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7 毫秒
91.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自身免疫疾病和许多炎性疾病的重要促炎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17在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IL-17在角膜炎、干眼、葡萄膜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治疗这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92.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是早期胚裂团合发生紊乱,导致相关位置葡萄膜、部分视网膜感觉层、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缺损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1].临床诊断多依据眼底照相和B型超声检查确诊,但以上方法不能提供病变缺损程度、发展情况的精细形态学依据.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是一种高分辨率、无创、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能显示相关区域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的细微结构.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41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将睑板于适当位置缝线后自眼轮匝肌后向上悬吊于额肌上,借助额肌力量提吊眼睑。结果 效果良好者22眼占53.7%,满意14眼占34.1%。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效果好。  相似文献   
94.
肝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益阳市中心医院(413000)贺孟奇胡竹林温玉兰我们总结近5年住院肝病患者178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无感染,亦无潜在性感染,于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显潜伏期的...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比分析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利用非接触式自动角膜内皮细胞仪SP3000P分别对6只恒河猴(12眼)和20只树鼩(40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测量,并获得角膜的8个相关参数: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小细胞面积(Smin)、最大细胞面积(Smax)、平均细胞面积(Savg)、细胞面积标准差(SSD)、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细胞密度(CD)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HG),并结合文献与人眼的相关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3000P角膜内皮细胞仪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的图像采集和参数的检查,耗时无显著性差异。恒河猴和树鼩CCT分别为(449.2±12.8)μm和(262.4±24.6)μm; Smin分别为(120.4±26.3) S/μm2和(153.2±42.9) S/μm2; Smax分别为(705.0±130.8) S/μm2和(468.7±109.3) S/μm2; Savg分别为(351.1±26.1)和(295.4±18.9)S/μm2; SSD分别为(113.1±27.4)和(75.9±27.3)S/μm2; CV分别为(31.9±6.0)和(25.3±8.3); CD分别为(2874.2±203.8)p/cell﹒mm-2和(3399.3±224.7)p/cell﹒mm-2; HG%分别为(58.6±9.1)和(94.0±9.7)。二者的上述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树鼩角膜厚度比恒河猴小,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也较恒河猴小,但是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边形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恒河猴。恒河猴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比例与人眼高度相似,但内皮细胞密度低于人眼;树鼩角膜厚度为恒河猴的60%、人眼的50%,但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细胞面积更接近于10~20岁人眼。结论:恒河猴和树鼩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各项参数均有显著差异,各自与人眼角膜内皮细胞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恒河猴和树鼩均是研究人类角膜内皮疾病可以选择的合适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96.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最常见的眼病。弱视的患者不仅单眼或双眼视力明显低下,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失去双眼平衡及立体视。三百多年来,遮盖法作为治疗弱视的经典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遮盖一眼后,一方面不利于双眼立体视的建立,可能形成遮盖性弱视;另一方面,年龄虽然是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疗效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基于上述原因,遮盖疗法对大龄弱视儿童的治愈率及治疗的疗程受到相应的制约。因此,阿托品疗法(尤其是光学药物压抑疗法)被一些患者,特别是大龄弱视儿童(7岁以上)广泛接受。因为它既能给患儿一个被迫依从的治疗过程又能压抑主眼,同时给双眼共同视物的机会,以利于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并且这种治疗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因为美容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遮盖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阿托品压抑疗法在大龄儿童(7岁以上)弱视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  相似文献   
98.
青光眼是致盲性疾病,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更为棘手。青光眼房水引流物的出现,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突破性进展,提高了中短期治疗成功率,同时也存在较多并发症。本文就以青光眼引流装置(GDDS)在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中的作用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分析改良揭膜消化法分离培养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揭取恒河猴角膜后弹力层和内皮层,反复剪碎,用1mg·mL-1胶原酶A消化15min,离心后重悬接种。待原代细胞长满80% ~90%时,以40×106个·L-1的密度传代。观察记录原代及传代细胞生长情况、传代时间,进行细胞鉴定,并与组织贴壁法相比较。结果 改良揭膜消化法获取的原代细胞生长较慢,21d融合成单层铺路石样结构,无基质细胞污染;传代细胞生长较快,5~6d可传一代;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表达阳性。组织贴壁法分离组织24h后组织片体积变小,透亮度明显下降,疑似溶解,高倍镜下观察显示,后弹力层纤维排列紊乱,细胞观察不清;继续培养至第5天,细胞完全溶解,组织片碎裂,轮廓不清,未见角膜内皮细胞爬出。结论 改良揭膜消化法能简易高效地获得大量恒河猴角膜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巢蛋白(nestin)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大鼠视网膜发育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48只Wistar大鼠,其中24只大鼠分为出生后1 d,1、2、3、4、7、12、20周8组,每组3只.制作眼球矢状位冰冻切片,采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nestin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以及GFAP和GS免疫荧光染色情况.18只大鼠分为出生后id,1、2、3、4、12周,每组3只.提取大鼠视网膜总RNA,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estin、GFAP和GS mRNA表达.选择6只出生后7~12 d新生鼠,取眼球体外培养Müller细胞,行GS和(或)nestin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染色情况.结果 出生后1 d,nestin免疫阳性细胞贯穿神经视网膜全层,主要定位于视网膜前体细胞放射状排列的细长纤维中,在视网膜内侧出现GFAP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出生后1周出现表达GS的Müller细胞,同时表达nestin,但不表达GFAP;GFAP阳性细胞仍然位于视网膜内侧.出生后2~12周,nestin在Mfiller细胞上的表达逐渐减少直至消失,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强度投有显著变化.体外培养的Müller细胞表达nestin,不表达GFAP.Nestin和GFAP mRNA在视网膜中的表达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相一致.结论 随大鼠视网膜不断发育,Müller细胞上nestin表达逐渐减少,成年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不再表达nestin;新生鼠和成年鼠Müller细胞均不表达GF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