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46篇
药学   64篇
  5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关节腔注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 舒泰50麻醉大鼠后,在大鼠股骨滑车沟采用电钻造成2 mm×2 mm的骨软骨缺损。术后一周将动物分为模型组和hUC-MSCs移植组,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hUC-MSCs移植组关节腔注射hUC-MSCs(2×106个细胞,50μ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关节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大鼠在细胞移植后第10周麻醉处死。通过体视显微镜、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荧光分析评估hUC-MSCs对受损软骨的修复作用。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软骨细胞,Transwell法检测hUC-MSCs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作用。结果 关节腔注射hUC-MSCs可提高ICRS评分,缺损部位修复相对完整,有大量软骨细胞和基质填充,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HE、番红固绿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hUC-MSCs组损伤部位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组织差异无显著性。与模型组相比,hUC-MSCs组Ⅰ型胶原(ColⅠ)水平下降,Ⅱ型胶原(ColⅡ)水平上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增加,性别决定区域Y相关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北京口岸全部入境体检人员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从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信息系统中获得全部入境体检人员人口学资料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录入至Excel 2016,建立入境体检人员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4年北京口岸入境体检人员共计106 302人次,按照研究标准有71 308名人员纳入分析,有277人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39%(95%CI:0.34%~0.43%)。40~49岁人员阳性率(0.81%)最高,男性阳性率(0.50%)高于女性(0.23%),国籍为非洲的入境人员阳性率(1.27%)高于其他5个地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49岁人员梅毒感染危险是<20岁人员的10.38倍(95%CI:5.59~19.28);男性人员感染危险是女性的1.85倍(95%CI:1.40~2.44);国籍为非洲、南美洲、亚洲的入境人员感染危险分别是北美洲入境人员的4.89倍(95%CI:2.97~8.06)、4.82倍(95%CI:2.39~9.74)和1.72倍(95%CI:1.15~2.59),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均随年龄增加呈现明显升高趋势(趋势卡方检验,P<0.05)。除亚洲外,5个地区人员阳性率均随年份略有上升,但趋势不明显(趋势卡方检验,P>0.05)。在6 246名多次检测的入境人员中检出27名梅毒抗体阳性者,其中9人为研究期间内发生阳转者,累积阳转率为0.14%(9/6 228),平均阳转时间为(6.3±3.0)个月,不同性别、国籍人员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梅毒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应加强北京口岸入境人员梅毒抗体检测和健康宣教工作,以降低疾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保护易感人群以及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红曲霉对人参的固态发酵工艺,将人参中部分主要人参皂苷转化为生物活性更强的稀有人参皂苷Rg_3(Rg_3)。方法采用静止暗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发酵;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发酵前后Rg_3含量。结果红曲霉发酵人参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2℃、发酵pH 7.0、基质含水量50%。发酵6 d时,发酵产物人参总皂苷质量分数增加40%,Rg_3质量分数为6.047 mg/g,是未发酵人参的2.3倍。最终根据单体皂苷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推断稀有皂苷Rg_3的转化路径为人参皂苷Rb_1或Rb_2→Rd→Rg_3。结论建立的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合理,为稀有皂苷Rg_3定向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更为日后体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4.
正帕金森病是仅次于痴呆的最常见神经系统变性病,一般在中老年起病,表现为动作减慢、精细动作困难、肌肉僵硬,约70%的患者会有肢体、头面部抖动。病情缓慢发展,逐渐影响运动能力,导致姿势异常、平衡障碍,走路不稳、向前冲,容易跌倒,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丧失行动能力、卧床,最后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人们一般对以上提到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并不陌生,但却不了解帕金森病的全貌,所以常常会出现误诊、诊  相似文献   
25.
宫腔镜在未婚妇女宫腔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未婚妇女宫腔病变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例阴道流血或月经改变病人,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内情况.结果4例病人均在未损伤处女膜情况下,经宫腔镜检查得以明确诊断.结论宫腔镜用于诊断未婚妇女的宫腔病变,切实可行,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总结管状胃和膈肌缝合固定在预防经颈、胸、腹三切15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6月至2013年7月980例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均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530例,未作特殊处理,其中食管上段癌63例,食管中段癌382例,食管下段癌85例;B组450例,将胃缝合固定于膈肌,其中食管上段癌43例,食管中段癌343例,食管下段癌64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患者死亡。B组与A组相比较,其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经颈、胸、腹三切口治疗食管癌手术中,通过将管状胃与膈肌缝合固定可以降低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 phosphate, S1P)是一种生物活性鞘脂, 近年来研究发现, S1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 并在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心肌重构和修复及心力衰竭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8.
张洪素  王康 《医学综述》2022,(10):2050-2054+2059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下球囊压迫术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神经导航下球囊压迫术治疗,48例)和研究组(采用神经导航下射频热凝治疗,49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7 d及1个月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考虑测量时间,两组间VAS评分、PSQI、SF-36各维度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PSQI、SF-36各维度评分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两组术后1 d、7 d、1个月VAS评分、PSQI均低于术前,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术后1 d、7 d、术后1个月VAS评分、PSQI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麦冬HPLC指纹图谱,分析不同产地麦冬质量差异性.方法:收集3个产地(浙江慈溪、四川绵阳、四川三台光明镇)共15批麦冬样品,采用HPLC法建立麦冬指纹图谱;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探讨不同产地麦冬的质量差异.结果:不同产地的麦冬样品在化学成分的种类上相似,但在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建立的麦冬...  相似文献   
30.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tonia,PKD)或称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oathetosis,PK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突然运动诱发出现肌张力障碍、舞蹈、手足徐动、投掷动作等运动增多症状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国内报道较少,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近10年门诊诊治的64例PKD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