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50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应用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固定羊膜在治疗早期眼表化学性烧伤中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其在促进眼表稳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2例(27眼)Ⅱ-Ⅳ级眼表化学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10例(13眼)采取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将羊膜固定于眼表面,根据病情需要定期更换羊膜,对照组为12例(14眼)行常规羊膜遮盖术眼表化学伤患者。从手术时间、羊膜下积液发生率、结膜肉芽组织形成发生率、睑球粘连的发生率及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进行观察比较,观察患眼眼表组织稳定性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6.5±5.2)min,术后未出现羊膜下积液(0/13),未出现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0/13),睑球粘连的发生率为23.1%(2/13),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为(27.2±15.6)d;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49.7±15.8)min,术后羊膜下积液发生率为21.4%(3/14),结膜表面肉芽组织形成发生率21.4%(3/14),睑球粘连的发生率为57.1%(8/14),眼表组织上皮化时间为(42.5±18.5)d,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2例(3眼)出现睑内翻倒睫,1例(2眼)因角膜进行性融解穿孔而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对照组有5例(5眼)出现睑内翻倒睫,有2例(3眼)因角膜进行性融解穿孔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结论 与常规羊膜遮盖术比较,采取眼表生物膜固定装置固定羊膜,具有操作简便、无损伤,治疗死角小,可以根据情况及时更换羊膜等优点,可达到尽快恢复眼表血液供应、角结膜上皮化,形成较稳定眼表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62.
腔内高频电灼泪小管浚通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智崇  陈冬 《眼科》1996,5(2):75-76
利用行研制的泪道治疗仪,采用腔内高频电灼法治疗瘢痕性泪小管阻塞16例,经过4~2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治愈率为93.8%,该方法系非手术治疗,不需切开皮肤,创伤小,疗效不受泪小管缺损程度的影响,适于各种类型,各种病因的泪管小阻塞,术中植入的带有微小喇叭口的支撑导管位于泪小管壶腹部至鼻阈之间,不在道外留滞,固定导管,既不影响外观,又不易脱管,还解决了植管后至拔管期间的泪液导流问题,方法简便,疗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通过采用Hoechst33342、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和绿色荧光蛋白(GFP)3种不同的方法标记恒河猴皮肤干细胞,探索最有效、便利的干细胞示踪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纯化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后,分别用Hoechst33342、BrdU以及GFP基因转染3种方法标记皮肤干细胞。Hoechst33342和GFP标记皮肤干细胞直接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鉴定,BrdU标记后的细胞通过细胞免疫化学鉴定,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率。对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干细胞利用显微注射仪挑选阳性细胞进行纯化。结果: 3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均未显示明显毒性。其中,Hoechst33342的标记率最高(100%),但随时间延长荧光有衰减;BrdU标记细胞较稳定,实验期间细胞内BrdU无明显减少,标记率较高(75.81%);GFP标记最稳定,但标记率低(7.5%),显微注射仪挑选阳性细胞,阳性率高,无明显细胞损伤。结论: GFP基因转染皮肤干细胞,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标记细胞的方法,对成体干细胞的示踪有重要意义,用显微注射仪挑选细胞阳性率高,细胞损伤小,利于进一步实验。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对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取成年Wistar大鼠股骨全骨髓细胞体外培养,经多次传代后获得高纯度的骨髓间质干细胞。以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作诱导条件,采用分层共培养的方法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与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共培养后形态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诱导后的细胞巢蛋白(nestin)、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丝微管相关蛋白-2(Map-2)、Thy 1.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特异性标记物的表达;RT-PCR进一步分析诱导后细胞表达nestin、NF、NSE、Thy 1.1及Ran等mRNA的情况。结果: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作诱导剂,诱导48 h后可见部分细胞长出突起并向视网膜神经元特性样的细胞分化,最长可维持10 d。结论: 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新生乳鼠视网膜细胞的诱导作用下可以向视网膜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6.
赵普宁  王智崇  林琳  叶成添 《眼科》2009,18(6):421-424
目的观察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0.05%他克莫司(FKS06)滴眼液治疗儿童严重春季角结膜炎的效果。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62例(104眼)3~14岁儿童严重春季角结膜炎患者。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0.05%FK506滴眼液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副作用,检测用药期间血常规和肝肾功能。主要指标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随诊3~34个月。所有患者在用药1周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1-2周内盾形角膜溃疡全部修复,上睑粗大乳头明显变小扁平,1个月左右消失。2例(3.2%)患者初用帕坦洛滴眼时诉一过性轻微刺激症状,未发现其他眼表毒副作用;38例(61.3%)患者在停药2周~8个月后症状复发,重新用帕坦洛滴眼液可迅速控制症状。出现粗大乳头者同时再加用FK506滴眼液后控制。用药期间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结论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0.05%他克莫司(FK506)滴眼液治疗儿童严重春季角结膜炎安全有效,舒适度和满意度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上睑严重粗大乳头者、激素不能耐受者或合并严重角膜溃疡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7.
我院自1986年9月22日至1987年3月5日收治二例胃复安引起视力障碍的病人。现报道如下。例1:患者男,44岁,住院号46173。患者因胃部胀痛,于1986年9月22日  相似文献   
68.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以下简称单疱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但引起青光眼者并不多见。我们遇到2例,报告如下。例1 张××女50岁农民住院号395于87年5月,左眼红痛,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浅层角膜炎。局部滴病毒唑眼药水和红霉素眼膏,口服维生素和病毒灵。经1个月治疗后病情控制。视力右眼1.5,左眼0.7。但病情时好时坏,  相似文献   
69.
IL-1ra基因修饰角膜内皮细胞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内表达的重组质粒PEGFPhIL1ra,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为构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receptorantagonist,IL1ra)基因化角膜内皮细胞移植膜奠定基础。方法以人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人IL1racDNA片断,插入PEGFPC2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hIL1ra。以阳离子聚合物为介导,对饲细胞培养下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进行体外转染。通过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示踪检测转染效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外源性IL1ra基因在角膜内皮细胞内表达强度。结果以cDNA文库为模板扩增出hIL1racDNA,通过酶切、DNA测序证实PEGFPhIL1ra构建正确。20%~25%的转染角膜内皮细胞中有绿色荧光。Westernblotting检测可见转染角膜内皮细胞内有相对分子量为44000的hIL1raGFP融合蛋白表达,3d时蛋白表达水平达到峰值,并且持续至5d,7d时表达水平开始回落,9d时表达处于较低水平,对照组在观察期内均未见蛋白表达。结论阳离子聚合物介导下重组质粒PEGFPhIL1ra可对角膜内皮细胞实现有效转染并且持续表达IL1ra蛋白。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估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治疗干眼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57例(57只眼)。随机分为三组:A组,予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d);B组,予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4次/d);C组,予以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4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观察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丽丝胺绿染色、角膜素荧光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测试(schirmertest)和结膜印迹细胞检测,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A、C组较治疗前OS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C组较其它两组OSDI评分平均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A、C组丽丝胺绿染色和F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丽丝胺绿染色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A、C组与治疗前相比,S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C组与B组之间比较,sT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中的9例轻度干眼患者经治疗4周后,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