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7篇
  免费   6456篇
  国内免费   426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0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57篇
内科学   523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405篇
综合类   1420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285篇
眼科学   295篇
药学   554篇
  3篇
中国医学   765篇
肿瘤学   264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00篇
  2022年   1615篇
  2021年   1039篇
  2020年   1189篇
  2019年   752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955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491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的恶性肿瘤,其中肺鳞癌经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其疗效仍不满意。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在肺腺癌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肺鳞癌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及ALK融合基因少见,急需探索新的靶点指导肺鳞癌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表明,FGFR家族(FGFR1-4)是肺鳞癌中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FGFR基因的激活突变和扩增与肺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许多小分子 FGFR 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许多FGFR抑制剂治疗肺鳞癌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研究,针对FGFR靶点的基因治疗可为肺鳞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本文就FGFR在肺鳞癌的靶向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发病的时间趋势,为我国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8 - 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肺癌的相关数据,分析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 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 = 0.71%,P<0.05),其中农村老年人肺癌的发病率从198.9/105上升至250.7/105,上升趋势更明显(APC = 2.81%,P<0.05),尤以农村老年女性肺癌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APC = 5.26%,P<0.05)。2005 - 2014年中国老年人肺癌的发病在60~64岁和65~69岁组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2.83%和2.04%,均P<0.05),而在农村地区,老年人所有年龄组的肺癌发病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49%,3.86%,1.66%,2.31%,3.49%及6.37%,均P<0.05)。结论 2005 - 2014年我国老年人肺癌发病上升趋势明显,以农村老年女性最为突出,国家应针对高危人群及早开展筛查等工作,降低我国老年人肺癌的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4.
蒋佳洁    潘杰 《现代预防医学》2020,(11):1945-1949
目的 研究2009-2018年资阳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以乡镇为单位的手足口病数据,进行三间分布描述,利用ArcGIS 10.1软件制作专题地图。结果 资阳市2009-2018年累计报告病例1919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1.72/10万,虽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各乡镇均有手足口病报告;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5-7月和9-11月,其中5-7月为主高峰,9-11月为次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44[DK]∶1,5岁以下儿童共发病18209例,占比为94.9%。2015年之前优势毒株为EV71和CoxA16,2015年之后优势毒株为其他肠道病毒。结论 资阳市手足口病发病呈持续升高态势。手足口病的优势毒株近年来在改变,应增加人肠道病毒的监测种类,落实综合性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09-2019年西安市肺结核的流行特征及治疗转归情况,为完善西安市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9年《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病案信息数据,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和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9年间西安市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49.06/10万。郊县、郊区、城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4.13/10万、47.46/10万和46.19/10万;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85倍。职业分布排在前5位的为农民(47.48%),家政、家务及待业(14.65%),离退人员(9.55%),学生(8.63%)和工人(5.23%)。利福平敏感或耐药性未知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平均为98.03%,利福平耐药患者治疗成功率为51.47%。结论 西安市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和治疗率呈增长趋势,利福平耐药患者治疗成功率较低,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促进工作,加大肺结核发现力度及患者治疗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N6-甲基腺嘌呤核苷(m6A)和腺嘌呤核苷(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肝癌细胞m6A甲基化水平。方法 HepG2和L02细胞mRNA经分离、消化为核苷,再经含对乙酰氨基酚为内标的甲醇沉淀处理。色谱柱为Agilent Proshell 120 EC-C18柱,流动相为0.1 g/dl甲酸水-甲醇(82:18),流速0.4 ml/min,柱温为30 ℃。质谱检测模式为多反应监测(DMRM)模式,测定m6A和A的浓度,计算细胞m6A甲基化水平。 结果 建立的LC-MS/MS法检测m6A和A的浓度分别在0.15~50.00 ng/ml和1.50~50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00 %,准确度为93.67 %~101.10 %,回收率为91.46 %~97.60 %,基质效应为90.26 %~99.27 %,样品稳定性良好。HepG2和L02细胞m6A甲基化水平分别为(0.73 ± 0.11)%和(1.26 ± 0.22)%。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稳定和灵敏,可用于检测肝癌细胞m6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金连    苑东敏  崔静  赵园园  王云云  杨帆  孙健平     《现代预防医学》2020,(8):1514-1518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新诊2型糖尿病(T2DM)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T2DM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4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06年和2009年参与青岛糖尿病预防项目的研究对象男性3 012例、女性4 422例,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不同性别ALT与FPG、2 h PG的相关性,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LT与新诊T2DM患病的关系。结果 男性中,ALT与空腹血浆血糖(FPG)、餐后2 h血浆血糖(2 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88、0.08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832倍(OR = 1.832,95% CI:1.324~2.534,P<0.01)。女性中,ALT与FPG、2h PG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065、0.108(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了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城乡、教育、婚姻、收入、吸烟及饮酒状况等混杂因素后,ALT的第4分位(Q4)组新诊T2DM患病风险是第1分位(Q1)组的1.445倍(OR = 1.445,95% CI:1.087~1.919,P<0.05)。结论 在男、女性人群中,ALT水平升高与T2DM患病相关,且这种相关性不受年龄、BMI、糖尿病家族史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孤立性肺结节(SPN)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双弹簧圈精准标记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SPN胸腔镜术前定位病例资料,包括双弹簧圈组22例,Hook-wire定位组21例。统计双弹簧圈定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衔接期时间以及作楔形切除所用时间,并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定位均取得成功;双弹簧圈组的气胸发生率(9.0%),肺出血发生率(9.0%),胸痛发生率(9.0%)均低于Hook-wire组,其中肺出血发生率与Hook-wir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衔接时间双弹簧圈组(15.38±8.32)h长于Hook-wire组(4.21±3.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楔形切除所用时间双弹簧圈组(21.01±7.14)min与Hook-wire组(18.22±5.18)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微弹簧圈进行SPN胸腔镜手术前精准标记定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与Hook-wire定位比较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可获得更长的衔接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ncRNA/miRNA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异常,参与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胰腺癌是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通过深入研究lncRNA/miR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可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混合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g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水平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分析不同年龄段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差异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混合感染患儿血清中IP-10,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 1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混合感染患儿共544例,以肺炎支原体联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检测血清中的CRP,IP-10和MCP-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5~4.889,均P<0.05)。相关性研究分析显示,混合感染组IP-10,MCP-1与CRP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612,P<0.001; r= 0.804,P<0.001)。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混合感染更易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及发热等症状,同时炎症反应增强,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清IP-10和MCP-1表达水平可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