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8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8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93年 8月~ 2 0 0 1年 8月 ,我院应用微波治疗仪在内镜下共摘除消化道息肉 2 44枚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消化道息肉患者 12 7例 (共计 2 44枚息肉 ) ,男 89例 ,女 3 8例 ;年龄 7~ 77岁 ;单发 10 6例 ,多发 2 1例 (其中 1例大肠息肉多达 3 0枚 )。息肉分布 :食管 6枚 (中段 2枚 ,下段 4枚 ) ,胃 17枚 (胃底 2枚 ,胃体 4枚 ,胃窦及幽门部 11枚 ) ,十二指肠球部息肉 12枚 ,大肠息肉 2 0 9枚 (回盲部 2枚 ,升结肠 3 3枚 ,横结肠 42枚 ,降结肠 3 7枚 ,乙状结肠 63枚 ,直肠 3 2枚 )。息肉直径0 .3cm~ 2 .0cm ,息肉有蒂 3 4枚…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不同幅度脉冲膈肌起搏 (diaphragmpacing ,DP)对新西兰大白兔膈肌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颈部DP模型 ,测定无起搏 (A)组及脉冲幅度匀速增加 (B)组、恒定 (C)组、匀速减小 (D)组起搏后膈肌组织SOD、MDA及T AOC。结果 ①DP后 ,B组较A组MDA含量增加 ,SOD及T AOC减小 (P >0 .0 5 ) ;②DP后 ,C组及D组较A组MDA含量增加 ,SOD及T AOC减小 (P <0 .0 5 ) ;③DP后 ,B组较C及D组MDA含量少 ,SOD及T AOC活力强 (P <0 .0 5 )。结论 ①脉冲幅度匀速增加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 ,抗氧化能力的干扰 ,可能减缓了膈肌疲劳 (diaphragmfailure ,DF)的发生 ,②脉冲幅度匀速增加与脉冲幅度恒定和匀速减小相比 ,是一种更为合理的DP方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人结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经HE染色确认病理形态后,通过乳酸测定试剂盒检测组织与结肠癌细胞HCT116乳酸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织乳酸化水平和p53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结肠癌组织中的乳酸化和p53蛋白定位,免疫共沉淀检测组织与HCT116细胞中p53蛋白的乳酸化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HCT116细胞中p53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在内源性乳酸介导HCT116细胞的p53蛋白乳酸化修饰以及乳酸抑制剂草氨酸钠抑制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后,采用CCK-8法检测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检测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人结肠癌组织中乳酸化水平和p53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并且存在明显的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内源性乳酸介导HCT116细胞中p53蛋白乳酸化修饰后,在抑制p53入核的同时促进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乳酸化p53蛋白通过抑制p53的入核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74.
本文讨论了临床工程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医疗设备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做好中小型医疗设备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75.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9(IL-9)的水平,探讨IL-9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对照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IL-9和总IgE浓度。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临床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IL-9水平与总IgE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IL-9水平升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6.
郭峰  汪清  倪泽称  张宇  王胜军  马力克  胡岚亭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27-1829,183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肾癌原发灶及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病理结果,比较PET-CT与增强CT两者对肾癌及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中,经原发灶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30例.其余5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未行原发灶手术治疗,仅取转移部位病检确诊,分别行DSA肿瘤栓塞术、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18F-FDG PET-CT检查阳性29例,敏感度82.9% ,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3例,敏感度94.3%,转移病灶共16处,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处,肺转移3处,肾静脉癌栓形成1处,骨转移2处,肝转移1处,肾上腺、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双肺门淋巴结转移1处,右侧胸壁转移1处,软组织转移1处,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处下腔静脉癌栓形成,1处肝转移.[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我院1986-01~1995-12、因急性上消化道穿孔而行胃大部切除术163例。其中6例发生腔肿脓肿,均与引流有关、现将诊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45岁,平均375岁。十二指肠球部穿孔2例、胃溃疡穿孔4例。穿孔至手术时间为5-12h。空腹穿孔1例,饮食后穿孔5例。腹腔脓性渗液500-3000ml,平均1500ml。采用硬膜外或全麻,手术方式:B-Ⅰ或胃肠吻合4例.B-Ⅱ式胃肠吻合2例,均为手工缝合。吻合口旁置引流者6例,其中另加置盆腔引流2例。6例均有不同程度引流小畅;合并胃肠减压引流不畅者3例。引流分别于术后2~16h…  相似文献   
78.
雷公藤多甙与白介素-10对人外周血树突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体外研究雷公藤多甙与白介素-10(IL-10)对人外周血树突细胞表面HLA-DR、CD80抗原表达及IL-12 p40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的影响。方法:采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培养体系获得人外周血树突细胞(DC),HLA-DR和CD80抗原的表达经免疫荧光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IL-12 p40蛋白水平和mRNA的转录。结果:雷公藤多甙5-20mg/L显著下调HLA-DR和CD80抗原的表达,IL-10 50-200μg/L能抑制HLA-DR和CD80抗原的表达,并都具有剂量依赖关系;雷公藤多甙5-20mg/L和IL-10 50-200μg/L均能抑制DC分泌IL-12 p40蛋白,同时经雷公藤多甙20mg/L和IL-10 200μg/L处理的DC中IL-12 p40 mRNA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结论:雷公藤多甙和IL-10能通过抑制DC表面分子的表达和IL-12的合成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胃癌是世界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1].尽管外科手术是唯一治愈胃癌的方法·但胃切除术的并发症及致死率较高[2],个体化制订治疗方案可以避免盲目手术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和致死率[3].而准确的分期可以优化治疗方案、指导外科手术[2].目前,胃癌术前分期没有金标准影像学手段,使用较多的是基于形态学的增强CT(contrast enhancement CT,CECT)检查[妇,但由于其在判断胃早癌等方面的劣势,CECT在术前分期方面不足以完美胜任.近10余年,由于18F-FDG PET/CT可同时提供解剖和代谢信息,可用于病变监测、肿瘤分期以及疗效评估[5],也逐渐被用于胃癌术前分期的预估,但在胃癌术前分期预估中的效能优劣研究结论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80.
磁共振波谱(MRS)是一新兴无创性检查手段,已应用于癫痫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与MRI及PET相比,MRS 可更敏感的发现病灶。目前,1H MRS应用最广泛,颞叶癫痫患者病灶内NAA浓度、NAA/(Cho+Cr)比值明显降低, 部分单侧病灶患者会出现双侧NAA改变,是继发还是原发仍有争议;全面发作性癫痫患者额叶或丘脑也出现NAA/ (Cho+Cr)比值降低。癫痫发作后,还可观察到病灶内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降低,有效的抗癫痫治疗后,各指标 恢复到正常水平。31P MRS中Pcr/Pi比值降低、PME减少和pH值升高也见于癫痫发作后。总之,MRS可在生化代谢 水平来反映和评价疾病,已显示出极大地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