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9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近视眼不同视觉质量指标与高阶像差、strehl ratio值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种视觉、成像质量评估指标.方法 临床病例前瞻性研究.对2011年7~8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就诊的病人123例受试者单眼进行分析,等效球镜度在-0.50~-10.00 D,柱镜范围为0.00~-2.50 D,年龄17 ~ 47岁,平均(26.2±6.22)岁.利用iTracy波前像差仪测量像差;在暗环境下测量对比敏感度100%、25%、10%、5%四种对比度视力,同时用pupillometer测量相应瞳孔大小.分析所有受试者相应瞳孔大小下的高阶波前像差的均方根、strehl ratio与不同对比度视力(MFVA)、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的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log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AULCSF)与对比敏感度间的关系.结果 在暗环境下,AULCSF与彗差相关(F =5.161,P<0.05,R2=0.041),与strehl ratio相关(F=5.438,P<0.05,R2=0.043);100%、25%、10%、5%对比度视力均与S4(4阶像差)相关(F1=5.709, P1<0.05, R2=0.045; F2=6.863, P2<0.05, R2=0.054; F3=10.815, P3<0.01, R2=0.082; F4=8.687,P4<0.01,R2=0.067);与strehl ratio值相关(F1=13.363,P<0.01,R2=0.099;F2=17.663,P2<0.01,R2=0.127; F3=23.298,P3<0.01,R2=0.161;F4=26.865,P4<0.01,R2=0.182).结论 在暗环境下,评价视觉质量时,不同对比度视力较AULCSF敏感,低对比度视力比高对比度视力更敏感;评价成像质量的指标strehl ratio好于RMS.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患者晶状体摘除联合零球差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暗环境对比度视力及波前像差差异.方法 在本前瞻性队列研究中,选择28例(44只眼)高度近视患者,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类型分成2组,试验组23只眼,植入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kreos AO (Bausch&Lomb,Inc),对照组21只眼,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Rayner SuperflexTM 620H);于手术术后3个月时测量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像差,全眼像差及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结果 (1)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参数比较;年龄[(52.6±5.7)岁vs.(54.1±5.9)岁,P=0.281)]、眼轴长度[(30.21±2.06) mm vs.(31.03±2.03) mm,P=0.289]、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4.68±0.10 vs.4.63±0.12 P=0.248)、人工晶状体度数[ (4.8±2.98)D vs (3.42±3.83)D,P=0.235]、术后等效球镜度数[(-2.53±1.25)D vs(-2.12±0.70)D,P=0.273]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4.83±0.15 vs.4.76±0.15 P=0.211)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像差比较(6 mm瞳孔直径):术后角膜球差[(0.27±0.18) μm vs (0.28±0.16) μm,P=0.905)]、全眼球差[(0.23±0.14)μm vs (0.32±0.16)μm,P=0.144)]、全眼总高阶像差[ (1.46±0.48)μm vs(1.14±0.50) μm,P=0.277]、彗差[(0.68±0.45) μm vs (0.73±0.48) μm,P =0.782]、三叶草[(0.55±0.15) μm vs (0.42±0.16) μm,P=0.3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暗环境下对比度视力:100%对比度视力(0.16±0.19vs.0.19±0.17 P=0.64) 25%对比度视力(0.39±0.20 vs.0.47±0.22 P=0.31)、10%对比度视力(0.65±0.29vs.0.78±0.31 P=0.22)、5%对比度视力(0.90±0.24 vs.0.99±0.27 P=0.40)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零球差非球面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与低度数球面人工晶体比较,术后球差和像差值无减少.(2)零球差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高度近视患者后,夜间对比度视力未好于球面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43.
患者女性,46岁。主诉左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约半年。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8(+0.5=0.9),左眼FC/40cm(矫正无提高);双眼前节(-),玻璃体絮状混浊;右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盘边界清,C/D=0.3,上方视网膜平伏,3~10点钟位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视网膜下大片黄白色结晶样渗出物(图1)。B超示:左眼视网膜血管瘤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无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20例(40眼)以及从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17例(34眼,对照组).利用活体共焦显微镜分别拍摄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上皮下神经密度.比较3组眼表疾病评分问卷(OSDI)得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及Schirmer Ⅰ试验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各组之间BUT( F=9.04,P<0.01),角膜荧光素评分(F=3.2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组Schirmer Ⅰ试验结果较对照组小(P<0.05).各组间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内不同方位角膜神经密度比较,鼻侧与中央、颞侧相比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与颞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症状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各项客观的干眼评价指标较未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高,与无症状者基本无差异.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不会影响角膜中央、颞侧及鼻侧的神经密度.角膜神经密度中央与颞侧基本无差异,而鼻侧小于中央及颞侧.  相似文献   
45.
