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2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患者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49 463例食管鳞癌患者,依据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120 mm Hg且舒张压<80 mm Hg)、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20~139 mm Hg和/或舒张压80~89 mm Hg)、1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40~159 mm Hg和/或舒张压90~99 mm Hg)、2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60~179 mm Hg和/或舒张压100~109 mm Hg)、3级高血压组(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食管癌发病地区、居住地、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TNM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血压分级情况。结果 (1)49 463例中,正常血压11 360例(22.97%),正常高值血压21 155例(42.77%),1级高血压6 693例(13.53%),2级高血压2 857例(5.78%),3级高血压1 015例(2.05%),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 383例(12....  相似文献   
22.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蛋白质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河南省林州地区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和健康人血清(对照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研究,确立食管癌的蛋白质指纹诊断模型,并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采用IMAC3芯片及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61例食管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用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芯片检测得到的蛋白质相对含量进行处理及方差分析.并对2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转移组),36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未转移组)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Mr)为9 439.58、6 627.21、2 867.65、4 494.08、7 762.68、6 835.32、4 095.94 7种蛋白质组建立的决策树模型,对食管癌测试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6%、88.5%和82.0%.转移组、未转移组与对照组3组相比,有15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相比有2种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分别为11 742.48、9 294.44).结论:以上述7种蛋白质建立的诊断模型用于食管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筛选出2种与食管癌转移密切相关蛋白质,后者为进一步建立食管癌转移相关肿瘤标志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3.
反流性食管炎4 3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本院24 a间胃镜检查后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RE的内镜和临床特点.方法:1982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本院就诊并行胃镜检查诊断为RE者4 311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分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症状、伴发疾病及与各项检查的关系.结果:RE占总胃镜检查总人数的8.39%,1996年至2005年间达12.3%.男女之比为1.97∶1.RE年龄(50.98±15.18)岁.RE患者中22.1%合并消化性溃疡,仅4.0%有典型的反流症状.RE以轻度(洛杉矶标准的A、B级)为多见(74.70%),中、重度较少(25.3%).结论:本院RE的胃镜检出率较高,为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男性老年人多见,以轻度RE为主;合并消化性溃疡可能是发生RE的危险因素;仅依据反流症状来诊断RE的敏感性较低,内镜对R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同一个体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esophageal epithelial dysplasia,EDYS)和贲门腺上皮不典型增生(gastric cardia dysplasia,GDYS)组织中Rb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30例同一个体同时发生EDYS和GDYS组织中R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b在EDYS组织中阳性率为70%(21/30),GDYS组织阳性率为80%(24/30),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0,P>0.05);同一个体EDYS和GDYS组织Rb表达有明显一致性(Kappa=0.561,P<0.01),25例(83%,25/30)同时出现EDYS和GDYS组织Rb表达的一致性改变,一致阳性率为67%(20/30),一致阴性率为17%(5/30);EDYS和GDYS组织中Rb的表达相关(P<0.01).结论 Rb在同一个体EDYS和GDYS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表达一致性改变,进一步提示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测全程食管的神经来源与分布特点,为临床行迷走神经保留式食管切除微创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例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食管各部的神经来源、分支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分支的横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食管颈、胸、腹3部的神经分别来源于迷走神经和交感干的分支,各部分支形式和密度不同;②左、右迷走神经主干沿食管两侧缘下行,与食管壁外膜以疏松结缔组织相连;③迷走神经在胸部的主要食管支和交通支与支气管和膈肌食管裂孔之间具有一定距离;④在胸部,迷走神经分出集中分支前、后的横径,左侧分别为(3.01±0.14)mm和(1.80±0.23)mm;右侧分别为(3.04±0.16)mm和(1.52±0.21)mm。结论:①食管的迷走神经来源于喉返神经、迷走神经主干和颈、胸交感干的分支;②临床上在术中可切断迷走神经的前或后交通支,保留其完整的左、右主干,对改善食管癌切除和食管-胃吻合术后胃肠功能以及预防复发性食管癌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本工作通过观察测定胃酸分泌,胃排空运动和胃壁粘液分泌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中药大黄水浸煎剂对乙醇和消炎痛造成胃粘膜损伤的防治机理。结果表明:中药大黄可抑制胃排空速度,促进胃壁粘液分泌,并能预防乙醇和消炎痛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治疗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提示:中药大黄防治胃粘膜损伤机理与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排空和促进胃壁粘液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7.
研究发现 ,p5 3蛋白可以调节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的表达〔1〕。作者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癌组织中 p5 3蛋白和iNOS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与胃癌演进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收集 1996~ 1998年河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胃癌蜡块标本 5 5例 ,其中男 35例 ,女性 2 0例 ,年龄 30~ 77岁 ,平均 61 5岁 ,胃窦癌 30例 ,胃体癌 2 5例。1.2 主要试剂 p5 3和iNOS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Onco gene公司 ,ABC试剂盒、DAB试剂盒购自…  相似文献   
28.
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目前引起儿童支气管炎、肺炎的重要致病源之一。支原体肺炎常引起肺外损害,临床表现诸如皮疹、心包炎和血液系统疾病等,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 CNS)的相关合并症已经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微小,临床可以表现为脑炎、脑膜脑炎、脑病、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视神经炎等,但是一旦发生影响极大。本文对临床收治的1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脑梗死导致一侧偏瘫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p53、p21^WAF—l蛋白与贲门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6例贲门粘膜轻度炎症、28例重度炎症、21例不典型增生和60例贲门腺癌组织中p53、p21^WAF—l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①随贲门上皮病变的加重,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从轻度炎症→重度炎症→不典型增生→腺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4%、39.1%、57.1%和66.7%。②贲门腺癌中p53多为高表达(5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③不典型增生中p21^WAF—l蛋白表达最强,腺癌组p21^WAF—l阳性表达率21.6%明显低于轻度炎症组和不典型增生组。④p53、p21^WAF—l蛋白表达一致占51.8%,表达不一致占48.1%,两表达无显相关性。结论p53、p21^WAF—l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贲门癌变过程中,p21^WAF—l的诱导存在着不依赖p53的途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