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9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采用简便可行的方法进行眼底病图像远程会诊。方法建立一个由因特网和院内网组成的远程会诊系统,将会诊资料(图像、文字和数字)制作成网页发布至该系统的服务器中,通过电子函件向参与会诊的医师发出通知或约定会诊,会诊医师上网在上述服务器中取阅会诊资料,会诊意见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结果成功建立和运行眼底病远程会诊系统,23例患者成功实现远程会诊。结论该系统是一种方便迅速、效果佳、投资少的眼底病图像远程会诊方法,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47-248)  相似文献   
112.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医院1999~ 2013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论文进行分析,提供统计数据和质量指标,为各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3.
背景 眼前节解剖结构的生物学测量参数对于青光眼、眼外伤的诊治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测量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比较Sirius与Pentacam测量前房深度及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并对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收集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在校学生38名,其中男20人,女18人;年龄23 ~ 32岁.每位受检者右眼分别用Pentacam和Sirius对前房深度和CCT进行测量,每种仪器对每眼测量3次,取平均值进行各种仪器的重复性和一致性评价,并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和一致性评价.结果 Pentacam测量的前房深度为(3.18±0.21) mm,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995,变异系数(CV)为0.066;Sirius测量的前房深度为(3.22±0.21 )mm,ICC为0.996,CV为0.065.两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的差值为0.0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5,P<0.05);两种仪器测量前房深度的相关系数r=0.977;95%一致性区间为(-0.04 ~0.13)mm,位于均值的1个标准差区间±0.21 mm内,此结果临床上可以接受.Pentacam测量的CCT为(535±33) μm,ICC为0.994,CV为0.062;Sirius测量的CCT为(537±36) μm,ICC为0.999,CV为0.067.两种仪器测量的CCT相差2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1,P>0.05);两种仪器测量CCT的相关系数r=0.985;95%一致性区间为(-11.64 ~15.65)μm,位于均值的1个标准差区间±34.27 μm内,此结果临床上可以接受.结论 Sirius与Pentacam测量前房深度及CCT的一致性较好,两种方法在对眼前节参数的测量时可相互替代,为临床眼前节参数的测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调制传递函数( MTF)联合视觉电牛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对48例(80眼)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NLDR)患者、52例(80眼)非增殖性DR(NPDR)患者和40例(80眼)正常对照者行MTF、闪光视网膜电图(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NLDR和NPDR的三项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相对正常对照者,NLDR和NPDR患者的MTF在中高频区均表现出幅值降低(P<0.05);NLDR患者和NPDR患者,ERG Op2波表现为振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P<0.05);NPDR患者PVEP P100波表现为振幅下降和潜伏期延长(P<0.05),但NLDR患者相比正常对照者PVEP P100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LDR患者采用MTF和ERG Op2波联合检测阳性率高达76%.NPDR患者采用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达90%,明显高于两者分别检测所得到的阳性率.结论 MTF和ERG Op2联合检测,可早期发现DR的视网膜功能性损害,是一种可行的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5.
温州医学院与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项目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个项目的成功源于合作双方始终贯彻了优势互补的办学思路,并在学制体系的优势互补、课程体系的优势互补、师资与办学条件的互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6.
前房松毛虫刺少见报导,前房多根松毛虫刺尚未见到。金××女36岁农民住院号0181628门诊号165195。1990年2月份,患者砍柴时,树上一松毛虫击中左眼,当即疼痛、流泪、畏光,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1990年9月开始左眼又出现红、  相似文献   
117.
Medpor在眶外伤畸形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眶骨骨折常由于车祸、拳击或钝器撞击眼球及眼周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眶缘凹陷或高低不平、眼球内陷及复视。可以利用自体组织移植或组织代用品置入修复 ,如自体骨 ,或软骨、硅胶、羟基磷灰石、聚四氟乙烯等[1 ] 。我们就近两年来应用Medpor修复 19例眶骨骨折后畸形 ,获得了较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19例 ,男 14例 ,女 5例。均为单侧 ,左眼 8例 ,右眼 11例。年龄 18~ 4 6岁 ,平均 2 8岁。外伤原因 :车祸 12例 ,拳击伤 5例 ,钝器伤 2例。外伤至就诊时间短者3个月 ,长者 1年。 19例中主诉为眼球内陷 10例 ,复视 3…  相似文献   
118.
中低度近视眼PRK治疗后的对比敏感度变化及眩光现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 y,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眼所致的对比敏感度变化及眩光失能等参数 ,以评价 PRK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对采用 PRK矫治的中、低度近视患者 (平均球镜度为 -3.16 D± 1.10 D,散光 <1D) 2 4例 4 6眼 ,用 CSV- 10 0 0检测设备测量其术前、术后 1月、6月时的对比敏感度和加眩光后的对比敏感度视力。结果 术后 1个月 ,对比敏感度均值在3c/ d(1.5 0 7± 1.2 38)和 18c/ d(0 .92 9± 0 .6 83)上有明显下降(P <0 .0 5 ) ,在 6 c/ d (1.84 3± 1.4 31)和 12 c/ d (1.5 0 7±1.0 0 8)上有下降趋势 ,加眩光后的对比敏感度在各频段均无显著变化趋势 (P>0 .0 5 )。术后 6个月时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基本回升到术前水平 ,加眩光后在中、低频段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高频区有上升趋势 ,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 PRK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在早期会导致对比敏感度下降 ;(2 )眩光检查表明 PRK后眩光现象属于不适性眩光 ,而并非失能性眩光 ;(3)可以认为 PRK矫正中、低度近视对患者的视觉质量的短期影响为可复性  相似文献   
1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倪海龙  王勤美  瞿佳 《眼科研究》2002,20(6):526-539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对角膜总屈光力的影响及其在术后屈光回退中所起的作用;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变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对47例89眼施行LASIK,其中49眼高度近视,40眼中低度近视。术前与术后1个月,应用裂隙扫描角膜地形网检测角膜前后表面屈光力及隆起度。分析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及角膜后表面隆起度变化的相关因素。 结果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屈光力与角膜后表面隆起度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6.64±0.23)D/(-7.19±O.28)D,P<0.05;(24.57±10.74)μm/(56.98±15.60)μm,P相似文献   
120.
经颅开眶治疗眶内突眼性肿瘤的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开眶摘除眶内肿瘤改良手术的可行性。方法1998年1月至2004年3月,我们共收治了8例眶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由双侧头皮冠状切口径路,将经颅开眶术的单块额眶骨瓣改为额、眶上缘眶上壁两块骨瓣的截骨方式。移开骨瓣后,分别探查颅内及眶内,术毕,复位眶上壁眶上缘及额骨骨瓣,用微型钛板钛钉作坚强固定。结果手术视野清晰,术区显露良好,术中发现眶内病变部位分别为球后外上方、球后及球后内上方。病种涉及泪腺癌、视神经鞘瘤、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术中需输血者为4例。术后数日内3例发生复视,1例失明。经3~6个月随访3例复视消失,6例裸眼视力同术前,1例失明,1例视力下降。眼突出度与健侧相对称,额眶部外形良好,创口瘢痕隐蔽,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本术式经颅摘除眶内肿瘤是较为安全、显露良好的方法,手术操作更为容易,又能保持眶七壁颅前窝的完整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