开展医学生的国外交流项目是我国医学教育和国际接轨的重要途径,顺利完成医学生国外交流合作需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国外临床轮转项目。通过介绍围绕国外眼科临床轮转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分析对完成该项目的作用和意义,并经多年实践验证全方位的准备是顺利完成国外眼科临床轮转的必备前提,以期为国内医学院校开展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应用作者自行设计的双裂隙角膜、眼底反光同时摄影仪对215名中、小学生进行近视普查,结果发现常规拍摄灵敏度为95.31%,戴 2.00D眼镜拍摄时灵敏度为100%。证明该仪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7.
LASIK术后角膜三维形态的改变及与临床屈光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Orbscan)评估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三维形态的改变以及探讨角膜屈光力改变和屈光度矫正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LASIK手术的高度近视眼47例91眼,应用Orbscan系统进行术前、术后3月的角膜形态观察,分析角膜屈光力改变与眼球总体屈光力变化的相关性。结果高度近视眼前表面3 mm区平均曲率为48.49 D±1.25 D,后表面3 mm区为-6.5 D±0.23 D。术后3月平均矫正屈光度为6.62 D±2.21 D,前表面3 mm区平均曲率为43.02 D±1.25 D,后表面3 mm区为-6.9 D±0.24 D,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5 mm区与3 mm区的角膜屈光力差值明显比术前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角膜总屈光力改变平均值为5.87 D±1.21 D,与术后眼总体屈光力改变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7 1,P<0.01)。结论Orbscan能全面评估角膜屈光手术后三维形态的改变,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49.
50.
目的:应用Fourier分析法评价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仪行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OUP-SBK)和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散光的准确性,并统计各组的正常值范围。方法:回顾性病例分组研究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满足散光度数≥-0.5 D,近视度数≥-3.0 D的近视散光患者271例(542眼),其中OUP-SBK组159例(318眼),飞秒LASIK组112例(224眼)。按术前等效球镜度数各自分为中度近视及高度近视两组。分别收集各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间最早的一次随访数据,包括主觉验光度数、角膜地形图、最佳矫正视力。应用Fourier分析法分别计算术前总散光(TJ0,TJ45),角膜散光(CJ0,CJ45)以及术后总散光(RJ0,RJ45)进行散光矫正准确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成组t检验及Pearson检验。结果:①残余散光:OUP-SBK术后中度近视组RJ0=(0.012±0.161)D,RJ45=(-0.012±0.128)D;高度近视组术后RJ0=(0.026±0.239)D,RJ45=(-0.029±0.194)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0.402)。飞秒LASIK术后中度近视组RJ0=(0.053±0.248)D,RJ45=(-0.039±0.186)D;高度近视组RJ0=(0.042±0.267)D,RJ45=(-0.044±0.26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4,0.308)。②散光矫正率:OUP-SBK术后中度近视组CRJ0=97.98%(84.66%~111.30%),CRJ45=702.20%(-337.03%~174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近视组术后CRJ0=86.52%(60.20%~94.84%),CRJ45=83.24%(-760.92%~927.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飞秒LASIK术后中度近视组CRJ0=90.96%(81.65%~100.27%),CRJ45=1 035.98%(191.04%~1 880.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近视组CRJ0=85.61%(72.70%~98.51%),CRJ45=346.00%(-1 288.68%~1 980.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术后散光相关性分析:OUP-SBK组高度近视组RJ45与TJ4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361,P<0.01)。飞秒LASIK术后中度近视组RJ0与CJ0(r=0.393,P<0.01),RJ0与TJ0(r=0.596,P<0.01),RJ45与TJ0(r=0.396,P<0.01)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鹰视酷眼准分子激光行OUP-SBK或飞秒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的顺规散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②手术对顺规散光患者垂轴成分的矫正准确性高于对斜轴散光成分的矫正准确性;③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患者的顺规散光准确性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