D、(-6.4±0.3)D,(1.3±0.8)D、(0.4±0.2)D,-0.33±0.10、-0.20±0.19,(3.08±0.32)mm,(38.8±5.8)°及(175±40)mm^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与等效球镜度在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均显示了高度线性相关关系(高度近视组r=0.662,P〈0.01;对照组r=0.618,P〈0.01).在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角膜顶点曲率半径与等效球镜度无相关性(高度近视组r=0.287,P〉0.05;对照组r=0.261.P〉0.05).结论 高度近视眼与中低度屈光不正眼眼前节形态无明显差异,而眼轴长度存在明显差异,高度近视眼眼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holeretinal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黄斑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末次随访SD-OCT示22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占61.1%,11眼黄斑部分闭合,占30.6%,3眼仍未闭合,占8.3%;31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visual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占86.1%,5眼BCV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占13.9%;术前患者BCVA为(1.48±0.92)logMAR,术后BCVA为(0.93±0.38)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0.95±1.16)mm,术后为(28.4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白内障患者报告结局(PROs)条目池,为合理评估白内障PROs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循证医学研究。遵循国际PROs测量工具研制流程构建白内障PROs条目池。首先建立条目池理论框架,再通过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医学文献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纳入所有白内障PROs测量工具,进一步按照条目初筛、跨文化调试、患者访谈、条目分类及再次筛选、专家评审、确立条目主干及选项、人群验证等步骤构建白内障PROs条目池。结果条目池理论框架由视觉症状、视觉相关活动受限和精神心理健康等3个维度构成。通过文献检索后纳入19个PROs量表,条目初筛后纳入249个条目,患者访谈后保留204个条目,条目分类及再次筛选后保留118个条目,专家评审后保留94个条目,人群验证后形成的白内障条目池最终版本包括94个条目,其中视觉症状维度28个条目、视觉相关活动受限维度41个条目、精神心理健康维度25个条目,所有条目选项个数均为4个。结论本研究基于PROs循证医学方法,规范地构建了包含视觉症状、视觉相关活动受限和精神心理健康这三大维度的白内障PROs条目池,具有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全面并能反应视功能损害等特点,改善了目前眼科领域PROs测量工具的缺陷,为白内障PROs条目池构建的规范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