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6篇 |
内科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76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发生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预防与干预大学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2585名在校大学生,应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近1周内,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7.9%,抑郁的患病率为39.3%,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05,P〈0.001)。患有轻度抑郁(OR=4.34)、中度抑郁(OR=23.00)或重度抑郁(OR=349.85)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均高于无抑郁症者。结论大学生抑郁水平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及时识别大学生抑郁症对预测与预防该人群自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在大学生群体中设置"自杀守门员",培训防治自杀行为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评价其效果。方法采取贴海报的方式招募志愿者,24名在校大学生自愿参加本次培训。采用自编的守门员培训效果问卷,培训前后分别对"自杀守门员"进行调查。结果培训后守门员在自杀行为的预警信号、自杀误解、评估技能和对自杀知识的评价4个方面的得分均有所提高。其中,提高最显著的为自杀预警信号,得分均值由4.88提高到8.29,提高幅度为69.88%;其次是对自杀知识的评价,得分由2.23提高到3.52,提高幅度为57.85%;对自杀误解知识的得分由5.96提高到8.63,提高幅度为44.80%;提高幅度最低的是评估技能,由5.46提高到7.21,提高幅度为32.05%。培训前守门员对获得自杀详细计划的知晓率较低(16.7%),培训后"自杀守门员"对自杀预防措施知识的知晓率、询问自杀意念的能力和交流技巧以及技巧的掌握均有所提高。结论通过短期培训,可以提高守门员自杀相关知识,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守门员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中学生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良好习惯形成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学校共1000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H1N1流感知识调查。结果广州市大、中学生对H1N1流感总体知识回答的正确率为55.76%,19~22岁组的学生为57.83%,其次23~28岁组为54.55%,15~18岁组为52.53%(F=13.304,P<0.001),三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仅15~18岁组与19~22岁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56.62%)高于男生(54.29%)(t=-2.140,P=0.033);大学生(57.76%)高于高中生(51.88%)(t=-5.222,P<0.001)。对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回答的正确率为58.36%,三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61,P=0.001),三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仅15~18岁组与19~22岁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大学生高于高中生(t=-3.322,P=0.001)。对甲型H1N1流感预防与治疗知... 相似文献
64.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广东省不同规模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规模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 ,为拟定全科医生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以分层抽样的方法 ,从广东省抽取 14个城市 ,按统一调查表进行调查 ,召开座谈会和进行现场实地考察。结果 绝大部分城市的总体计划已达到国家指导标准的下限值 ,一些地区的实际完成情况与计划尚有一定差距。只有江门市及茂明市社区护士与医生的比例基本达到 1∶1。结论 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偏低 ,必须把人才培养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 ,全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 ,加速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区小学生饮食行为 ,寻找存在问题 ,为有关部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2年1~ 2月 ,采用问卷方式对广州市市区某小学 14 0 4名 1~ 6年级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 [结果 ] 6 43 %的学生基本上不吃早餐 ,3 1 93 %的高年级学生不喝或偶尔喝牛奶 ;18 5 1%的学生经常食用西式快餐 ;80 0 9%的学生经常吃零食 ,43 94%的学生经常喝饮料 ;家长对学生的饮食行为有较大影响。 [结论 ]小学生饮食行为存在较多问题。教育、卫生部门应重视目前城市小学生的饮食习惯问题 ,提高早餐质量 ,教育小学生多喝牛奶 ,指导家长、小学生合理选择零食、饮料。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广州市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发生原因。方法 采用统一的问卷对广州市某眼科专科医院2 0 0 3~2 0 0 4年住院的眼外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15 4例眼外伤患者中,男女发生眼外伤的性别比为4 92∶1;2 1~4 0岁是眼外伤的多发年龄段(占70 78% ) ;以农民和工人患者为多,分别占33 77%、30 5 2 %。在眼外伤的分类中,穿孔伤病例数最多(占4 0 2 6 % ) ,其次是挫伤(占17 5 3% )和破裂伤(占15 5 8% )。眼外伤常见的致伤原因是金属铁器伤(占5 0 6 5 % ) ,工作场所是眼外伤发生的高危场所(占6 1 0 4 % )。81 17%眼外伤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结论 眼外伤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农民和工人是高危人群,应重视眼外伤的预防和眼外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68.
69.
茶多酚在对抗石英粉尘所致人群脂质过氧化毒效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茶多酚(TP)在对抗石英粉尘氧化损伤中的作用,为石英粉尘毒作用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外周静脉血红细胞膜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为评价指标,以整群抽样法抽取接触石英粉尘的陶瓷厂健康一线接尘人员107名,抽取厂矿周围居民健康志愿者45名,分别采集静脉血2ml,检测两组人群在利用TP干预前后,红细胞膜SOD活力、MDA含量及GSH-px活力的变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测定采用二硝基苯甲酸法,丙二醛(MDA)含量测定采用硫代巴比妥法(TBA法),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膜蛋白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结果在TP干预后,接尘组人员红细胞膜SOD活力明显回升(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GSH-px活力明显回升(P<0·05),在非接尘组人员中,SOD活力、MDA含量及GSH-px活力三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TP具有抗石英粉尘所致人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0.
广东省部分大中学生家庭暴力发生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暴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及学生对家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为开展宣传教育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广州市和韶关市2地调查的7所大中学校2 766名学生,1 a内中学生家庭暴力发生率(62.2%)高于大学生(31.8%,x2=257.4,P<0.001),韶关地区学生家庭暴力发生率(52.1%)高于广州地区(39.1%,X2=46.4,P<0.001).学生成绩不好,父母离异、酗酒、赌博、吸毒,父母关系不好、收入低及婆媳不和,是家庭暴力的危险因素.学生在遭到家庭暴力时主要是请亲戚朋友调解,并认为是"自家事情"而不了了之,有的以离家出走的消极态度对待,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司法援助.结论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大、中学生对家庭暴力的理解存在误区,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