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 调查造成长沙市某镇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的病例定义和调查问卷进行现场个案调查,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初步确定可疑餐次、可疑食物等危险因素,并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以掌握可疑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可疑环节.采用实验室检验检测技术对可疑剩余食品、病例呕吐物、血液进行实验室检查.综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该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结果 本次事件共有病例91例,罹患率约为4.50%(91/2 020).病人以呕吐、恶心、心悸、头晕、手脚抖动、乏力、头痛为主.病例潜伏期最短数分钟,最长3h,中位数为40min.调查结果显示进食4月23日晚餐以及进食该晚餐的发肉杂烩是造成本次事件的可疑餐次和可疑食物.采集的病例呕吐物、血液、发肉杂烩标本中检出盐酸克伦特罗,其它标本中未检出. 结论 此次事件为一起聚餐引起的盐酸克伦特罗食物中毒事件,中毒食物为4月23日晚宴提供的、制作加工好的成品菜“发肉杂烩”.  相似文献   
292.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对痛经快速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21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8例采用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对照组108例采用针刺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董氏奇穴常规穴配合TDP神灯照射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293.
目的:探讨具有雌激素活性的中药单体异补骨脂素(ISR)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损伤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正常组、H2O2组、雌二醇(E2)组、异补骨脂素(ISR)组、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流式细胞术(FCM)测定上述5组标本中HLEC的NF-κB的表达率。结果:以上各组,NF-κB的平均荧光表达率分别为:9.53%、39.87%、25.18%、23.23%、5.90%;正常HLEC能表达一定的NF-κB,H2O2组NF-κB的表达率明显增高,NF-κB抑制剂PDTC组的NF-κB的表达率明显降低,ISR组和E2组的NF-κB的表达率则介于以上两组之间。结论:H2O2可以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的活化表达,具有雌激素活性的中药单体ISR可以有效抑制NF-κB的活化表达,其抗HLEC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94.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接受基于正念的自我领导训练(MBSLT)后的体验。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15名,进行为期8周的MBSLT培训,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在培训后对其中12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为多重感受、增进积极情感体验、人际交往中认知与方式的改变、MBSLT培训方法的推广与局限。结论:MBSLT可减轻急诊科护士的负性情绪,激发护士主动寻求心理支持并以热爱之情对待工作与生活,调整其与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态度,有助于营造愉快和谐的心理和人际氛围。  相似文献   
295.
目的:观察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对延缓内皮微粒(EM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研究对象,复制性衰老10~12代细胞作为衰老模型,实验分为年轻组(2~4代细胞)、衰老组(10~ 12代细胞)、单纯EMPs干预组(提取衰老细胞产生的EMPs来干预年轻细胞...  相似文献   
29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治疗前后视盘旁血流密度的变化。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22-06/11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NPDR患者58例9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48眼,采用2019年美国眼科学会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推荐方案进行基础治疗(对于轻度NPDR患者进行控制血糖、糖尿病健康教育、定期随访; 中度NPDR患者必要时增加局部或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29例51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口服治疗1mo。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医证候疗效、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ppVD)及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变化。

结果:治疗1mo后观察组BCVA(LogMAR)为0.20(0.10,0.30),较对照组0.30(0.20,0.40)明显改善(P<0.05)。治疗1mo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mo后各象限ppV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象限ppV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mo后上方、颞侧象限及全周平均pRNFL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方、颞侧、下方象限和全周平均pRNFL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NPDR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后可改善视力、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可能与其能提高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和减少视盘旁神经纤维层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97.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技术分析GSE72224基因芯片数据,比较衰老小鼠与青年小鼠B细胞基因差异,探索关键基因,为衰老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NCBI提供的GEO数据库下载GSE72224,利用生物信息方法筛选衰老与青年小鼠B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且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得关键基因和关键模块。结果 共筛选出87个表达基因,包括其中66个下调基因及21个上调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B细胞活化、内质网及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等。通过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从而筛选出H2A组蛋白家族成员(H2af)x、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Ezh)2、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Pdi)A4、H2B组家族成员b(Hist2h2bb)、白细胞介素(IL)-10、Sel1l、Dnajb9、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Uhrf)1这8个关键基因。并且筛选出两个重要模块,模块中的基因主要也与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等有关。结论 H2afx、Ezh2、Pdia4、Hist2h2bb、IL-10、Sel1l、Dnajb9、U...  相似文献   
298.
目的 探究补阳还五汤(BYHW)对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s)自噬影响和血管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HRCECs随机分为对照组(CG)、模型组(MG)、BYHW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除CG组外,其余各组细胞于25 g/L葡萄糖环境中培养建立高糖损伤模型,BYHW组在MG组的基础上加入5 mg/mL的BYHW水提液,3-MA组加入40μM的3-MA,各组细胞均孵育24 h。采用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RCECs血管生成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苄氯素1(Beclin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血管形成:与CG组比较,MG组血管形成数升高(t=7.747,P=0.000);与MG组比较,BYHW、3-MA组血管形成数降低(tBYHW=-6.303,P=0.000;t3-MA=-4.596,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BYHW、3-MA组血管形成数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299.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以玻璃膜疣(Drusen)形成,Bruch膜增厚,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黄斑区出血、水肿,从而引发视物变形、中心暗点,最终导致不可逆性视力损害为特征的致盲性眼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细胞自噬是细胞将不再需要的物质降解和消除的过程,其参与AMD的发病过程,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调节细胞自噬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脂褐素沉积和Drusen的形成、CNV及黄斑区纤维瘢痕化的形成等方面阐述mTOR相关自噬参与AMD的机制,并探讨中、西医药物调控自噬以防AMD致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00.
<正>患者女性,33岁。2022年9月因“双眼干涩感”于我院健康体检时发现右眼眼底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遂行一系列相关检查。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6,矫正1.0,左眼裸眼视力0.8,矫正1.0。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瞳孔等大等圆,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皮质透明。眼压右眼14 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16 mm Hg。散瞳后,彩色眼底照片示:右眼视盘鼻下方见一最大直径约2个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大小近似圆形的棕褐色病灶,隐约可见隆起;肿物边界尚清晰,突出于视盘表面,血管走形正常,视网膜可见区未见明显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图1)。Humphrey视野计30°视野检测示:右眼生理盲点扩大,伴鼻侧周边及颞上方部分视野缺损。眼部彩超示:右眼球后壁于视神经乳头前方探及一较高回声结节,大小约0.3 cm×0.2 cm×0.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