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71.
目的 观察复方红花滴丸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 设定复方红花滴丸高剂量组(为临床日剂量的50倍)、低剂量组(为临床日剂量的10倍)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对高、低剂量组大鼠连续灌服复方红花滴丸13周,停药2周,空白对照组灌服同体积蒸馏水,分别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复方红花滴丸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有关的明显病变,停药2周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 复方红花滴丸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探讨戊己丸不同配伍时,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变化.从胆汁排泄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于十二指肠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胆汁,用LC-MS测定代表性成分的胆汁浓度,以此计算胆汁排泄率,药-时曲线下面积,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结果:吴茱萸与小檗碱、巴马汀胆汁排泄呈负相关;白芍与小檗碱、巴马汀胆汁排泄呈正相关;黄连、白芍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胆汁排泄呈负相关;并且得到了针对各代表成分胆汁排泄的最优配伍比例.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白芍促进黄连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黄连、白芍抑制吴茱萸代表性成分胆汁排泄;黄连、吴茱萸抑制白芍代表性成分的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273.
采用L9(34)正交设计将戊己丸中黄连,吴茱萸,白芍提取物组成9组配伍方,以及相应剂量的单味药方,共计18个方。建立并采用UPLC-MS/MS方法测定并比较不同配伍方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芍药苷在大鼠口服给药2 h后在肝脏中的浓度比较戊己丸不同配伍方中有效成分在大鼠肝脏中的浓度。结果显示戊己丸配伍方中有效成分在肝中的浓度与相同剂量的单味药组方存在明显差异,相同剂量配伍方之间也存在差异。黄连与低、高剂量吴茱萸中吴茱萸碱浓度成正相关,吴茱萸与低剂量黄连中小檗碱的浓度成负相关,与中剂量黄连中小檗碱的浓度成正相关,与中剂量白芍中芍药苷浓度成正相关。白芍与中剂量黄连中巴马汀浓度成负相关、与中剂量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浓度成负相关。提示了黄连、吴茱萸、白芍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各活性成分在肝中分布的差异,分析显示各代表成分2 h在肝中浓度最大的配伍比为12∶6∶6。  相似文献   
274.
目的 建立LC-MS检测止咳平喘类中成药中的8种非法添加化学药物(荼碱、磺胺甲嗯唑、醋酸泼尼松、地西泮、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喷托维林、苯丙哌林).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扫描方式下,以一级全扫描模式和二级全扫描模式进行检测.采用资生堂CAPCELL-PAK C18色谱柱(4.6 mm...  相似文献   
275.
董宇  赵丽沙  邱萍  吴人照  陈伟  柴可群 《中草药》2020,51(21):5478-5486
目的 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生物通路分析(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探讨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并表征大鼠血清代谢物,筛选模型组和益胃饮组大鼠血清中具有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并通过IPA软件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与机制。结果 益胃饮可有效干预大鼠胃癌前病变进程;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血清中有23个代谢物有显著变化(P<0.05),益胃饮可显著回调其中13个代谢物趋于正常水平(P<0.05),主要涉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等代谢途径;益胃饮干预胃癌前病变与抑制体内皮素-1(ET-1)和白介素-8(IL-8)信号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益胃饮可通过回调花生四烯酸代谢等代谢途径和抑制ET-1、IL-8信号传导途径改善炎性环境,从而抑制胃癌前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276.
目的 对临床经验方益胃饮开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阐明其体内药效物质基础,为益胃饮的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快速鉴定益胃饮水提物化学成分,及其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吸收入血的移行成分。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 × 2.1 mm,1.8 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技术,正负离子模式扫描,对益胃饮水提物、空白血清及大鼠灌胃益胃饮水提物后的含药血清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血中移行成分。结果 通过SCIEX OS软件比较色谱峰保留时间、化合物精确分子量以及二级质谱裂解规律等方式,共归属益胃饮化学成分88个,益胃饮含药血清移行成分27个。结论 建立的基于UHPLC-Q/TOF-MS的益胃饮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揭示益胃饮防治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